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课堂也要“修枝剪杈”

作者:林勇 来源:XSK 点击:1274

一日,走进校园,突然发现教室门前的木瓜树被人剪掉了很多枝杈。“好好的树枝,剪了它们干啥?它们不都已经发芽了吗?真可惜。”我不解地问道。旁边一位同事说:“春天就得给树打打枝,把非主干的枝杈修剪掉,这样才会有更多新杈长出来。”后来,我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果树栽培需要修枝剪杈,使果树有一个牢固的骨架和合理的结构,这样,果树才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才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安排最大的结果体积,做到枝多而不密,从而解决长树和结果、枝多和光照两大矛盾。

没有想到修剪树木看似简单,背后还蕴涵这么深刻的道理,而这些道理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若想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就要修剪出一个牢固的骨架和合理的结构,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也如此吗?

不少教师的课,问题设计得面面俱到、“问”无巨细,唯恐遗漏一个细节。一节课40分钟,教师就这样带着学生忙碌地穿梭于大小问题当中,有时课堂时间不够用,就挤占学生可怜巴巴的课间时间。这样的课堂,教师辛苦,学生忙碌,效果也不好。有教师向我抱怨,他将教材中可能涉及的问题在备课时都列了出来,感觉学生应该没什么问题了,谁知事实相反,学生答题时依然没有思路。还有的教师,一堂课制订的教学目标太多:字词训练、整体感知、探究文意、美文品析、想象训练、课外链接等,课堂看似容量很大,其实每一个目标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一节课下来,学生疲惫不堪却收获甚微。

这反映了我们课堂教学的一些弊端: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环节过多,问题设计烦琐,缺乏整合。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主次不分、太多太稠的课堂内容就像大树上旁逸斜出的枝杈、树叶,遮住了阳光,也浪费了有限的养料,学生思维的花朵得不到充分的光照和养料就会枯萎,课堂便成了枯燥沉闷、了无生气的地方。

一堂课要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让学生有所得、有所获。这就需要我们统筹全局,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教材,瞄准课堂教学的靶心——教材中的重点及难点,有的放矢,高效提炼,“炼”就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特级教师余映潮的板块式教学设计。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设计简明、清晰、有序: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构成一个个教学板块,每个教学板块各自合理地占用一定的时间并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课堂教学表现为一块一块地落实、一步一步向前走,各个教学板块之间大致呈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知识到能力的推进过程。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起来看,整个课堂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呈现出鲜明的分层推进的特点。在余老师的课堂上,你看不到教师千呼万唤的急躁和学生疲惫、茫然失措的眼神,他淡定从容的教学艺术就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不经意间就浸绿了两岸的春草。

郑板桥曾写过一首谈画竹的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冗繁削尽留清瘦”,砍掉那些多余的枝杈,留下粗壮的枝干、修剪出合理的枝杈结构,给学生思维的开花、结果留出足够的养料和空间,这样课堂才能郁郁葱葱、硕果累累。

 

更新:2009-06-18 06:18:03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