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与“增效”撞撞腰
![]() |
时光匆匆,又一个学年快过去了。我在这个温暖的团队里已经工作了12年,亲眼目睹着大家庭的巨大变化,亲身感受着办学理念先进、教研氛围浓郁、充满人文关怀的大家庭逢勃发展,真让人感到激动与自豪!记得去年在述职时,我说过:“我们数学组全体教师都要对教研工作多些细心,多点恒心,不断创新,让学校舒心;对学生多些爱心,多点耐心,不断更新,让家长放心。”回顾一年走过的路程,我真心诚意对待每一位学生和家长,踏踏实实工作,与同事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只感觉自己走得沉稳而又充实,平凡而又实在。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待人有道,善于沟通 真诚、宽容、助人为乐、甘于奉献,我一贯这样要求自己。一年来,我与每一位同事和睦相处,能为他人着想,严于律己,虚心好学,做事严谨,责任心强,不计个人得失,保持着单纯的、和谐的人际交往,这样一份轻松与从容给了我们很多的快乐感。使我们养成勤于思考、敢于钻研的习惯,形成踏实有效的做事风格。打造了一支和谐奋进的优秀数学教研组,不但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而且通过开展多样的活动,轻松地创造了数学教研组特色,树立起“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思想,力争与学校的飞速发展步调一致,为学校的崛起尽一个普通教育者的绵薄之力。 二、工作创新,减负增效 无论是教研工作还是教学工作,我都能从大局出发,立足自己的岗位,从严要求自己,踏踏实实,敢于钻研,力求减负增效。回头看看自己,我真的心存感激。学校给了我很多的机会,大家给了我很多关心和帮助,使我能够稳步成长,快乐生活。 (一)教学方面 有人戏说我:减负增效,创新开放!为了不辱此称号,我在教学上曾做多项尝试与创新,现列举一二:
1、教学模式有效性,突出主体(相关文章网址)
http://blog.cersp.com/index/1046309.jspx?articleId=834611
①课前预习,自主尝试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0/130291/archives/2008/1015980.shtml
②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http://www.fjedu.gov.cn/Html/2007/06/20293.html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0/130291/archives/2007/001.shtml
③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http://www.fjedu.gov.cn/Html/2007/06/20292.html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0/130291/archives/2009/1197185.shtml
④类化练习,扩展延伸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0/130291/archives/2009/1153871.shtml
⑤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我们灵活采用以上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合理营造“你行,我更行”的竞争氛围,多给学生从事探索活动(课前预习,课中冲突,课后实践)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的脑子和手都动起来,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主动提问、自主探索、敢于批判、勇于创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知识的合格“探索者”。 2、作业布置独创性,体现反馈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我精心设计个性化作业:
①预习作业——迅速浏览,新知内容(例题及性质、概念等)→带着疑问,独立思考(看懂例题中的分析);→自我检查,模拟练习(完成做一做等习题),为新课质疑反馈,探索新知建设平台。许多学生对新课的内容进行了非常有价值的自主探索,既完成了对题目的解答,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个性,注重了学生个体的充分发展。学生预习作业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感受到了课前预习的快乐!
②课堂反馈——首先将每天数学预习中的感想、觉得会的地方、觉得不太懂的地方、自己解题的独特方法、一些疑问、预习时的心情或者自己的一些心里话等等,分别在小组内和全班交流时提出来,并对症下药,互动解决,及时反馈,达到低时高效、针对性的作用。
③后续反馈——针对自己预习错例,自编习题,及时反馈。因此我的学生作业很少会出现两人作业内容完全相同的。当然,《新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此,我在布置作业时正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注重以生为本,给学生充分的作业自主权。有奥数训练资格的同学可以自选题目(带※题、思考题、奥数题);学困生(C型)反复推敲,在优生(AB型)的帮助下把当天的错例题纠正并掌握新法,还学生玩的时间,使他们也有机会体验作业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二)科研方面 一学年来,本人担任数学教研组长、县进修学校小学数学兼职教研员。启动网上教研采用“磨课”方式,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初步构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 1、抓实课型研讨,初探教学模式 数学课型:浏览课、概念课、方法课、规律课、应用课、综合课。各教师自主上报其中两类课型,结合“教研沙龙”、“教师博客”活动的开展,如陈利建等多位教师已把研究所得进行总结并发表在各CN级刊物、驾云学报或在自己的博客上供大家分享、借鉴与转载,苏仁友、苏文辉等多位教师在学校教务会上介绍小窍门,黄琼玉、苏来栩等两位老师作精彩讲座,在学校教育教学方面起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也为建构适应浔中中心小学课堂新教学模式打下基础,做好垫脚石。 ①如何在总复习课中突出主体(发表于《教育艺术》CN) http://cn.qikan.com/Article/jyys/jyys200901/jyys20090143.html ②单元“浏览课”教学三到位(教学策略)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0/130291/archives/2008/1072919.shtml ③“构建有效课堂行为”课题实验(浏览课)大中心展示课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0/130291/archives/2008/997576.shtml ④单元“浏览课”测评情况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0/130291/archives/2009/1133764.shtml ⑤“自主、合作 、探究”论文获奖 http://blog.cersp.com/index/1046309.jspx?articleId=1044550 2、发挥群体智慧,展现精品教案(中心校教师博客群) http://www.dhxzxx.com/news_view.asp?newsid=2483 由备课组长牵头,在年段内实行“个人备课,集体研究,形成教案”的作法。既在备课组长统一安排下,执教者提前一周备好课并在本年段内第一次磨课,再将教案上传到个人博客上,然后由指导组成员及同年段的每位老师提出见解并发表在该博客的评论上进行集体讨论,确定适合本节课的精品教案,再次将教案上传到博客上,以体现集体智慧。到教师个人博客上逛逛吧,真是精品之作呀!校级磨课活动中出现的精品教案如下: ①多人同课异构磨集体精品教案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一年段 《数学乐园——简单的排列和组合》——二年段 ②一人同课异构磨精品教案 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数学广角——交集图》 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商的变化规律》 五年级:《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商近似数的应用》 六年级:《用比例解决问题》、《倒数的认识》 3、启动网上教研,构建高效课堂 (磨课资料可到以下网站查找) http://bbs.dhxzxx.com/index.asp?boardid=44&page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0/130291/index.shtml 每周三上午一二节课开展教研活动,实施“磨课”研讨制度。一年来,开展磨课活动三十六次,如构建课堂有效性磨课两结合、构建课堂有效性磨课一条龙、“创新校本教研制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活动及各种课型构建课堂有效行为磨课,均获实效。参与中心级以上磨课的执教者共有36人次,其中省级罗美花1人,县级袁谊慧等3人,大中心级林燕山、郑素香等15人次,中心校级徐东升、苏明埕等17人。他们都能针对教学背景、策略实施、目标达成等各方面进行说明,并正确、客观认识课堂教学的成、败、优、劣,从理论和实践上做出恰当合理的分析,将在后续教学中如何解决等反思在上课当天上传到博客上。听课者都能主动地参与研讨,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的阐述自已的观点,并以书面的形式加入执教者的博客参与评论,中心发言人还做好总结性评价,对展示课的备课情况、课堂教学等进行介绍总评。同时成立考核小组,对照新课标的课堂教学评估标准,对上课、反思、提议、评课逐项进行评比打分。让教师从研讨活动和讲座中有所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继往开来,期待新高 “给”比“拿”愉快!在新的一年里,再更新、再创造“减负增效”策略,让我们的精神生活中出现一份常人难以感受到的欢愉。 网上科研办公室全面铺开——教案下载细读→精案上传;实践反思感悟→精品上传;科研活动:个性思考→集众所长……把自己所得所思一齐上传到博客上,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富有、更美丽。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0/130291/archives/2009/1191721.shtml 温馨提醒:可别误解“减负”,否则一不小心也许哪一天,“增效”真的会被“减负”她撞了一下腰!请把我们的热心放在学生身上,细细评味,其乐无穷也! 2009.0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