我们俩上一高了(图文)
刚下课,门口进来两个小伙子。打头的霸气十足,架着一副黑边眼镜。后边跟着一个胡子黑乎乎的年轻人。这两人脸上都挂着微笑。
“老师,我们来看您了。”
“你们是……”我诧异地问道。
“我,赵思沛呀。”戴眼镜的说道。
“噢,长这么高了。”我惊奇极了。
“后边这位是?”他正冲我笑呢。
“老师,您猜猜,他是谁?”赵思沛笑着问我。
“我不认识,他一定是你的同学喽。来,快进来坐。”
“老师,我的月亮妈妈,您还没老啊!怎么连他都认不出来了!”
我再揉揉眼睛仔细观察,还是认不出来。
“我是张一贤啊!”
啊?怎么会呢?记忆中的义贤腼腆、乖巧,面前这位小伙子太不像了。小伙子似乎看出了我的疑问。走近我说:“李老师,我就是张一贤。只不过胡子长了,在学校大家都给我叫大叔呢。”
呵呵,的确像大叔。
这两位是文学社刚成立那一年来的。我岂能忘怀?
义贤和思沛是我的爱徒。他们在这里学习的情景常常在我脑海中闪过。忘不了三年级的思沛,坐在第一桌,上完第一节课就哭。一个字也不写。我走到他跟前问他,也不说一句话。好倔强的孩子!
以后的日子,我总是不让他动笔,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提写作文。但每节课我都让他读别人的作文。我发现他有朗诵的天赋。我告诉他:你如果自己写文章自己读那该多好啊!
他终于肯动笔了。而且喜欢上了我。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写60多篇作文。整整跟了我三年。他的作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在全国作文大赛中获奖了。在颁奖会上他和妈妈的发言让我永远难忘。那个场景最让我感动,我记得我哭了。他妈妈和义贤的爷爷都给我送了一面锦旗。锦旗对我来说比宝贝还珍贵。
义贤的爷爷是文化馆的老馆长。希望他能把作文写好,他爷爷通过刘育贤老师亲自把他交到我手上。而且千叮咛万嘱托:“我孙子胆小,学习语文兴趣很低,希望您能把孩子作文教好……”每次来时总是和我交谈很久,还给我们文学社的孩子做过课呢!
他们俩跟着我去过不少地方。记忆最深的是去山西鹳雀楼。义贤的妈妈一同前往。还记得她回来在车上说得那段话:“李老师,孩子在文学社学到很多东西,和你们出来采风真是快乐,好像又回到了童年……”
今夜,他俩来看我。而且还告诉我喜讯:他们考上一高了。并且说李宇赢、张柳斌、孙梦月等等孩子都非常厉害。都是学校的尖子生。
我们一同回味着那段快乐的时光,有很多说不完的话题。赵思沛滔滔不绝地讲着。先前的拘谨没有了,有的是现代的名词、文明的言语。义贤偶尔笑一下。插一段他调皮、爱哭的故事。
孩子,你俩知道吗?做老师能到这个份上,我已很知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