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学太极

作者:玉人木子 来源:灵宝市文化馆育贤文学社 点击:2068

 接触太极拳是去年暑假。

那日和往常一样走进体校。旁边的一群老人练太极对我来说已司空见惯。从来没有留意他们的一招一式。

“李老师,你去上课呀。”忽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

是谁啊?我朝身后看看没有一人。我以为是幻觉或者是错觉,又继续往前走。

“嗨,跑什么啊,架子真大。”又是一声。

循声望去,原来是护栏那边太极俱乐部传出的声音。

这里,我不认识一个人的。

人群中,我发现了她——李凡女士。

李凡是我的一个文友。说话极其幽默,诗歌写得很棒,还是某个公司的副总呢。想不到和我同岁的李凡竟然来学太极拳,我上前便问:“李凡,你今年60几了?”我这一问,弄得周围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他们以为我没有眼光吧。其实我是在和李凡开玩笑。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打太极拳是老人的事。当然只有李凡能体会到其中的含义。

好久不见的我们聊得很是热火。旁边走来了一位约摸50岁的大姐。她皮肤白皙,染着黄色短发,精神矍铄,气质极佳。虽然穿着太极服但看上去依然很有风韵。她说:“李老师,我认识你的,你就是外边护栏广告牌上的作文专家。我很想让我孙子学作文的,可以吗?”

隔着护栏,我们谈了一会儿太极和作文。临了李凡冒出一句:“你的条件多好,离太极俱乐部这么近,学太极拳吧。”出于礼貌,我只好答应她说:“好的,随后我陪着你学。”

没想到这句话却成了一句真言。

第二天李凡电话约我。我放下正在看的小说直奔太极俱乐部。

昨天那位大姐热情地对所有的太极师傅说:“欢迎李老师加入我们的太极俱乐部。”一群老太太很是盛情,拍手欢迎。

私下一问才知道这位面容姣好的大姐已经56岁了。姓陈名月琴,大家叫她陈老师。看上去如此年轻,按辈分我叫她婶子也不见怪。她带着这群老人伴随着高山流水的轻音乐开始打拳了。

一位位老人心平气和,眼睛平视前方,腿稍弯曲,胳膊呈弧形慢慢地拉开架势。那一招一式极其柔软、灵动,全神贯注的样子绝非年轻人能比得上。我很是羞涩。因为对太极一无所知。只好一旁欣赏。

陈老师打完一遍走过来说:“李老师,我很喜欢有文化的人,所以我总是劝这些文化人学太极拳。这太极拳可有好处呢。“中正安舒,心静体松,这八字真言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最佳座右铭。透过练太极拳,可以体会到立身不正之弊:劳劳终日而不得其所。做人只要中正,不走歪路,不偏不倚,就可感安舒之态;平日只要学会心静,抛开生活压力的负担,就能体验到体松之感!……”一番精辟的语言。我第一次听说。 

加上李凡的鼓动,我也就随遇而安。再说了太极拳还能锻炼身体,正好颈椎疼试试灵验不。

于是每天早上六点从文化馆跑到体育馆拜师学艺。

主教我的是陈月琴老师,她对我很亲。一个月下来,终于学会了太极精要十八式。

虽然打得不咋地,可很自豪。终于可以炫耀地说:“我会打太极拳了。”

一日,陈老师说考考我是否可以毕业。我说肯定没问题。

谁知打了一遍,老师连连摇头。严肃地说:“李老师,你这只是会摆架子,还没真正领悟到太极其中的精髓。好好练才可以毕业的。”听了老师的话,我惭愧之极。暗下决心好好练习。

这些日子吃住在体育馆。早上在太极俱乐部最少打四遍,一边打一边让师傅们纠正每一个动作。陈老师、宋老师、袁老师、张老师都很和善,对我格外亲。只要发现问题立刻纠正。

晚上来到树荫下,几位爱好太极的师傅也不停地讲解太极知识和精确动作。别人在跳舞,我却在慢慢揣摩太极的每一个招式。渐渐地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打太极拳了。而且愈来愈感觉到太极的力量真的是绵绵之中泛涟漪,指尖柔美捋铿锵。

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不仅能使自己的拳技正确、健康地提高发展,还能使自己更加深刻地领会立身处世、做人观物的哲理,克服逞强好胜、急躁易怒、骄傲自满、不能容人的坏脾气,涵养平心静气、清心寡欲、荣辱不惊、恬淡人生的胸襟和气度。虽曰习武,文在其中矣我想不管是哪一位太极师傅没有深刻学习理解太极拳的内涵哲理,是绝对练不好太极拳的。

更新:2011-09-15 08:58:3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