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我是一棵蒲公英的种子(图文)

作者:玉人木子 来源:河南省灵宝市育贤文学社 点击:10475

  ——五亩“蒲公英文学社”采风记实

 
        蒲公英给我的感觉并不美丽。但她的种子随风飘撒的姿态却深深地受人青睐。我尤其喜欢她如棉似雪的样子。因此当五亩“蒲公英文学社”诞生时,心中总有一种清纯、自由、坚强的意念,或许写作注定需要这种精神。正是借助微风,一棵棵蒲公英在山间、在蜿蜒的小路边、在光秃贫瘠的荒地,悄然滋生了。
        孩子们如同快乐的天使,老师们宛若守护天使的卫士。出了学校大门,两旁的垂柳已经脱去了翠绿的盛装。
    “老师,柳树的发辫被秋风染黄了”。
“小河欢快地跳着芭蕾舞。”
“远处的菊花展开美丽的身姿。”
……
        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萌发出这样的句子.
        瞧瞧,多有生命力的语言啊!我为孩子们神奇的创造而高兴。
       “孩子们,现在我们就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自由飘洒吧。”
        60多个孩子和十几个老师徒步沿着弯曲的山路,来到五亩小学南边的“青山坡”。有人说这座山叫“青山”,有人说叫“崤山”,对她的名字我没有考证,我只想在这个收获的季节,让这群蒲公英在大自然中发现、采集写作的素材。
一路上,最引人瞩目的要数槐树了。这儿几棵,那儿几丛,孩子们睁大眼睛仔细地欣赏着这些远近、大小、高低不同的槐树。
“老师,快看!”呀,一颗老槐树走进了我们的视线,只见它满身结满了种子。孩子们好奇极了,我随口问道:“孩子们,槐树爷爷老了,他身上那么多好东东,那是什么呢?”
“老师,我知道,那是他们的孙子。你看,这些孙子围着爷爷不停地撒娇呢。或许他们想要好吃的,或许他们想离开爷爷,去外面的大世界走走……”
      “不对,不对,老爷爷叮嘱他们的孩子,要守护着我们可爱的校园,守护着我们这些蒲公英……”
“老师,送您几枝野菊花。我们常常采这些菊花做枕芯呢!”
       “老师,这是红果子,我们这儿的人叫它‘狗头’。他身上长满了毛绒绒的东西,跟荔枝相似,还能吃呢。你尝一口。”
“不敢吃,听爸爸说狗头吃了流鼻血。”呵呵,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望着这个红果流口水。
“李老师,给您几颗酸枣,可好吃呢。”我接过几颗酸枣,又红又大,放进嘴里酸酸的、甜甜的。
       抬起头才发现,满坡黄色的植物全是酸枣树。还有人在打酸枣呢。
这座山除了酸枣树,更多的是石头。我问孩子们:“谁知道酸枣树怎么会长在石山?”一个男孩子举起小手勇敢地说:“因为酸枣树最耐旱。”“你怎么知道的?”“我爸爸常常告诉我:我们这里是山区,很适合一些耐寒的植物。酸枣的果实酸甜可口,具有许多营养成份,尤其酸枣仁是滋补大脑、生血养血的良药。酸枣枝条质地坚硬,耐磨性好,一直是编织地磨的上好材料。”呵呵,孩子懂得的知识真不少。
       兰花、菊花、毛毛草、芦苇等等植物在孩子们手中成了战利品。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儿的植物全变成了孩子们的观察对象。他们时而用小眼睛认真观察,时而用小手细心触摸,时而采一枝野菊花……师生尽情地感受着深秋季节的各种美景。
教导主任伍海哥一马当先,不仅跑在最前面,而且他还当起了导游,和孩子们站在最高处眺望着美丽的校园。
望着眼前的这座山,我突然想到水泥厂之所以修建于此,一定是得益于她的天然资源吧。
        对了,让孩子们写个解说词多好。因为这里从没有文字记载,也许我们的小蒲公英将会是记载历史的创始人。
沉思中突然眺望到对面的娘娘山,在一片云雾中,娘娘山的容颜不曾清晰望见,可她的故事正在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中讲述着。一个老师在娓娓解说,同学们听得入迷。一个孩子说:“如果有索道,我们一定乘坐索道飞到娘娘山该多美啊!”
看着被夕阳遮住的太阳变成了两个月牙,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返回。路上我告诉孩子们:好作文来自于真实生活、来自于细心观察、来自于真实感受。希望大家今天能快速地写出今天的见闻。
孩子们一个个胸有成竹,我静心期待着他们的大自然杰作。
 
 花絮脱壳
 
 
 眺望花园
 
 
 路边采菊
 
 
 亲近自然
 
 
 指点江山
 
 
 花丛笑颜
 
 
 发现素材
 
 
 琢磨素材
 
 
 创作道路
 
更新:2009-10-31 05:18:33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