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又出文件了

作者:明玉友侠 来源:xsk 点击:6960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以人为本的教育,办均衡发展的教育”,类似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了——不仅仅是口号,还有教育部文件,还有法律。

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005525,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0119,教育部网站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教基一[2010]1号),就我国义务教育进入巩固普及成果、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新阶段的有关工作作出部署,《意见》提出,“经过努力,力争在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建立和完善对县级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和表彰奖励机制。…… 国家和省级教育督导部门要研究制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和标准,定期对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督导评估,督促纠正区域内教育资源配置不当或学校差距过大的现象。”

 

建立、完善,促进、推进,编制、配置,预算、政策,督导、评估,各种措施、各种手段,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搞了这么多年了,人们会认为:我们的义务教育肯定是已经“基本均衡”了,起码是已经“初步均衡”了。

“进一步推进”过了,现在是再一次“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看到《意见》后,发现,要到2012年才能实现义务教育的“初步均衡”,要到2020年才能实现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并且是在“区域内”,区域之间还不能实现,并且是“力争”,能不能“争”得到,还是另一回事。

“力争”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实现了很好,实现不了也无所谓,只要“争”了就行,实现不了也不追究、不问责?怎样才算“争”了,“争”的程度如何判断和衡量?有没有一套标准?

什么是“初步”,什么是“基本”?“初步”和“基本”有什么明显的不同?这时教育发展的阶段问题和阶段划分标准问题。

怎样判断是“均衡”“初步均衡”或“基本均衡”了?用什么来判断或衡量“均衡”或“不均衡”的程度(初步、基本、……)?现在,提出来“要研究制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和标准”,终于要建立标准了。

 

《义务教育法》已经说得很明确了,看了《意见》以后,除了重复的以外,感觉“程度”还不算高,“时间点”还不够早,“标准”尚未制订——但提出来要“研究制订”了——但没有提出何时才能制订出来,仅提出要建立和完善“表彰奖励机制”,仅仅提出要“督促纠正”,而没有提及“问责”和“惩处”。“要怎样”的提法很多 并且有些是很多年前多次见过的,而“如果不怎样,就会有怎样的惩罚,惩罚谁,由谁来惩罚”没有。1993年,我国明确提出上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4%,达到了吗?没有达到!有谁受到过惩罚?

 

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 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

第六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第八条 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第三十二条 ……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第四十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

 

2005525,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积极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建立和完善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的同时,立足于本职工作,通过制定和完善各项教育政策措施,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并采取切实措施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各地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制定政策、配置资源、安排资金时,要优先保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

 

                                      明玉友侠 2010-1-19

 

均衡:

学生间、校际间、区域间、城乡间;

师资(校长、教师、职员)、图书仪器设备、资金、……

办学行为、招生政策、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教育教学水平、现代教育技术、收费、奖学金和助学金、……。

公平和效率,特色学校和均衡发展,优质学校(示范性学校、规范化学校)和均衡发展,创新与均衡,照顾弱势群体与均衡发展,支持、提高薄弱学校和均衡发展,……。

更新:2010-01-20 06:25:23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