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零距离与作文专家交流(图文)

作者:李金霞 来源:河南省灵宝市文化馆育贤文学社 点击:3985

 

 闻知“第二届全国名师作文研讨会”研讨会在郑州召开,喜出望外。遂置所有工作。鲁莽与全国著名讲师张祖庆老师联系、交流。张老师不厌其烦,倾心相谈,为人之道让我感动不已,敬佩不止!随之,携带自己的两本学生作文集在周五下午和实验二小的同仁登上了去郑的列车。

 

 

张祖庆老师的作文课《创意无限的图书馆》,特色十分显著:

 

自己虽然不是评判声音的专家,但一听到张老师的声音立刻产生一种莫名的想法:这是一位歌唱家的嗓音。从他口里传播出来的语言是饱满的、富有激情的语音,能让人为之全神贯注!甚至一个字、一个词都那么准确无误,这是很多专家不曾具备的第一要素。台下的老师无不议论纷纷:多么好听的声音,多么标准的普通话。不知在何处寻得一句话:每个人的声音,跟天地之间的阴阳五行之气一样。从声音的清浊辨别人才、通过语言的风格辨别人才。这正是张老师的第一个风采。

多年没有在教学前沿,一线教师的授课方式伴随着多媒体的出现有了更多的展示方案。自己运用过也欣赏过。但今天张老师播放的这个短片,我是头一次观看。起先不知道目的何在?后来才发现这个短片正是他引领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第一遍播放后学生的表述不能达至满意,又进行了第二次播放,这一次的要求更高一步,更进一层。一个微微的细节学生都能从中悟出新意。这种颇有智慧的创意不能不让听课教师为之倾倒。

“头脑风暴”这个名词,早在几年前就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运用过。可张老师今天的“头脑风暴”是在音乐的伴奏下由学生天马行空的畅所语言到老师的品评、赞许,让孩子的大脑在印象深刻的小片基础上真正地掀起了风波。学生战胜了原本无从下手的头脑,克服害怕说错的心理,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维风暴作文训练实际上思维训练这个思维训练就是要让学生思维如火花般流光溢彩。这无疑是给大脑做了一次保健操。如果每次作文课都能让这样的保健操涉足,作文一定不会让学生胆战心惊。这个标新立异的“头脑风暴”给更多老师的作文课注入了新鲜的汁液。

这堂课一开始,张老师和学生的谈话切入点很值得思索。他自然巧妙地把孩子的思维引入到作文时遇到的几个困难中。比如:1、怎样才能把文章写长?2、怎样才能让文章栩栩如生?3、怎样写好开头等等?既打破了作文课堂的生硬直入,又给学生以胆量和智慧。这个“智慧”主要体现在张老师恰当的语言中。比如:“请问老师,您读过这本书吗?”学生可以让老师发难,让学生觉得老师有的书也没读过。老师很自然地对学生说,你们有时候也是我的老师。平等的和学生相处,让学生大胆地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前边的几个问题在后边的点评中又巧妙地迎刃而解。

我最欣赏的是张老师让孩子读完自己的作文后拿出他写的习作,让学生品读、修改。并且让孩子提出建议。这不仅是让学生学习此文中的优秀之处,更是让学生明白:“好文不厌百回改”的道理。

当然,张老师的课还有很多特点,我只能把自己记忆深处的精彩说出几点鞭策自己。如果说得不对,还望张老师见谅。他的报告《版本化读写课程:我的自在乾坤》有很多做法特别值得老师们借鉴、运用。我最欣赏“玩中寓法,作文技巧化于无形,无痕点化,激励孩子玩得很投入”。

课间和张老师见面谈话。近距离才发现张老师年轻英俊,幽默风趣。遗憾得是说好了给我带书却没有给我。只能呼:理解万岁!

 

 

十年前就读过李教授出版的《快乐作文》。在那本快乐作文的引领下,我切实明白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的硬道理。于是,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多次运用。后来在作文实验班的教学中,寻找“快乐作文”和“毋氏作文”的结合点,硬是让全班40多位学生的习作全部发表在各类报刊杂志上。这个成绩当时在全市无以类比。所以,非常感谢那本《快乐作文》,是她让我对作文教学痴迷。数年后的今天,自己也开始研究起作文,在这里,我要感谢李白坚教授。所以,我今天无论如何要见到他,并且要把自己的小小成绩向他汇报。

李白坚教授的《阅读课上的多样写作方法》课可谓真正的原生态。课堂没有多媒体,没有板书约束,没有……,只有童心、童趣、童真、童味。全场一片哗然:“大家”就是“大家”,没有任何故作,随心所欲,引人入胜!

课堂一开始没有寒暄,只有一场“大脑保健操”。一边让学生想象回答、板书,一边告诉老师:打开学生思路是写好文章的重要因素。干练、快速的讲课风格一下子就凸现出来。

“猜词语”这个环节很新颖,让学生填动词,而且听他敲桌子,敲几下就是该填几个字。学生思维集中,踊跃发言。可当学生说错时,他不直接说错,留一悬念。这种训练,看似简单,实则对遣词有很好的辨析。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一个字所表达的意思就会截然不同。

“动态理解”。读《珍珠鸟》,分析用词。李教授读得生动之极,让人捧腹大笑。最让我们叫绝的是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表演动态。学生一会儿趴下,一会儿围在老师跟前,一会儿站在高处。快乐的表演中真正理解了文章的意思。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不喜欢?李教授宛若“老顽童”。

“角色互换”是让学生改写文章。并非全部改动,而是将“人”和“鸟”角色交换。孩子在快乐中必须用心去改写。改完后读自己改写的文章。这样反复训练、朗读,孩子一下子就掌握了多种方法,也更进一步明白了文章的含义。 

“换位思考”体现的是学生的应变能力、思考能力。学生读完文章后自己提出问题,多项选择。别人提出的问题,其他学生不能再提。在这种前提下,学生必须认真阅读,提出有质量的问题。然后老师判断学生答案正误。妙哉!妙哉!这样的课不就是当前倡导的“高效课堂”吗?然而,我们的“高效课堂”是否真正高效,有待于老师们好好探讨。

李教授的报告《“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双翼》阐述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万物皆生命。同样告诉我们作文也就是与生命对话。没有生活,没有体验,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有生命的文章。李教授连讲三个多小时,始终精神矍铄,快乐无比。如果我们的老师也以这样的心态、这样的激情面对每一堂课,还会有厌学的孩子吗?

当李教授给老师们留下互动空间时,原本在二楼听课的我走下一楼。在俊娥的鼓励下,勇敢地举起手等待着教授的提问。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拿起话筒大胆地说:“我是河南灵宝的老师,早在多年前我就喜欢上了您的快乐作文教学。今天我也带来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我的作文集子是《用花的课堂写叶的作文》……”还没等我说完,李教授站起来大声地说:“太好了,这书是送给我的吗?请您走上台前。”我激动地走上去和李教授的手握在一起。李白坚拿起我主编的书,动情地说:“这看似两本书,实则是李老师作文教学的结晶啊!这样的老师太值得我们学习了……”剩下的话我记不住了,我只知道在那么多人面前我很羞涩,也很满足。因为我的心血终于被教授肯定了。

走下台,很多老师向我索书,给我要联系方式。这时,我才发现自己只做了那么一点点成绩就被这么多人赞扬。以后的路还长着哩。那一刻,给我更多的是努力,一定要努力!

李教授带的书很少,但破例送我一本《怎样打孩子》,还风趣地说:“你两本书换我一本,亏不亏啊?”我笑了,多么乐观,多么风趣的教授啊!

 

 

  管老师,我了解不少。第一,从网上,第二,朋友紫风铃。头一天我给他发了一则短信,他告诉我11点多到郑州。第一感觉:多可怜啊!心疼,敬佩!

管老师的名字刚强有力,我至少认为他是一个健壮、铿锵之人。出乎意料,他的声音低缓而平和,眼睛忧郁而略带伤感。这是近距离接触后发现的。

他点评的是《记一次成功的经历》。

坐在后边极力想听到他的声音,可由于刚开始嘈杂,听起来很费力。等静下来之后才听清楚。

和学生认识之后,便出示了学生作文的句子。这些句子管老师一一引领学生评析。哪个句子哪里好?还需要怎样写具体?一边修改,一边告诉学生:写文章是把心里的感觉用文字表达,而不是大话、哲言、理论一大堆。不是得高分,而是有精彩的句子,这才是写作文最高兴的事……

与教材佳作结合,让孩子体味、比较。这些环节看似简单,但管老师的评点语言到位,方法简易。静静的课堂,让老师心中涌现的是不平静。因为管老师的课太真实了,没有一点扭捏。他在引领“细节”上尤其到位,让学生牢牢记住:写文章不要在开头和结尾上浪费时间,而是要把握好故事的曲折感。教学中,我也常常这样引导学生。我们的小学生往往为了一个好开头,一个好结尾,忘记了世间万物皆自然的规律,挖空心思寻找名言至理,并非理解出奇并不一定制胜的道理。

管老师的课堂平静而深邃,正如他朴素的人一样。给我留下了很多的思考。

主讲《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时,不受条条框框限制,而是真诚朴实地从自己怎样从事教育讲起,一直到之所以研究作文的曲折生涯。管老师幽默的语言,机智的思辨,让台下老师不能不叹服。他提出的“先写后教”我很赞同。因为在我的作文课堂也常常是这样。先让学生写放胆作文,随心所欲,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积极思维。然后再讲评修改,二度作文,定成功之处不少。

他出版了好多本书。他今天的成就是因为“十二月”的故事做铺垫。这些小故事听起来很普通但却折射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优秀的老师必须会写作,一个作文专家必须有自己的专著。这些是我今天才悟出来的。

他最大的特点是善于让学生的习作得到别人的欣赏。这一点,从他的很多做法上不难看出。这些别出心裁的创意很值得老师们借鉴、使用。一个栏目我最欣赏——“作品分析会”,俨然作家开研讨会似的,对一篇文章做细致地分析、研究。这样丰富多彩的形式,怎能不让学生对作文兴趣盎然呢?有何愁写不好呢?“实实在在”,是我对管老师作文教学的最大感受。

 

 

讲座中还有一位最值得我敬仰佩服的人——金牌主持周慧玲女士。

不知道她何许人也。但她对生活的激情从她的言辞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喜欢有激情的人,但眼前这位激情四射的人,竟然是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妈妈。她的声音富有感召力,她的笑容含有慈母般的爱,她的点评句句都是诗。高人啊,简直是高水平。以为她是作家,很想和她交流。

由于几次照面,她微笑着和我握手了,破例和我合影了。那天我和李白坚教授交谈完毕同时走出礼堂。她和我一路同行,我们忽然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我敬慕她的豁达和学识,更加羡慕她有一颗童心,那般阳光,那般灿烂。临别时,互相留下了电话。我有一种预感:如果有一天我因解决不了的问题而踌躇时,我会给她电话,她一定会帮我的。不知什么原因,竟然让我对眼前的妈妈如此欣赏!

回家网上搜索才知道,她是大名鼎鼎的家庭教育专家,十佳母亲,无数光环啊!我不由暗自欣喜,我慧眼识英雄啊!敬爱的周妈妈,我福分不浅那。

时间总是那么无情,专家高林生老师的评析、教坛新秀陈金龙老师的作文教学和报告与我无缘了。原本打算听完再返程的,可身体实在支撑不了,走路晃荡,怕一个人在大街上找不到东南西北。只能带着遗憾返程了。

这正是:

两天两夜入眠难,千辛万苦取经还。

火车论教谈作文,细雨飘洒人儿暖。

专家教授展风采,一招一式刻心间。

妙语智趣连成串,多彩多姿赛神仙。

 

 

 

                  李白坚教授呼我走上台前

 

 

 

                张祖庆老师给我激励

 

 与管建刚老师合影留念

 

 

 

更新:2011-03-26 06:31:43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