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只栽自己喜欢的树

作者:星空心语 来源:XSK 点击:1499

学校要发展,必须有鼓舞人心而又紧跟时代的校训或办学理念。但是,学校的校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和风格作铺垫。要做好教育工作,需要凭借原有的基础,继承光荣的传统,发扬已有的风格。当然,继承传统也不是墨守成规,而是要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好的东西。常言道:发展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当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是把前人打翻或踩在脚下,更不是对前人全盘否定。学校的发展,不能以校长的喜好代替学校的特色,不可一味地为了求新而摒弃传统,只有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才有成长的根基。如此,学校的发展才有活力,才有后劲,特色才会鲜明。

某公爱柳,尝谓人曰:“‘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此何等景致!”及为县令,遍伐杂树,以柳易之。任满职迁,继任者恶柳而好梅,曰:“柳无风骨,岂若梅之耐寒也。况‘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更胜似‘江上柳如烟’。”乃伐柳易梅。又三年,新官莅任,曰:“梅固耐寒,未若竹之常青也。”此公有言:“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又令伐梅种竹。

三个县令分别喜爱柳、梅、竹,本无可非议,但是,他们作为地方长官,只顾自己的喜好,不顾百姓的感受,利用手中的权力,强行“遍伐其他”,只栽自己喜欢的树木就是瞎指挥,是劳民伤财了。

现实生活中,像三个县令这样的校长也大有人在。在他们所领导的学校中,校长的喜好就是学校的“个性”,就是学校的“特色”,作为学校校训或者说是校长办学理念的各种口号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按理说,校训也好,办学理念也罢,它是一所学校文化建设的总目标,是学校校风的高度概括和浓缩,应该来源于学校教育传统的积淀。像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南京大学的“嚼得菜根,百事可做”等等,都是经过了多少代人艰苦努力而凝练成的,几乎多少年来都没有变过。但是,如今,我们有多少校长上任后肯采用前任留下的办学理念呢?不把前任的东西摒弃了,怎么能显示出改革的气魄?不把前任的东西推翻了,怎么能说明你在积极创新?难怪有人说:“一任新校长,一个新口号,一个新理念。”




 

更新:2009-06-13 06:11:33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