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参加安阳和谐研讨会后的几点思考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本质上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而随着社会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缓解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压力;网络技术的空前普及与信息诱惑,分散了学生的精力,教育对象改变了,而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策略还没有随之适应,导致大部分教师产生了“学生一届比一届差,一届比一届难管”的感觉。改变教育方式,实施有效教学显得非常重要。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中,哪些有效,哪些无效,有效成分有多少?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就这些问题,结合外出学习体会,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正确把握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一堂课的好坏在于教学设计是否新颖,教材处理是否得当,教学方式是否灵活,学生参与是否充分,能否教会学生方法,能否引发学生思维。只有熟练地驾驭教材,整合教材,挖掘教材,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安阳七中提出的“用知识树绿化课堂,用知识林绿化校园”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1. 以“画知识树,说教材”为突破口,帮助教师过教材关
从教师角度上看,可以将一个学段的一个学科、每册教材、每一个单元的内容,每一篇课文或一节教材的内容画成一棵知识树,通过“画知识树”,纵横梳理知识,弄清联系,有利于教师教学观、教材观的转变。从学生角度上看,画知识树可以让学生自主预习、复习,整体理清知识网络,培养了自主学习习惯。安阳七中的各学科知识树设计独特、思路清晰、线索分明,全面细致,成为和谐教学研讨会的一大亮点。
尤其是安阳七中以知识树为依托,开展说教材活动。对照知识树说课标要求,体例安排、编者意图、教材处理、教学建议、纵横联系和逻辑关系、深入浅出地剖析教材。通过说教材活动,教师掌控教材的专业水平大大提升,使课堂向高效方向发展。
2. 同课异构,议课评课,更有利于增效提质
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重在教学设计、教学研究。同课异构,评议结合,相互观摩,进一步促进教学研究地深入开展。4月19日上午,我们在安阳中原宾馆大会堂听了三节课,来自安阳七中李强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严谨,情境引入,提出问题,学生动手操作,得到猜想,验证引用,巩固提高,注重了思维训练和问题探究意识培养;来自天津东丽区南孙庄中学孙安花老师的课以知识树为依托,大容量、快节奏、变式训练,举一反三,侧重习题训练和知识落实;来自山东东营市胜利八中边新龙老师阳光自信,语言幽默,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一节《菱形的判定》不同老师的讲解,同一个知识树的剖析,展示不同的风格。山东滨州清怡中学李素香校长、天津东丽区教研室贯忠喜老师的点评多层面全方位地剖析教学得失,,使“同课异构”这种独特的教研方式大放光彩。
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要从“小”字上着眼,“实”字上下功夫,评议透彻,分析全面,教师一定会受益匪浅。
二、灵活运用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和谐教学研讨会上,安阳七中提出的“四段七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山东滨州清怡中学提出的“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河南西峡县提出的“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即先疑后探,编题自练,设疑自探,质疑再谈,声称是洋思、杜郎口教改经验的全面升级。通过对比,我认为我校的“自主——合作五步教学模式”也是比较先进的,课改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无论何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僵化的,而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原理指导下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
1.教学模式的运用要活而不僵,活而实用,注重创新。课改初期,我们充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取掉讲台拉开桌子,注重了形式。有些课堂由“教师的大讲特讲“变为”学生的大讲特讲“,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准,该讲的不敢讲,出现了个别差科弱班。随着课改探索地不断深入,我们经过思考实践,形成共识。对不同的教材分类要求,区别对待,能让学生参与地尽量让学生参与,挖掘整合教材,尽可能地把每节课上成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体验和新知。
模式只是一个框架,教学上应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环节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取舍。我们只有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模式,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活力。
2.灵活运用教学模式,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
我们班级大多以6人为一组,明确了组名,选出了组长,加强组内分工要求,进行了组长培训,使小组合作学习初成规模。课内小组交流,优差帮扶,培养了一大批学科骨干。与此同时,教师为了明确小组职责,创设公平竞争的氛围,把一节课分成若干部分,分配给学生讨论交流展示。随之也带来一串问题:整节的知识系统被肢解;知识的探究形成过程被忽视;学案变成了题案;拓展延伸过度,成了典型的“精英教育”。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不相适应的现象在课堂上不断出现。离开了教材地深入分析和掌控,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上可以说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是密不可分的。
灵活运用教学模式,既要注重形式的“活”,又要注重内容的“实”,恰当地运用小组讨论,既能突破重难点,又能加深知识的巩固内化。遇到学生容易接受的基础课,采用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巩固创新等五步展开教学;遇到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的课型,采用教师设疑引导,合作探究完成预期目标。教学中只有处理好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才能突破教材内容的限制,实现高效课堂。
三、加强有效教学地研讨,提高学习质量
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以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创新优化教学模式,才能系统地开展有效教学地研讨。
1.改变教学手段,反思教学行为,开展教学策略研究。
要改变教师通过知识灌输、机械训练、题海战术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习质量的习惯性意识,严格控制教学内容和考试难度,让学生学得更加轻松、自信。案例:星期天,某学科布置了两套经过精挑细选的试卷,据调查两套试卷中等生课堂上完成需近4小时,而假期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4.5小时。通过与学生座谈,能够独立完成的每班20人左右,其余的学生要么抄要么堂而皇之说不会做,周一老师收了不到40份试卷,辛辛苦苦改了两节课,竟然发现班级前几名同学很简单的题做错了。经过一番盘问,这位同学的部分答案也是抄别人的。周一用了三节课,老师讲得精疲力竭,第三节还剩一道综合题实在是没时间讲了,安排一名优生将标准答案抄在后黑板上让学生对改,碰巧下一次段考又出了同一道做过的题,学生大面积不会,教师埋怨,学生后悔。反思这种教学行为,布置两份试卷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训练提高解题能力,但是,课后的“重负”却导致了教师地苦干苦教,学生的苦读,效果事倍功半。究其原因是课堂教学效益低下,课后只好以“量”弥补,课后大量的作业学生不堪重负,抄袭厌学,师生矛盾冲突,两极分化严重,教学成绩下滑。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第一时间解决学生负担,首先要备教材,备学生,上好每一节课,不至于由于自己教材处理不当,课堂失控,引发学生的第三负担,其次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反思,总结,对教育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共享。具体地说,课堂上学生参与不够积极,课堂气氛沉闷,是不是自己的教学设计不够新颖,是不是自己的语言不够生动?课堂上提问学生不回答,是不是引导不到位,分析不透?或者不恰当的批评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课外作业不认真,抄袭现象严重,是不是自己超量布置作业?课堂预设的目标不能完成,是不是自行设计的学案有贪多,贪深,贪难之嫌?明知超量布置作业有害无益,但还是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理由给自己上套给学生加压,落得苦不堪言的后果,是不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不够自信?只要我们善于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克服蛮干,努力探讨有效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方式就会发生明显的转变。
2.控制难度,讲究梯度,注重实效,让学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
“让优生处于半饥饿状态,中生吃饱,差生跟得上。”这种分层教学观念比较新,但在实践中难以准确把握,这就要求我们课后的力气课前去花,课堂教学从学生的已知和需求出发,尊重个性差异,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克服“难、多、深”的弊端,让教学活动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控制难度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课后作业的训练和考试也要降难度。新授课的课后作业凸显三基,也可以说是课堂训练的变式巩固;复习课后的巩固训练,是课堂拓展延伸的再现和深化。有效训练要求做到“六有六必”,即有练必做,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有效训练的目的是针对知识点,巩固基础,形成能力,而不是名题大荟萃,热点难点集中营。总之,降难度,有梯度,讲策略,重实效,持之以恒地坚持抓下去,教学效率一定会逐步提高。
3.实实在在做到以学定教,教学合一。
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到教学评价、考核方式都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课堂上要照顾每一个学生,优生思维敏捷,拥有课堂参与的主动权,而教师要优先让潜能生回答问题。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同时,许多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对学生进行成绩分析、学习方法指导、理想成才教育,号召学生自动自发,奋发向上,但是有思想有经验的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精神状态。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轻松愉悦还是愁眉苦脸?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来低沉?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只有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精神状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实施恰当的教学行为,教学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
教师教学要通过学生的高效学习来具体实施,研究学情,读懂学生,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各学校都定期进行学情调查,反馈教学问题,但是个别老师害怕学生提问题,害怕学生说自己的教学不灵活,学生学科学习兴趣不浓,于是对说真话的学生批评教育,学生哑口无言,课堂死气沉沉,教师怨天尤人,羡慕别人的孩子总比自己的聪明,殊不知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教师经常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思想状况,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规范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式,减少教学浪费,教学才会真正有效。
4.恰当的教学评价会使有效教学“锦上添花”
适时的鼓励、表扬有时比严厉的批评更实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及时、多层次地评价学生。我校实行的课堂实践分,对小组的课堂表现以参与次数和质量加分鼓励,每节课教师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基础上评比考核出优秀小组和课堂表现秀,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意识。
总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如何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真正提高课堂的效果和效率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加实效性,减少盲目性,随意性,创新教学模式,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加强教学反思,改进自身教学行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才能实现。
更新:2009-05-26 14:15:4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