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学校应是梦想的乐园

作者:小强 来源:XSK 点击:2228

大致说来,学校梦想可分为三级:一是学校教育理念,即校园文化的灵魂,是凝聚师生,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支撑,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和开放性;二是教师的教育梦想,是融汇教师个体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追求,是学校教育理念的个性化表达,因而具有丰富性和独特性;三是学生的梦想,是更具发散性、独特性和可塑性的成长目标,深受教师梦想的引导和感染,是学生人生规划最核心的内容。

这三级梦想具有深刻的内在的关联。首先,学校教育理念,不是校长一人想出来的,不是校长或校领导的,而是校长源于“民间”智慧和个人教育追求精心提炼出来的,并且,最终受到绝大部分教师的理解、体认,从而激发出教师强烈的教育生命张力,形成个体和整体的文化自觉。几乎学校管理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在这儿找到深刻的内在原因。如何避免教育理念挂在口头和纸头,却不能驻于众师心间,甚至,如何避免教育决策、教育行为与教育理念相悖而行,从而引发教师对教育理念的质疑、反感直至不屑,都将是对教育领导者对倡导的教育理念的深刻内化以及对此的坚定性和持久性的考验。

但是,并不是说,有了这些,教师个体的教育梦想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文化自觉了。在学校教育理念这面旗帜下,构建一种能够激发教师内在的教育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体制,这种体制能够营造自由、安全、公平的氛围,而不是一味制造令人窒息的教育压力,这将是能够催发更多教育梦想并自觉追求的肥沃土壤。同时,我们要特别警惕的是,如果大部分老师没有教育梦想、激情、冲动,只是在怨和累的泥淖中挣扎,只是盯着分数和钱,那么,既便是有一两个老师能够高擎教育梦想,有着光彩照人的教育智慧和锲而不舍的行动,也绝不能令人激动,相反,应感到不安——要知道,在今天功利和喧嚣的空气里,谈梦想,实现梦想,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教师心怀梦想,由此而焕发出来的精、气、神,将会对成长中的学生产生多么大的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啊。能够遇到这么一位教师,必将是做学生的幸事;遭遇到得过且过、斤斤计较的老师,不但痛苦而且危险。教师不能手握教育梦想之灯,黑灯瞎火地,怎么做教育呢?又如何点亮一个个学生的心灯,灯火相传,循环不息呢?越来越多的学生变得冷漠、圆滑和玩世不恭,可以找到无穷的理由,但是,我们是否扪心自问:我内心深处可有坚定的梦想?

学校应是一个创造和实现梦想,挥洒激情和生命的地方。无论是学校教育理念,还是教师个体教育梦想、学生个体追求,都应在这个地方得到贲张和发扬,绝不能被分数和升学率的沙尘暴给荡涤成沉默的荒漠。

 

更新:2011-04-11 05:09:08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