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教改”启动前应先减负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跑得更远
“长三角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个设想非常有意义:上海的大学教育资源,包括中小学教育资源都比较丰富,如果长三角地区教育改革试验区设立,上海可以汇聚更多优秀人才,这样更有利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交流、文化合作。
不过,在长三角教育综合改革启动之前,我们还要考虑到,应该先解决目前的课程设置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最好邀请长三角地区的教育专家,对当前的基础教育的进行“把脉”,究竟哪些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必备的,这些基础教育的可能难度该如何把握……就目前的高中阶段的课程而言,一些课程设置太多,难度过高。随着社会发展,高中教育已经大众化、普及化,但是,高中阶段的课程却没有降低,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年年要“减负”,很多学生却仍觉得学业负担较重。以前,初中生考高中的比例只有30%左右,现在,初中生考入高中的比例超过50%,更多的学生可以上高中,但是,高中的课程难度却没有降低,甚至一些课程的难度有加深的迹象。
“减负”效果不佳,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现行的课程设置没有弹性,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所有的学生都用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所有学生的目标都是满分,这让很多学生越学越累,丝毫感觉不到学习的兴趣。在美国,高考数学的难度只相当于国内初二数学的水平,大部分美国学生都可以轻易通过,但是,美国一些优秀学生的数学水平却达到了国内大学二年级的标准。“让大部分学生吃饱,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跑的更远,培养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该是本次教育综合改革需要突破的难点和重点。
另外,有关专家还要思考教育体制该如何突破。近年来,上海中考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将“一考分为两考”到“两考合并成一考”,这些考试的功能性定位都不明确。高中阶段的考试属于选拔性考试,需要一些对文学、语言比较敏感的女生,但同样需要对空间想象、逻辑思维能力强的男生。本次改革,希望从教育框架上进行重新思考,进行准确定位。希望通过本次改革,真正将长三角地区打造成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在教育、文化方面引领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