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是这么炼成的
——由学生考后内心独白想到的
在易错成语测试前两天,我就把要考的测试卷张贴在了教室的墙壁上,目的就是促使同学们能有针对性地去掌握这个知识点。两天过去了,结果到底如何呢?经过二十分钟地测试,有百分之八十五的同学掌握的都还不错,但有七个同学的情况很是糟糕,共200个词语,最多的错到120多个!我有些生气:考试题目在前两天就公开了,怎么还是这个样子呢?于是,我迫切地想知道这其中的真正原因。我让这七个同学把考试题目公开之后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以说明书的形式详细写出来。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差生是这么炼成的!请看他们考后的内心独白:
杰:对于本次的成语测试,我只能说声抱歉!老师前两天就把试卷贴在了墙上,可我也没去看,即使下课后去看了一下,看见人多,心想,懒得和他们争。上课记时,也只记了一部分,再加上记得不投入,所以造成这个结果。另外,看见自己每次考试的成绩总比别人差许多,只能用羡慕的眼光去看待。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丢了七八年级那时的雄心壮志的,心里想着,反正离中考只有12天了,老师也不会和自己较真了,所以心态也就懒散了。(师:向谁说抱歉?向老师还是自己?你就是被这些想法迷失了自我!老师较真就认真学,老师不较真就不学,是给老师学的吗?)
乔:当老师把试卷贴出来之后,有些同学把这张试卷拿去复印,再自己把正确的答案填上,然而我却等别人把这张试卷做好后才把别人做好的试卷拿去复印,其他人利用课外的一切时间甚至是不睡午觉来记这张试卷,有几个人还把这张试卷拿到寝室打着手电趴在床上记,而我却连课外的时间都没记。另外,我认为老师把试卷张贴出来后,是肯定不会考了,所以我也就对这个知识点掉以轻心了。(师:学习是为了应付老师考试?汝之不惠,甚矣!)
军:老师在布置任务后,我没有集中精力去认真对待,总是以为自己搞得好,所以复习时也不细心,不主动,总是很被动。在思想上有些懒惰,上课复习时我只盼望下课。有时自己想搞好,可心里感到很急躁。我只是一味地蛮干,不讲究学习方法。在课外,我很少花时间在语文学科上,虽有时把语文资料拿出来看一看,也只是一目十行罢了。(师:凭什么以为自己“搞得好”?)
楠:在近期的语文复习中,我都没认真的对待,记东西时只记了大概就没记了。老师把试卷张贴出来之后,我去看了一下,刚看了几个,觉得非常简单,就只大致地看了几个就没有再看了,我想这些都很简单就不用记了。可测试时,我才发觉有很多我不会做。另外,我觉得中考的时候不会考这些东西,所以记得就不认真。在复习时我非常懒散。(师:是第几次验证了懒散的结局?懒散的结局怎样?)
冰:有些字词以前学过,这次复习时我就只看了一遍,例如“并行不悖”这个词语,复习时,由于我没看到,再者以前也没报过听写,可有一段时间没有复习,就又忘了“悖”字怎么写。还有“锋芒毕露”这个词,前次测试就考了这个词,老师也是要求我们找出其中的错字并改正,当时,我没有改正,过后我只是把它在原题上改了一遍,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可在这次测试中又出现了这个词语,我却又错了。这都是因为我在学习中不留心,得过且过而造成的。(师: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雪:在这次成语测试中,我错了很多,差不多有一半。原因是在老师把题目张贴出来后,我并不重视,也就没有积极地去记去写,直到老师说第二天要考试时我才着急起来。由于自己一贯的散漫习惯和无所谓的学习态度,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说实话,我也有一颗上进的心,也努力过,但就是不能坚持,我心中一直有两年声音,一个声音叫我放弃,一个声音叫我坚持,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斗”,我还是倒下了。(师:离中考还有12天。12天,如果以秒计算,是个很大的数字。让自己每一秒钟都努力,会是什么结果呢?)
进:这次成语测试题公布于两天前。我只看了两次试题,大概30多个,余下的一百多个懒得去看。别人中午睡午觉也要抽空记几个,而我自己却是懒得记。我自己认为,记那么多不一定会考,即使会考,也丢不了多少分,倒不如多看书多看阅读技巧,那样来分容易。记成语、易错词、注音很枯燥,我一开始就没打算记完。虽然在中途我奋斗过几次,但微不足道,总是缺乏毅力。我知道这也是我成绩提不高的原因。我一开始就没好好记,现在记也跟不上了。因此我的语文学习就更散漫了。(师:这是很典型的散漫想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何以成江河!汝之不惠,更甚矣!)
通过仔细阅读这七个人的说明书,不难发现,他们的所言都很真实。也就是说他们道出了自己这次考试成绩落后的真正原因。由此,我想到了,所谓的学习“差生”到底是怎么炼成的。综合来看,我认为学习成绩差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要怪罪于国家的教育评判标准——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
当考试分数成为检验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时,差生就产生了!
做一个看起来有些荒诞但却颇具说服力的假设:如果用同一标准去衡量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们,那么,有多少人不是差生?!比如弹钢琴。用钢琴考级的标准去考核全社会的人,全国上下都来进行钢琴考级,考得最好的可以上好的学校,可以从事好的工作,可以拿到高的薪水……用一个标准用人的结局可想而知!可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小学中学大学,每一天都在上演着这样荒诞的事情,我们用一个考试成绩来考核所有学生,考得好了,一步登天,考不好,就永世不得翻身。这些不得翻身的,就是考场上的差生!
二要怪罪于家庭教育。尤其是农村,许多家长本身的文化素质就较低下,在家庭启蒙教育,在放学后的学习辅导等方面自然是做不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学前教育这个至关重要的起跑线上没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肯定会影响孩子的终身发展。有些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需要学生回家后由家长亲自辅导才能巩固,形成能力。若家长做不到这点,学生就有了知识上的漏洞,那他离差生就为期不远了。
三要怪罪于学校教育。当前的学校教育让一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信,甚至是做人的自信。老师向家长告状——学生有了问题就找家长;让学生坐冷板凳——让基础差的学生自生自灭;揪住尾巴不放——老是翻学生的“陈年旧帐”;难题打击——让学生在一次次考试中逐渐丧失自信;平淡的课堂教学——在所有的线条当中,曲线最美,那么充满起伏的课堂也才是最具吸引力的,不知我们有多少老师能理直气壮地说自己的课堂是充满吸引力的;大班教学——让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难以实施;师道尊严——师生难以真正平等交流沟通,也就找不到成绩差的症结所在……
四要怪罪于学生本人。从以上学生写的说明书来看,这些所谓的差生有几个共同点:缺乏毅力,思想懒散,不求上进,盲目自信,并为自己的盲目、懒散找借口。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对这部分人加强监督,时时扬鞭提醒,比如经常找他们谈谈话——端正学习态度,进行作业面批——发现知识盲点,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定期家访——全面了解学生,家校结合教育等。
我一直相信,“人之初,性本无善无恶”。“差生”不是天生的,“差生”是后天“熏陶”出来的。所谓“差生”,无非是现有教育评判标准下的不幸者。
很赞同下面这段话:
每一位差生都有自己成长为差生的轨迹,一个学生进入到“差生轨道”,每一次遭遇到轻重不一的形式不同的打击、伤害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却都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差生轨迹”的节点,这一个个被忽视的节点连结成了一个“差生轨迹”,整体看来,没有哪一位教育者能够承担“制造”差生的责任,然而,凭良知而言,“这一个”差生成长环境中的每一个教育者,谁能逃脱其罪责呢?
学生最需要的是自信,而现在的教育打击了绝大部分学生的自信,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自信。
我们不能再这样“炼”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