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非要在作文里“感恩”吗

作者:宁津 来源:新闻晚报 点击:1381

报载,老师布置感恩作文,平日里被百般宠爱的孩子却无话可说,直接到网上请人捉刀,弄得家长、老师心里很不是滋味。分析原因,一般都认为中国家长过于宠爱孩子,以至于孩子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无需“感恩”。

  我可以理解家长们的失落,中国式家长的习惯做法,就是把自己认为一切好的东西倾囊相赠,然后等待孩子的感激涕零、奋发图强。遗憾的是,随着孩子们一代比上一代更有想法,家长们等来的往往是孩子们毫不在乎的表情,并且将这种“毫不在乎”,直接等同于自私自利、不知感恩。就连很多教育专家都表示,说现在的孩子亟需感恩教育。

  不能否认现在确实有极品子女不断“啃老”或者虐待父母的现象,但因为才上中小学的孩子写不出一篇感恩作文,就说现在的孩子不懂感恩,这难免有些武断。比如你问我:你热不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我肯定是爱的,非常爱,但如果你让我写一篇一千字的“我是如何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的”作文,对不起,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写。你能就此判定我的爱国是假的吗?爱祖国、爱父母,这本来是深植于每个人内心的东西,绝非一篇作文能涵盖得了的。更何况,中小学作文的八股现象众所周知,一说到对父母的“感恩”,孩子们的直觉就是父母省吃俭用供自己读书——事实上现在的父母都不需要这样了;一说到对老师的“感恩”,就是老师带病上课或者冒雨送学生回家——写出来估计连老师都能起一身鸡皮疙瘩。或者可以这么说,孩子们上网求“感恩”作文,不是不知道“感恩”,而是不知道“怎么写感恩作文”——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我相信在这些中小学生心中,“感恩出个新花样来拿个高分”的想法,远远高于对感恩本身的思考。准确地说,这是中小学命题作文出了问题,而不是感恩教育问题。

  感恩教育确实是需要的,这不仅在中国,国外也是一样。去年感恩节前后,美国媒体除了大谈感恩的重要性外,也将目标指向了最不知感恩的群体:青少年。其中提到霍夫斯特拉大学教授Jeffrey Froh的一项研究,非常有意思。 Froh数年来一直在探索怎样写感恩日记和感恩信件来影响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思想状况,结果发现,坚持写感恩日记、找出每天需要感谢的事物,并不会让这些孩子们怀有更感恩的心态,至少在当时不会。他还发现高中生很容易出现“感恩疲劳”,很多人每天列举的事物都是一样的:我的狗,我的猫,我的棒球手套;我的狗,我的猫,我的棒球手套……诸如此类。Froh分析说,很可能是这样的原因导致了这种结果:当要求学生们写感恩日记时,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是被迫的,或是被操控的,他们可能感觉是老师在控制自己,因此“被要求感恩”的结果,就是“反而不想感恩”——跟中国的“感恩作文”差不多。

  Froh的另一个观点也很有意思。他说,家长和老师应该认识到,“青少年期”和“心存感恩”其实是相互排斥的两个概念。青少年一心想要表达自己脱离家庭独立的愿望,将父母推开、告诉父母自己的世界不关大人的事、对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毫不在乎,这些都是渴望自我独立的行为。在这阶段,希望他们认识到父母的苦心,是很困难的。事实上大多数的成年人,也都是在成年之后,才对父母生出强烈的感激之情的,中国人不常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嘛。每一代人都有过类似体验,又何必对孩子写不出感恩作文耿耿于怀?(宁津)


 

更新:2010-12-24 06:21:2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