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灯”记
这个帅气、文静的男孩儿是市一中七年级学生。皮肤白晰,眼睛炯炯有神。个头高高的,站队伍中简直是鹤立鸡群。
他的文静让我吃惊。不说别的,单说给他起笔名这件事吧。
小作家班孩子都有笔名。他加入这个班是特别批示。因为他没有给我写作的履历,也没有给我自己的作品,只凭一面之缘。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虚心、勤奋、懂事的好孩子。
我让他回答的几个问题是那样沉稳、自信,而且眉宇间透露着一股秀气。白晰的脸上总会有红晕。
文学社的每一个孩子第一次走进我的课堂,都要面临大家的挑战。不是激你说简历,便是给你取笔名。无论是谁都得过此关。他,当然也不例外。
“我叫马锦明,来自灵宝市第一中学,爱好广泛……”声音不高却清楚分明。话音一落,立刻招来群体攻击。有人说“马金名”,原来名字上想贴金啊!有人说“马今明”,今天明了明天还明吗;有人说“蚂筋拧”,好像扭麻花呀!呵呵,各种各样的语言相拥而来。
我想这个男孩子肯定要大发雷霆了。我故不作声,但目光却注视着他。他遇到我的利眼,脸刷地一下红至耳根。
过了半秒钟,他站起来毕恭毕敬地说:“老师,谢谢大家的热情,我的名字是这三个字。“马”马马虎虎的马,“锦”锦上添花的锦,“明”明晃晃的明。”他的脸早已绯红。
天狼借机说道:“马马虎虎还能锦上添花?还能闪光?这种自报家门的方式不好,不好!”冬瓜接着说道:“喂,同学,咱俩是校友呢。今天冬瓜我送你一笔名:马灯,如何?”这个胖冬瓜,竟然来了个下马威。
一听此言,我为之一振。这冬瓜还真有两下子。“马灯”一词颇有诗情画意,也不乏古色古香。更符合他的真名“马锦明”,还有一层深远意义:这盏灯在黑夜里总能给人光明。好极了!甚合我意。
但不知道马锦明本人有何意见。只能察颜观色了。只见他先是一愣,接着又微微一笑,后来脸憋得通红通红。
“马灯,同意这个笔名吗?”
“嗯,挺好的。我同意。”声音细细的,头低下,腼腆的如同一少女,让我惊诧。这孩子咋这么乖呢!
“ 同意就拍板了。以后“马灯”将是你在文学社的笔名了。不管谁喊,你都得笑着应答。 ”我说完此语再睹马灯时,他的脸更红了。这一次是快乐、兴奋、激动的羞涩!
马灯不善言谈,下课总是独自看书。我有时和他聊几句,他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了话。
那天放学,他妈妈特意晚走。告诉我:月亮妈妈,马灯很喜欢你,也很喜欢这群伙伴。他不爱表达自己,希望您以后多多培养他的胆量…… 听完这段话才稍明白,马灯天生一乖孩儿。
我准备安排小作家班外出采风,只怕马灯没有做好准备而惧怕。因为这些小作家跟我时间长,完全一副大作家的“派”。他们呢,见什么都不怕,敢说敢问。担心马灯会因胆小而不去采风。
果然不出所料,当我把这件大家渴盼已久的活动公布时,众卿欢呼雀跃的景象不必细说。
马灯却走到我跟前唯唯诺诺地说:“月亮妈妈,我不想去。”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都说骑自行车,我压根儿就没摸过车子。我去不成了。”
哦,原来是这样的。
“你怕走路吗?”
“不怕。”
“那如果步行,你去吗?”
“ 去”。
为了增加他的胆量,第二天的行程变成了徒步。
于是,他兴致勃勃地加入了我们的团队。一路上和大家有说有笑。大家亲热地喊他“马灯”,他乐意地答应着。
这次采风归来,“马灯”变了。不再那么拘谨、害羞。我专门给他拍了几张特写。
当我们一起观看照片、回味记忆的瞬间时,马灯显得很激动。他说我以后一定要多多参加采风活动。因为只有深入体验生活,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马灯”就这样在文学社叫了起来。
那天开“马灯作品研讨会”,我发现他很勇敢,朗声诵读自己的作品,而且还能条理清楚地阐述自己作品中的不足之处。完全改变了先前的风貌。
马灯,月亮妈妈喜欢你!衷心祝愿你多写作品,出精品。谨记文学社写作名言十条。
做永远的“马灯”,为前进的路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