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 之 国
------解构中国人的烦躁症
中国人,赶时间
最爱“快进”,狂点“刷新”。评论,要抢“沙发”。寄信,最好是特快专递。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车,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磁悬浮。坐飞机,最好是直航。做事,最好是名利双收。创业,最好是一夜暴富。结婚.最好有现房现车。排队,最好能插队。我们需要的是时刻看着钟表,计划自己的人生:一步到位、名利双收、嫁入豪门、一夜暴富、35岁退休……中国人变成了最着急最不耐烦的地球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慢的能力?资源紧缺引发争夺,分配不平衡带来倾轧.速度带来烦躁.便利加重烦躁,时代的心态就是再也不愿意等。就这样,在“急之国”,我们快速地消耗着自己。不耐烦透视中国人的时间观.谁按下了中国人的快进键?
我们很急。我们很不耐烦。可是,我们同时又是世界上最耐心的人。我们以前排队炒股.头天晚上就排队买认购证。现在我们排队买房,提前3天就全家轮班开始排。我们喜欢买促销减价货,排一上午队也在所不惜。人越多的餐厅,我们越喜欢,我们宁肯坐在门口塑料凳子上吃两个小时的瓜子。我们就是感冒也要去挂专家号,提前一个月就开始排。现在,我们还喜欢排9个小时的队去世博会看立体电影。
我们似乎又很有耐心。这就是中国。传统心念和现代境遇扭合在一起,我们焦躁不安却又心安理得。
曾经有一篇文章列举了33件现代生活中让我们无法忍受最终崩溃的事物。
排在第一位的是航空旅行。作者对航空延误和堵塞的愤怒之情溢于言表:“2007年有超过1/4航班停在停机坪上。在夏季高峰时期,这个数字几乎达到30%。如果你在网上订票的话,你也许可以选择准点的航班。可是,现在还有谁不是在网上订票的吗?”的确,在候机厅里突然被告知必须继续枯坐两个小时,是非常让人恼火的事情。更不要说那些在机舱里连膝盖都不能伸直的可怜人了。此外。还有信用卡、顾客服务、医疗记录、复印机、打印机、道路、电话会议……这些东两都被列入了“抓狂物件”。
难道这些东西发明出来不是为了让人类生活得更便捷吗?比如,你再也不用抄写文件500份了,因为我们有了复印机。但是,高科技复印机的操作已经复杂到了办公室里没几个人能搞得懂的程度了。于是我们专门指定一个人来学习这门技术。可是他不在的时候,其他的人就完全抓狂了。甚至这个专门人才也抓狂了,他疯狂地打了一通电话把复印机公司的人痛骂一通,最后另外一些专门人才上门来帮我们把墨盒换掉。把挤成折扇一样的纸拉出来。
我们发明了很多东两来试图解决烦躁症。但实际上却只是发明了另外一些烦躁症。
不耐烦是社会心态
生活越现代化,烦躁情绪就越重。电话不普及的时候,没人介意几个月收一封信。但手机随身的时代,几十分钟内不回短信的人就会被讽刺为没有机德。只有公交车坐的年代,等上半小时也不以为奇。如今打的,随时都要提醒司机抄近道、超车。
以前我们用电话线拨号上网,56K的网速,很慢。如今,带宽以M来衡量.但网页打开稍有迟疑。我们第一反应就是点刷新键,有时候恨不得砸电脑。
这是时代加重的烦躁症。既然可以快,就决不能慢。有了比较,就有了烦躁。
抛开时代。还有哪些条件会引发你的烦躁?重复、单调、复杂、呆板、逼仄、拖延和消耗。超出理解范围,失去控制,而不知所措。但最重要的是,不公平。
你可以不在医院里看病排一上午挂一个号。只要你认识医院里任伺一个员工,从院长、主治医生到行政人员,他们就可以直接带你走到专家诊断室里。难道就没有普通人看病的便利吗?有的,就这么几家医院。你看哪儿人少你就去哪儿吧。
你可以不在春运排通宵队买火车票而去订机票。难道就没有底层人民承受得起的回家方式吗?当然有,你可以在火车站广场上买黄牛票,多付一个月薪水而已,你付得起。
你可以不排队买房。反正涨起来,你卖了也没有住的地方。你可以不急着结婚,反正你还没有买房。
人们的烦躁症。来自于社会结构的不稳定。因为你总在担心,如果这个机会不抓住,你就被社会抛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