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特坐”利弊谈

作者:晓看红尘 来源:JXJY 点击:4870

自从前学期实行推门听课(上足课时的老师每周必须听课一节,不用打招呼、登记,只需做好听课笔记)、差额听课(课时不足的每周听课两节)制度后,再加上教研活动听课,只要是老老实实听课(听说也有抄教案应付的)的,几乎听遍了全校所有的班级。累有所得自不必说,我还发现了一个现象——有好几个班级在讲台上北面设有“特坐”。

 

“特坐”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独立特坐”,无论班上的座位按四大组(双座)还是七小组(单人单桌),与“特坐”都是遥遥相望,之间隔着或长或短的距离。其次,特坐的正面对着的是教室门,与其他学生正对黑板的视线正好垂直相交。再次,因为讲台宽不足一米,只能放下一张单人桌,所以“特坐”视线与黑板几乎在一个平面上。

 

进出了几回设有“特坐”的班级,也观察了几个“特坐”的主人。 “特坐”,确实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但是,他们的生存环境及表现也深深刺痛了我的心。

 

有利的方面,表现在“特坐”的破坏作用被彻底瓦解。一方面因为“特坐”的主人只能与其他同学遥遥相望,不可能再产生语言或动作干扰;另一方面,也有其他同学故意清高,不愿意理他的原因;再加上有老师近距离约束,大家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有的课堂上的纪律,确实大相径庭。

 

但弊端也是有目共睹的。首先,大家对“特坐”的主人歧视现象严重,挖苦打击的语言几乎不断,在行为上也有划清界限的趋势。“特坐”的主人对此也很敏感,特别有陌生老师走进教室,尤其表现得局促不安,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平静。其次,“特坐”根本不可能看到黑板上的内容,只能听老师讲,加上自己又坐在讲台上,有与老师平起平坐之嫌,总显得有些压抑。也许是我想得太多了,总觉得这第二条有悖我国教育的法规,有“剥夺学生学习权利”之嫌,尽管是他们不学在前,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这样的“对待”似乎有些不妥。

 

纵观“特坐”效应,还是另想其他方法为好。当老师难,当班主任更难,难在每天都要挖空心思,与班里的捣蛋鬼们斗智斗勇。一招不灵,就会魔高一丈。但惩罚的“度”还是要慎重把握,因为惩罚毕竟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与教育的初衷南辕北辙,就要下决心摈弃,另寻良策再较高下了。



 

更新:2011-04-16 06:06:51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