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不要毕业证”深深刺痛我们的心

作者:沁园春 来源:沁园春——海滨小城 点击:2047

因我县初中实行“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两考分离,所以在毕业考试后就出现了既没有被分流到职教中心,也没有选择参加中考而离开学校的学生,按照教育局相关精神,这些人还是要算在参加中考的人员之列的。因此,为了确保中考参考率,我们便组织部分教师利用五一假对这些学生进行家访,劝其回校学习并参加中考。

我与几个班主任老师对三个学生进行了家访。印象最深的要数我与二桥漫步、杨老师到柳津滩村去家访的经历。一是路程远,来回43公里。二是路况差,窄小的乡村公路凹凸不平,时常有娃娃大的石头蹲在路中央肆无忌惮地盯着你;还有需仰视才见路头的陡坡。三是同行杨老师的车况差,时不时地听到我们后面传来一阵阵“巨响”,坐在我后面的二桥总是不断扭头并喃喃自语:“该不会出什么事吧?”不过那车还算争气,直到返程到家除了声音难听点外,倒还真没有调什么皮。四是返程时从土路踏上乡村水泥路时,给我的感觉那就是陡然从小路上了高速,因此,车一骑上水泥路,二桥就说:“我们终于到高速了!”随后是长长地舒一口气,并大大方方地调整一下坐姿。

一路上人生地不熟的我们连问了五个或挑大粪或施肥或锄草的大爹大妈,才找到那位女生的家。只可惜那女生的父亲常年远在宜昌城区打工,而其母亲在她一岁多时就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家中只有一位七十高龄的奶奶操持里里外外。去时,得知该女生已于当天早晨就到镇上卖金银花(一种药)去了,于是便给她父亲打电话,我们苦口婆心的劝导却换来她父亲牛一样的倔强:

“不去,不要初中毕业证。”

我们的话还没说完,电话那头便传来“嘟……嘟……”的忙音。老奶奶在一旁直为他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摇头叹息,周围田地里干农活的老乡夫妇也为这个武断愚昧的父亲而愤然碎语。

唉,想不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还存在着这样的原始人,原始思想!

然而,更为困惑的是家长的那句“不要初中毕业证”深深刺痛了我们的心!部分职高中专类学校无孔不入的招生手段已明确告诉家长“孩子成绩再差、品德再坏也有学校愿意收”,这个事实几乎已根植于每个农村家长的心,即使是这么偏僻的地方,这么原始的人也不例外!我们做老师的再怎么苦口婆心地劝导只能让那些家长产生误解:你不辞辛苦地跑这么远来家访,老这样无休止地劝导,是不是别有用心?

初中毕业证再也不是初中生所追求的 “红本本”了——除非初中毕业后不再读书直接务工。所以现在面对既没有被分流到职教中心,也没有选择参加中考而离开学校的学生,我们再也无法用“拿初中毕业证”来做为劝导学生入学的借口,那样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那样只能让家访老师的尊严被一些不明事理的家长深深伤害!

不要初中毕业证仍然有书读有学上——部分学生、家长正是有了这种思想,所以初中阶段的学生管理难度在不断增大,他们大可不听讲,不完成作业,不遵守纪律,不听从老师教导……相反,他们还是部分中专、职高手中的香饽饽!存在这种思想的学生,严重影响了班风、学风、校风,甚至会影响整个班级整个年级整个学校的声誉!

然而,这绝不是我在这儿说道几句就能解决的问题。郁闷!
 

更新:2009-05-15 04:43:5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