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精彩

作者:青青小镇 来源:xsk 点击:3658

工作中常有这样的事:设想挺好,计划也算周密,就是落实不顺畅,常遭到教师无言或有言地抵触,效果和设想差别较大。究其原因,大都因为决策脱离了群众,把教师主体谅在一边。所以,学校管理要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中心,需要我们在思路和情感上做一些调整,观察问题的角度、表达思想的方式,甚至面对教师的神情等等,都要做一些改变,这些改变的立足点是教师,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和情感丰盈的需要。

 

换一个视角,别样的景色更精彩

 

听课、评课是学校的一项常规活动,它为教师间的学习和研讨搭建了平台。然而,就是这样一件极平常的事,让不少学校挠头、感叹。原因是老师们并不按学校的设想来,听课、评课流于形式、成了摆设,还有一些教师干脆偷懒不参加。到了学校检查听课本的时候再临时“补听”,听课本成了拿来主义的了。没办法,再想一个招儿:设计教师听课评价表,课前发给教师,课后收回。评价表成了听课节次的凭证,听课记录本用于听课质量的评价。

别说,这一招还真有效,听课教师立马多起来,过道也挤得满满的。可是,新问题又来了,一些教师人到心未到,只为索取一张评价表而已。上课教师刚开了个头儿,他那里早已大笔一挥,评价内容顷刻而就。

“为了教师”安排,教师为什么不欢迎、不接纳呢?

想起一次外出学习的事。组织者安排了一节公开课,实话讲,单说这一节课,应该算一节不成功的课。满满一黑板内容,大多是教师自问自答完成。望着无动于衷的学生和干着急的教师,真不忍心再听下去。学生不领情,原因出在哪?该是教师在“备学生”上欠火候吧。偏离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原则,缺少对学生的关注和了解,没有预设,没有生成,师生双边活动,变成了教师无奈的孤独。

由此联想到学校管理,许多的时候是否也像这位老师一样,缺少对教师主体的关注呢?

听课、评课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形式,实践证明,也是教师成长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但是,听评课一定要拒绝功利思想,不要给听评课捆绑上一些额外的东西,诸如给上课教师打分、听课教师累计节次等等。这些与研究不靠谱的东西,会让听课、评课由自然平实的真性情,蜕化“为上而上、为听而听”的表演和虚假的应付。

无论从事怎样的工作,信任是巨大的驱动力,也是一种优秀的管理品质。不可否认,教师之间无论是专业素养,还是教育教学管理能力都存在差别,这是现实,也很正常。但无论教师的水平是高、是低,教师骨子里都有对成长的要求,它需要我们用信任和尊重点燃。

成功躲藏在过程里,喜悦就在撞线的那一刻。为了享受撞线的喜悦,我们就必须牢牢地把握住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以“奔跑者”的体能状况特点制定比赛策略,领跑还是跟跑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不能想当然地瞎指挥。

剔除功利性的累赘,需要管理转换视角,变生硬的强制性安排,为管理者与教师的和谐合作。和教师一块研讨计划,研讨安排,就会很好地结合教师的实际和需要,也容易把教师的智慧和激情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这种融入了教师的思想和需要的做法,教师没有不响应的道理,因为他们已经由局外人推门而入,由边缘人、可做可不做的人变成了主人,自己在做自己的事。这样课前的议课、课后的评课就会变得热闹起来,老师也会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没有保留,没有顾虑。因为这是对教学的研究,不与利益挂钩。观点对错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仅供研究。同一节课一位教师可以讲多遍而不觉得难为情,因为这是磨课,你不只是为自己讲,也是为大家讲,大家帮助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你是大家的缩影;也可以几个教师讲同一节课,不同讲课风格对比中,汲取他人的长处;可以成立各种学习型组织,诸如名师工作室、教师沙龙、教师社团等等,校内、校外研究资源为我所用。慢慢地教师养成了学习研究的习惯,与同呼吸一样的自然,成长也就水到渠成了。

 

换一个说法,多少辛苦都温暖

 

常听到这样的话题:“现在最累、最辛苦的是学生。”是啊,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现实,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学生个人,都不得不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努力。教师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人,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肩上的责任、学生的叛逆、家长的冤枉,甚至还有来自学校管理赐予的委屈。

王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按照学校安排,王老师中途接了两个班的课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大家知道,中途接班绝对不是一件好差事,费心、费力、劳神还不落好。一个学期即将过去了,班级稳定多了,学科成绩也有不小进步,但和那些好班比还有较大差距。听说暑假后进行绩效工资改革,王老师着急了。他来到分管领导办公室谈起自己的事。让他没想到的是,没有承诺,没有安慰,有的只是冷冰冰的一句话:没有办法,什么事都不可能公平!

王老师被激怒了,与干部叮当起来,情绪化了好多天。

老师的牢骚、抱怨,往往只是情绪的发泄和压力的释放,并非一定要我们给一个怎样的承诺,需要的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爱护,是对他们工作的认可和真诚的帮助。想想看,学校需要的时候,老师们欣然接受了,一旦需要学校做点什么的时候,得到的却是冰冷地拒绝,老师会怎样想?

工作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是正常的,教师提出来的时候,我们一方面应该耐得住性子倾听,另一方面不要着急下结论。只要我们真心为老师好、为学校好,老师们也不会在意马上或者几个工作日内的答复。

如果当时可以换一句表达: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也很感谢你的工作,这件事我一定会向学校反映,尽量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样会不会好些呢?

是老师在意一句话吗?不是,老师在意的是我们的心情,看看我们心里是否装着老师。一句暖心的话,带给教师的不仅仅是言语上的赞许和肯定,更是管理者的一种态度:教师的事就是最大的事。

所谓良言一句,多少辛苦都温暖。教师所要的也许正是管理者的这种态度吧。

 

换一个表情,轻松了自己欢乐了大家

 

  一次聚会,正聊得高兴,张老师忽然开玩笑说:“H校长,你老板着脸我们可害怕了,不敢跟你打招呼。现在这样多好啊,多亲切啊。”其实,在此之前,已有几位教师这样说过了。那时,H校长还自嘲说:“我就那样,笑的时候也挺可爱,不笑的时候像生气一样,请大家别怪罪才好。”

后来,H校长在教师搏客里读到下面的文字:

进校时,我万一碰到H校长,那可更糟糕。他虽然不当面批评你什么,但是光那张冷冰冰的脸就够人受的,何况有时候还用一双满含责备、愤怒的眼睛盯着你,直盯得你背部发毛……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走进监考教室的,直到另一位监考老师告诉我,没有人来查岗、没有人发现我迟到。我的脑子里还想着刚才校长说的那句话---我迟到了,他居然平和地问我吃早餐了没有!这个寻常到不能再寻常的问话,却打消了我这一个早晨的担心和忧虑,还让我这个周末的心情异常温暖,加班的劳累荡然无存……

直到晚上睡觉,我还在记着那句话呢——作为一名老师能被校长关心,真好!

说实话,这篇文章给H校长的震动很大。他一直认为,教师有压力,自己也有,而且许多事相对来说压力更大一些。无意之中,压力挂在了脸上,脸绷起来,慢慢地养成了一种习惯:严肃居多,轻松不足。没想到,这个习惯带给教师那么大的压力。从那以后,H校长开始对着镜子寻找微笑,寻找那失去了长久了的平实的心态。慢慢地,欢快的心情荡漾了微笑——亲切、自信、永不停止追求的微笑。现在想想,发自内心的微笑也是人生的一种滋养吧。自己轻松了,教师开心了,何乐不为呢?

 

 

更新:2009-06-25 06:11:15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