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叫我如何不欣喜

作者:玉人木子 来源:灵宝市文化馆育贤文学社 点击:1864

坐在凉棚下,摇一把蒲扇,扇子上扇来的风也有股果香味,嗅来醉人,亦如天上夏日的醉月,妩媚得不想入睡,醉得人思绪连连。

 葡萄快成熟了,滴着翠红。院子里的“百日红”开得异常的娇艳。静坐,想想两天来的行程,抚摸被烈日暴晒的脸,坦然中兴奋!我庆幸,庆幸亲眼目睹了一次远程教育给农村小康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帮助,也使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繁荣富强,心中悠然滋生起的涟漪使我欣喜若狂。

执一杯茶,想。一组组美轮美奂的绝妙镜头在我眼前晃动:

镜头一:豫灵镇屯村的文化大院里,36岁的村支书为我们讲述着激进的理念。

我们走进远程教育的大厅,大屏幕上正在播放饲养奶牛的科普录像。一转眼,我们又来到了上屯村新建的奶牛场,这是网络给予我们的实在,距离在信息时代一下子没有了威风。几十头奶牛害羞了,它们打着转转急切地躲避。真没想到,这个灵宝黄金重镇豫灵的乡村竟然还圈养着大草原上的宝贝。我们仿佛置身于草原之上,与自然零距离接触!

镜头二:亚武山下的寺庄,飘散的是泥土的清香。满目翠绿,核桃遍地!一群群收获的男女,拿着箩筐,采摘着丰收的希望。好大一片果园啊,怎能不令人啧啧称赞,刮目相望!这里,曾是一片荒坡。短短的五年,昔日的荒坡身披绿装,漫山硕果。呵!1.8元一斤的带皮鲜核桃,正在抢购。大哥脊背流的是耕耘的汗水,大嫂手上磨的是辛勤的茧子,他们脸上挂的却是科技致富后的惬意!

镜头三:在西闫乡西闫村的金针菇生产基地,村支书为我们算了一笔账。村支书带头买锅炉搞金针菇深加工,短短十几天,却净赚了3万。

镜头四:席小运,一个有文化的人,一个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一个有远见的村支书。自从远程教育进农家后,他带领文东村民学习致富新技术,使葫芦苗上长出了砂田的西瓜,使棉花田里不再有虫,瓜棉套4000多亩……

惊异,我们睁大了眼睛在田里细细观察。

镜头五:真正过了一把香菇瘾的,还是来到狭长幽远的西闫乡干头香菇生产基地。从小长这么大,第一次看到这么大场面的种植基地,第一次发现香菇竟然有这么多的品种。听支书讲,该基地已发展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入驻基地生产,拥有袋装香菇120余万袋,日产夏菇超过20吨,日产值超过8万余元。

老农伯伯讲述着怎样种菌,何时成熟,“夏菇”、“冬菇”是我听到的新鲜词儿。“咔嚓”“咔嚓”,相机不停地移动,惊叫声惹得大叔、大妈一个劲儿地说:“城里娃真是没见过啥。”

镜头六:焦村镇杨家村全村170户已经加入了食用菌的行列,最大户三四十万袋,村收入年收入200多万!

“万菌园”惊艳的灵芝光亮剔透,美似仙女。身临其境时才明白大棚的温度有多闷热。即使大汗淋漓,也舍不得走出棚去。瞧瞧,这些可爱的家伙儿,让人不由得想起了白娘子为偷仙草救夫君的美传。这可是焦村人精心开发的成果啊!

眷恋地抚摸着每一棵勃勃生机的灵芝,一种欲望顿从心生。支书老兄看出了我的贪婪,毫不犹豫地拔了三片送至我的手心。我默默地欣赏着,如同欣赏一件工艺品。

镜头七:常常在此聚餐,却不知道南安头村这个田园风光隐藏着巨大的商机。面对胭脂桃、金寿杏、红提葡萄、冬枣……一个个大棚,一项项实验,不胜小诗的我也想低吟浅唱:“柔月盈盈照信达/葡萄架下侃果瓜/桃子冬夏皆挂果/园艺研发堪称绝。”

夜已深,皎月依然妩媚。远处的,近处的知了、蛐蛐叫个欢腾。回眸一组组的采风镜头,脑海回放着的是“远程教育进农村,党和人民心连心”的真实写照。

        这个夏夜,我无眠。

 

                    此文在 2010年远程教育征文中荣获   二等奖

 

 
更新:2011-09-15 08:57:0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