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为什么一线教师对教育理论不感兴趣

作者:桦南小学顾艳云 来源:桦南小学 点击:1358

对这个问题,一般的答案是专家所讲的教育理论不切实际,对教育实践没有指导作用,倒很可能干扰甚至误导了一线教师的工作。听起来这个答案无懈可击。然细想起来,似乎并非如此,至少,并不全是这样。
 

比如,“不切实际”是什么意思?如果一套理论不符合实际情况,那它就是错误的。可是现在我们好象看不到有哪一个专家学者在大学校园或中小学校宣讲的教育理论被指为是错误理论。人们只是说专家讲得“太虚”,“不切实际”,“用不上”,但不说“这是错误的”。如果不是出于中国式的客套,这种批评,意思是说这些理论是可以做到逻辑自洽,也即自圆其说的,但没有指导意义。

这就又是一件怪异的事情了。正确的教育理论,却对教育实践没有指导作用?难道,吴思当年分析的“潜规则”同样也适合于中国现今的教育领域?或许是。

      潜规则,我觉得其实质是一种欺骗,有权者对无权者的欺骗,权重者对权轻者的欺骗,更是圈内人对圈外人的欺骗。
       潜规则的流行,隐瞒是其必要的前提。当一切都昭然于世间,潜规则就失去了存在的领地。因此,真相就是潜规则最大的敌人。流行潜规则的地方,造假必然流行,谎言必然流行,真相是最不讨人喜欢——尤其是让为官者头疼的事情。于是,做得说不得,即使说,最好也是点到为止。

以此看教育,那是相当地吻合。
 

为什么教育理论不受一线教师欢迎?因为那是一套公开的规则,总结时可以说,写论文时可以用,但真正做的时候,最好放一边。原因说穿了很简单,任何理论都有其假设前提,就如同数学理论的公理,不证自明。教育理论也是如此,然而正是这些基本的理论前提,在教育实践中多是不存在的。比如,教育理论说“要尊重学生”,而在很多地方,教师都得不到校长的尊重,得不到社会的尊重,放大了讲,在一个讲究尊卑,缺少尊重的国度,“要尊重学生”的确是很难做到的。当然,也要承认,我们一直不缺类似于还珠格格式的温馨场面的,那是另一回事,与我们所说的尊重实质上完全不同。那再比如说,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事实上,时间战术、题海战术的实施,配之以“草鞋和皮鞋”的动员,一时间似乎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最终的结果是学生考上大学后一把火烧了书本,同时化为灰烬的还有很多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什么会如此?对学校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都是以升学率为标准。再深究下去,学校没有独立的办学权,校长、教师都得唯领导意图是从,又怎么可能真的关心学生的兴趣与心情?

当教育理论所依托的基本前提事实上并不存在的时候,教育专家学者以及一些教育官员们所作的任何推演、阐释、训导,无非自娱自乐,混口饭吃而已。时间久了,或许自己还蛮当回事,慢慢地自己都被自己的证明打动了,然后就开始怪老师:只要你们多一点奉献多一点牺牲,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学生,还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呢?于是,要抓师德建设。

只是这些专家学者官员肯定不愿意思考这些问题:我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下当一名中小学老师吗?我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名老师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难啊!
 

一线教师为什么对教育理论不感兴趣,或许也另有原因。

大饥荒时期,人们最感兴趣的是怎样才能填饱肚子,馒头窝头没有了,地瓜土豆也成,这也没有了,野菜树叶也往可以是美味,最后实在没有东西吃了,观音土都往嘴里塞。那时候,没有几个人会对经济理论感兴趣。

教育,是不是也到了大饥荒的年代了?为了升学率,校长可以让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作弊;为了升学率,教育局可以把升学指标分解到各个学校;为了升学率,高中三年的课两年就可以上完,高三整整一年师生就是做题做题做题,考试考试考试;为了升学率,双休日没有了、寒暑假没有了,甚至连正常的夫妻生活都没有了……

一线教师哪还会对教育理论感兴趣,要的就是“招”,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对付一时是一时,急功近利成为最明智的选择,适者生存啊!于是,劣币驱逐良币,一些对教育怀有良好期待,心里想着学生未来的教师即使不被嘲讽,也自感窒息难耐。

可是,理论终是在起作用的。

大饥荒的出现,是权力错误导向的结果,其背后,却有理论依据。普通民众可以不去关心也可以不懂这些理论,却摆脱不了饿肚子的命运。这正是,你不管理论,理论却会管你,只是那时候,是管饿不管饱。而如今,不论是一夜暴富的彩民,还是终日惶惶的股民,或是痛不欲生的房奴们,抑或是富豪榜那一串串光灿灿的名字,还有那些悄然离去远住他乡者,又何尝不是经济理论的受益人或受害者呢?

回说教育。一线教师可以不关心教育理论吗?事实已经有了答案:可以,完全可以。已经不止一次听人笑言:某人的“全国优秀”是打出来的。打谁?除了学生,还能打谁?!

只是忍不住要说,这样的教育能走多远?当这样的教师,是我们当初走上讲台时的理想吗?教育毕竟不是经济。我理解的经济,是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只是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不能忘了“但存寸土地,留于子孙耕”。而教育,是着眼于未来的,孩子的未来,社会的未来。当然,教育在为未来奠基时,也无妨师生享受当下的教育幸福。所谓“吃得苦中人,方为人上人”的陈腐荒谬教义,如果还在为某些教育中人津津乐道,不免有些太无知。

着眼于未来的教育,不能只学几招。尤其是当今,教育正面临转型,教育价值观、教育伦理观都有待重新审视,学几招已经远远不够了。
热兵器时代到了,再向爷爷学一点金钟罩铁布衫的功夫,街头表演时可以讨几个小钱,真上了阵,那是不顶事的。也不要以为学会使AK-47就可以了。不信,回想一下当年中国北洋水师是如何覆灭的,去查一查当年20余万人参加的直皖大战为什么最后只死了二百多人其中还包括许多误伤,或许就会有答案了。

 


 

更新:2010-12-26 08:04:4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