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宽而有度 和而不同

作者:陈鼎常 来源:湖北黄冈中学 点击:3112


——
湖北省黄冈中学校长陈鼎常在英国伊顿公学的演讲

 

 

  (应英国德威士学院邀请,黄冈中学校长陈鼎常于200741日至8日赴英国伦敦参加第二届国际著名中学校长论坛,并在伊顿公学作《宽而有度,和而不同》的演讲,成为第一位在伊顿公学演讲的中国中学校长。英国伊顿公学是精英学校的典范,是男校,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1018人,迄今已培养出英国19名首相。)

一、中国的考试文化与黄冈中学的思考和选择

  中国考试制度历史悠久。中国的科举考试,自隋文帝开始,延续了1300余年,一直没有被其它制度替代,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它存在的合理性。因为科举制度是维护儒家意识形态和皇权正统地位的重要手段。同时,这种学而优则仕的精英选拔机制,开辟了一个平等竞争向上流动的社会通道。再加上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金榜题名的刺激,对当时知识分子极具诱惑力。科举考试制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形态与知识分子的性格形象,也对当今中国社会的文化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亚洲其他国家的人才选拔制度和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都不同程度地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度。美国学者顾立雅认为,科举制是继四大发明之后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康有为曾评价说:凡法虽美,经久必弊。伴随着工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西学东渐,当西方有了小学、中学、大学等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有了数学、物理、化学等比较齐全的学科,如果中国还沿用八股取士,整天子曰诗云,如何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废科举、兴学校就成了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现在,虽然科举制度早已废止,但考试选才因其具有的开放性、客观公正性、普遍的可操作性,仍在继续沿用。

  重视考试是中国教育的一大传统,也是一大特色。金榜题名,是千古俊才的梦想;就读名校,是莘莘学子的心愿。在今天的中国,高考是牵动着亿万人的心。一考定终身有其局限性,但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一种比考试更公平更便捷的人才选拔方式。再加上受文化背景、用人机制、就业形势的影响和制约,以选拔人才为目的的高考强化了它的功利色彩。

  对此,黄冈中学如何应对?我们也关注考试,研究考试,但我们不唯考试。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考生,而是培养学生”;不是把课堂变为按工艺流程进行人才生产的梦工厂,而是把学生作为一个个特色鲜明的鲜活的人来造就。如果把应试教育比作笼子,那么在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就是笼中之鸟。笼子里的鸟儿怎能自由地飞翔?黄冈中学没有受这个笼子的限制,不把应对考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老师授课也不拘泥于考试大纲,我们追求的一种更为理想的境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突破考试的框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让学生的天性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为此,黄冈中学为理科特长生开设了理科实验班,为艺术和体育爱好者成立了艺术团、运动队。对于更多的学生,我们坚持每天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使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生成才之路更加宽广。多年来,黄冈中学不通过高考这一途径免试上大学的学生每年有30名左右,总共有600多名学生被保送免试上大学。我们有14名学生在国际奥赛中夺得21枚奖牌(金牌14枚,银牌5枚,铜牌2),其中包括在亚运会上夺得的4枚金牌。黄冈中学的校友有2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9人晋升为共和国将军,10人成长为省部级以上干部,有300人获得海外博士学位,3000人获得高级职称。这些都是我们学校实践这种教育理念取得的一些成果。

二、中国的人文精神与黄冈中学的传承和创新

  中国5000年兴衰更替的发展史,形成了其特有的注重修身养性、讲求经世济国、倡导博学笃行、崇尚人文理性的文化内质。中国的人文精神,正是植根于这种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中。兼爱和合的理念,先忧后乐兼容并包的思想,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也是广大知识分子的一种人文情怀。

  1、正德厚生

  中国古代文献《尚书》提出的正德厚生,在今天看来就是一种人本思想,一种关注民生、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黄冈中学对这一理念的传承,具体表现在对人的尊重上。既尊重那些志同道合者,弘扬团队协作精神,也尊重那些孤独的思考者,提倡兼容并包;既尊重那些虚心好学、谨言慎行的人,也宽容那些学术上的狂妄者,以宽广的胸怀容纳人。尊重人,就是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工作。我们对教师的要求是科学适度的,有指标,但不压指标;有比较,但不盲目攀比;有紧迫感,但不浮躁。这样使得教师在黄冈中学工作既有紧迫感,也有安全感,更有成就感。

  2、敬业乐群

  敬业乐群语出《礼记?学而》,指的是一种敬业精神和群体意识。黄冈中学传承这种人文精神,具体做法就是致力营造一种和谐环境和干事创业的氛围。像许多学校一样,黄冈中学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习惯不同,脾气不同,性格不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潜心打造黄冈中学的教育品牌。黄冈中学的一位先贤把这种工作环境比作拔河赛接力赛拔河赛反映了她具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赞扬了她的团队协作精神;“接力赛概括了她百年来薪火传承、生生不息的发展规律。拔河赛接力赛所折射出的黄冈中学人的时空观是黄冈中学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冈中学地处中国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地区,但教师队伍稳定,特别是近几年孔雀并未东南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人文关怀所形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遵规守则

  中国先哲孔子讲到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是指一种思想和言行融合的道德境界。遵守道德规范并不是勉强而为之,就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学校管理,既要尊重人、关心人,又要建章立制,确立行为规范。管理,既具有柔性的一面,又具有刚性的一面。教职员工的淡泊之志、敬业之心、爱生之德从哪里来?除了自身素质以外,既要靠优良校风熏陶,人文关怀激发,又要靠制度来维护,来保障。在商品交换原则无处不在的今天,横流的物欲完全可能冲破思想道德的防线,冲击正常的教学秩序。黄冈中学之所以教风越来越正,学风越来越浓,校风越来越纯,其原因之一,就是用人有用人的标准,议事有议事的规则,教师有教师的行为规范,学生有学生的日常守则,全校师生养成了一种遵从规则的习惯。

  4、严谨治学

  严谨治学是中国学者的优良传统,古人早就做出了榜样。唐朝诗人贾岛有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贾岛三年得到的两句诗现在不大为人所知,但他关于创作这两句诗的体会却流传甚广。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两句诗竟然需要三年时间才完成,难怪诗句作成,禁不住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两句诗,连同他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其严谨治学的态度为后人作出了表率。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同样应具有这种严谨的态度。为此,黄冈中学对每一个教师提出了三严四优化的要求,三严严格要求、严谨治学、严于律己四优化优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对青年教师,提倡理科教师做千题集,文科教师写千字文,建议青年教师写教学反思录,同时理科教师要增加一点人文素养。这些要求使青年教师感到,在黄冈中学当一名合格的教师很光荣,但也不容易;很艰辛,但也很愉快;很紧张,但也很充实。

三、中国的教育创新与黄冈中学的实践和探索

  中国的教育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孔子办学,后来的汉朝太学、宋朝的书院、明朝的国子监和清朝的学府。中国现代中学,诞生于二十世纪初。1904(清光绪30)113日,清政府颁布了《奏定中学堂章程》。那时候,学校不称为学校,而称为学堂。黄冈中学的前身,就是1904年成立的黄州府中学堂。

  《诗经?大雅?文王》中有一精辟论断:周虽旧都,其命维新。意思是说,周朝虽然是个古老的邦国,但能日新其德,与时俱进。中国当今的教育,顺应社会发展,改革和发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旨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的教育振兴计划,已经成为共识并被付诸行动。教育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使受教育者既善于发现已知世界的客观真理,又能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旨在培养素质全面、创新能力突出的学生。

  1、观念转变——从培养知识青年到培养创新人才

  培养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学生、善于创新的学生,已经成为黄冈中学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我们倡导学生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我们不认为谦虚的就是好学生,一些学生成才的事例表明,年轻人不妨有点,豪气干云方能干一番事业。不要横挑鼻子竖挑眼,将他们的棱角磨平,锐气销尽。我们在教学中,提倡营造一种返璞归真的教学艺术境界,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简单、轻易地否定学生的想法。即使是所谓的胡思乱想,也要分析他是怎么想的,要善于发现其中合理的成分、独到的见解。黄冈中学赋予教学以研究的性质,从而学校的教学水平也体现出学术水平。学生的学习也是研究性学习,因而学习的过程也是一种创造的过程。

  中国古代有一位哲人说: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和伊顿公学一样,黄冈中学的课外活动也很丰富多彩。一年一度的黄冈中学学生会主席竞选,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一年一度的科技竞赛,春秋两季的球类、田径运动会……都是展示学生多方面才能和创造性的舞台。

  2、方法优化——从授业解惑到探索发现

  实施方法的变革,黄冈中学首先突破了教材——教参——学生这一固定的程序和模式,别具匠心地分解教材、重组教学内容,理科实验班按校本教材进行教学。教师不仅手中有、胸中有,而且目中有,使具有审美价值,洋溢审美情趣,使教学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和高效率。

  人类发现和创造的知识浩如烟海,而且知识正以每一两年翻一番的速度递增,对此,学校应该应对?学生应该怎么学习?

  对传统的教学方法,黄冈中学也因时而变,实行改革,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善于把学生的错误找出来;更具有直观性,能把抽象的思维过程形象化;更具有启发性,能再现问题的探索过程。黄冈中学追求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教育,把握的是一个从容恬淡的过程,提倡的是春风化雨般的感化,而不是急风暴雨般的浇灌。让学生顺其自然的发展,而不是千人一面的雕琢。

  中国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意思是说,学习不仅要广博而且要善于取其精要;要有丰富的积累又能恰当地运用。读书有三个层次,一是读而不懂;二是既读且懂;三是既讯且懂还能够懂得书上没有的东西。黄冈中学要求学生选择后者。

  总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会学习。

  3、体制创新——从单一模式到多种形式办学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黄冈中学秉承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以培养具有爱国精神、创新意识、开阔视野、优良品质的学生为己任,积极探索中外合作的办学模式,为学生搭建起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让学生成为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平台上自由行走的人。我们同加拿大史查夫摩尔中学合作创办了中加国际部,引起先进的教育理念、加拿大的教材和师资,按照全新的模式进行教学,同时组织师生到国外交流学习,在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同时,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教育技术不断创新,黄冈中学也顺应时势,架设信息桥梁,发挥网络优势和网络教学的辐射作用,开通校园网,发展网络远程教育,构筑空中课堂。让外地学生足不出户,即可坐地日行八万里,享受黄冈中学优质教育资源;轻点鼠标,即可感受名校、名师、名课的魅力,为教育均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还探索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的模式,2004年已在广东省惠州市创办了第一所分校。该校借助企业雄厚的资金,将黄冈中学的教学模式、师资力量、管理理念带到惠州,满足了惠州市民对黄冈中学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历史不断前进,社会不断进步,私塾、书院等传统办学形式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单纯依靠政府办学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创新办学体制,拓宽办学渠道,既充分利用了优质教育资源,又进一步打造了教育品牌,实现了学校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

  今天,我们回顾中国的儒家文化传统,从全球范围来看,也许是中国第一个提出了人皆可以为贤圣的道德理想,开创了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先河;也许是中国第一个实行科举取士,开辟了一个平等竞争、向上流动的人才通道;也许是中国第一个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方法,2500多年前就提出了启发式教育思想。今天的中国,兴学重教,崇文尊师,对子女有较高的教育期望,仍是社会的一种精神风貌。黄冈中学将秉承前人兼容并包的思想,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把黄冈中学办成一所有特色、能够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示范学校。

更新:2009-07-17 07:57:27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