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美国学中国,中国该怎么办?

作者:李迪明 来源:XSK 点击:2557

正当我们向美国学习,新课改搞得如火如荼之时,2010年9月27日,大洋彼岸却传来了奥巴马的声音:美国的教学质量正逐步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美国应该学习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他认为,“中国和印度的学生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学习”,美国的学生要与中印学生竞争。美国将采取支持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清除不合格教师、增招万名教师、加强“应试教育”等措施,来挽回教育的颓势。一些美国教育专家为奥巴马喝彩,认为这是从黑暗时代 理念的一次巨大进步。

作为中国人,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教育,美国学中国,中国该怎么办?

大家可能还记得30年前发生在中美教育界的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1979年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3万字的报告,在见闻录部分,有四段文字: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什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

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晃来晃去。

最后,在结论部分,是这么写的: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用20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见闻录部分,也有四段文字: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放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

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

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

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在报告的结论部分,他们是这么写的: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20年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20年过去了,我们未见中国教育领先;30年多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虽然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一百多位知识型的亿万富豪,而中国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人才。但我们却听到了“许多国家已经在教育领域超过了美国”的论断。我想,这领先的“许多国家”应该包括中国的,要不,一向自负的奥巴马怎么会说向中国学习呢?无疑,我们的教育真的已经领先了。看来两国的教育专家的预测还不是不着边际,只是实现预测的时间晚了十来年。那么,这领先的中国教育,是不是得益于向美国学习呢?显然不是。因为美国人要学的是被我们抛弃的应试教育。提起这件事,是想说明,各国的国情不同,教育传统不同,不好简单比较。对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制定教育改革政策的领导者,不可不深思啊!

其实,当美国人感觉到自己的教育知识质量已经无法与其他先进国家竞争的时候,教育改革便成为他们国家的核心利益所在,教改一直在进行:20世纪初,为回应工业化和大量移民,美国教育改革;20世纪30年代,为回应经济大萧条,美国教育改革;20世纪50年代,为回应前苏联的竞争,美国教育再改革;20世纪60年代,为回应城市中心的黑人暴乱,美国教育又再改革;2010年,为回应全球竞争,美国教育重新走入拐点……今年3月15日奥巴马向国会提交了《2010年教育改革蓝图――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发展纲要》,阐明了美国教育改革规划纲要的四项目标和五项重大举措。

虽然这样,在《新闻周刊》日前发布的2010年世界100个最好国家榜单中,美国连十强都没挤进。美国1971年以来,学生人均开支增长两倍以上,而学生在科学和数学方面的成绩仍落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美国的高中毕业率已经落后于大多数富裕国家,曾经引领全球的大学生毕业率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人们把原因归咎为教育失败。专栏作家罗伯特·萨缪尔撰写了题为《为何我们是第十一》的文章,他问:为何我们花了大量的钱,学生成绩却乏善可陈?他答:不称职的老师、无能的校长都不是理由,更大原因让人脸红———学生缺乏动力。

美国近50年忽略考试的代价是惨重的,现在美国人终于明白,不考试,只能等待“超人”。“数十年来,我们没有将最优秀的人才送到硅谷制造芯片,而是送到华尔街制作扑克筹码了。”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教育测量和评估教授小乔治·西泽克说。“给儿童提供无数表扬和支持或许不是成功教育的最好药方,”西泽克教授说:“对儿童来说最好的是经常性的测试,即使他们做得不好,他们也可以从中得到帮助,可以获得做得好的满足感。夸奖并不总能给学生带来好处。”

如今,美国人要捡起我们扔掉的应试教育了,难道你不震惊吗?这到底是美国人傻,还是我们的国人傻?人们总是在不断地追求真理,关键在于我们追求到的是不是真理?比如对应试教育,经过长时间的洗脑,国人终于认为它有百害而无一益,是很坏的东西,应该全盘否定,而要学习美国式的素质教育。但美国人却要放弃他们自己的素质教育,而学习中国的应试教育,是我们错把黄金当废铁,还是美国人不识货?我们那些崇洋媚外的国人会怎么想呢?美国人都认为应试教育是好东西,那定然是该捡起来了。

不光美国,我国的学生也有个学习动力问题。学生学习动力究竟来自哪里?减了负,是不是就有动力了?对娱乐时代产生的“赏识教育”究竟应该怎么看?新课改课堂改革一刀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动来互动去,一堂课到底能解决多少问题?如果课堂教学效率太低,长此以往会浪费学生多少宝贵时间?如果学生学了没有什么效果,学习动力是不是会受到影响?这些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吗?

教育思想可以讨论,教学方法可以研究。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关键还在于领导者要睿智,不要轻易被人左右;教育者要有自己的风格,要在实践中敢于坚持真理,决不能惟上。你说对吗?

 

附 奥巴马谈教育:学习中国好榜样

学习中国好榜样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9月27日称,美国的教学质量正逐步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他表示赞同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清除不合格教师,增加万名理工科教师。此外,他还称美国应该学习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

支持延长学年

奥巴马27日参加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电视节目《今日秀》时表示,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学生的教育正在落后,特别是在数学和科学领域,这一局面必须得到改变。为了突出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奥巴马还称,整个国家的未来岌岌可危。

当被问及是否支持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时,奥巴马说:“延长学年的想法很有道理。”奥巴马指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学生相比,美国学生在校时间要少近一个月。

据全美教育协会统计,美国中学生平均每年在校学习的时间为180天,而在日本、韩国、德国和新西兰等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低年级学生平均每年上学197天,高年级学生196天。

奥巴马说:“这一个月带来了很大的不同,它意味着在夏天,美国的孩子们失去了很多本该在学校学习知识的机会。特别是对于那些不能在家中看到足够书本,不能得到很多教育机会的贫困学生来说,情况更为严重。”奥巴马表示,一个相对较长的学年应该是美国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而作出的改革之一。

增招万名教师

奥巴马表示,教师和他们的职业应该得到更多尊重,就好像在中国等国家一样。奥巴马表示,他愿意就此与教师工会进行合作。但他也指出,工会不应耽于现状,因为还有1/3的学生在辍学。他呼吁工会不要抵制变革。

奥巴马还表示,他支持学校解聘那些不称职的教师,称有些教师如果教学水平得不到改善,“就得走人。”

他说:“我们应该鉴定出那些表现好的教师,对于表现不好的教师,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帮助,为他们提供培训,但如果有教师还是没有改进,那么他们应该走人。”

当天,奥巴马还公布了一项在未来两年内招聘1万名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教师的目标。

加强“应试教育”

本月中旬,奥巴马在例行的新学年演讲中也提及有关美国教育改革的内容。演讲在美国费城一所实验小学进行,在这堂“励志课”中,奥巴马提醒美国的学生要与中印学生竞争。这也是奥巴马继投入大笔资金支持增加各种标准化测试以来,第二次表达教改应加强“应试教育”。

在演讲中,奥巴马还特别提到了中国和印度的学生。“中国和印度的学生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学习。你们将来要和他们竞争,你们在学校的成功不仅仅决定了你们的未来,也决定了21世纪美国的未来。”

不过,美联社指出,美国规定了学校学年长度的上限,尽管有些地方确实在进行延长学年的尝试,但并不能成为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变革。

   (2010年9月29日成都商报)

 

更新:2010-12-07 10:35:27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