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探新之四:在教育过程中要因材施教
我们国家从古时候起就讲究因材施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天赋,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不能采取“大锅烩”的方法,而应当注意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质,走向人生的成功。形状奇怪的树根如果想要按照普通的方法做成木材,不过是废料一根,而如果经根雕家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稍加雕琢,便会成为举世无双的工艺精品。一废变一精,便是因材施教的成果。在完成大纲教学的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发掘学生的资质天赋,开设选修课,也是因材施教的例子。假如不注意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而要求学生死学书本,用一种“大锅烩”的方法给三千学生千篇一律地灌输,怎么能造就出那么多德智体兼备兴趣广泛又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呢?因材施教是一扇开启特长开启成功告别平庸的大门。所以说,只有针对不同学生的天赋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选择特殊的方法和途径,才能造就人才。
在明确因材施教的好处之后,我们还应当注意到因材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分析,粗枝大叶不得;施教更要得法,揠苗助长会适得其反。这些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上有一股小孩学钢琴的风潮。许多家长认为这便是培养特长因材施教,而盲目跟风,买了钢琴。一些孩子练琴时觉得很痛苦,练的时间不长,钢琴闲置下来。这些家长并没有根据自己孩子的兴趣、特长和天赋仔细考虑,没有做到“因材”。所以由于种种原因孩子不能持之以恒,并非是因材施教的失败,而是因为这种做法根本就不是因材施教。同时,又有的孩子的确很有天赋,而家长也经过认真考虑决定让孩子学琴,但由于望子成龙的心切,导致急于求成。孩子在练琴时感到十分枯燥,原来的兴味盎然变成了填鸭式的无奈。苦练的结果很可能不是孩子的一鸣惊人,而是琴技停止不前,没有大的进步。这样的失败就是在“施教”的过程中处理不当,没有把握适当的方法造成的。如果家长“放任”孩子的兴趣特点,又有行家加以指点,再加上勤学苦练,那么凭着孩子的资质天赋,不难有所突破。由此可见,“施教”的过程也应当“因材”而确定适当的方法,切不可揠苗助长。所以说,只有根据客观实际情况,仔细全面地分析,才可称“因材”;只有认真分析情况,使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叫“施教”。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中国社会正飞速地进步,祖国的建设需要大量全面发展而有突出特长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因材施教,发掘学生的资质潜力,为他们打开与祖国共同腾飞的大门。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具体分析,好好“因材”,因势利导,恰当“施教”,因材施教才能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手中开启学生儿女成功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