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教育,你该选择什么?

作者:探求 来源:XSK 点击:1552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吗?一位父亲在屋后开辟了一小块草坪作为休闲之地。他每日精心修剪、灌溉,草地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父亲甚是喜爱。可年幼的儿子总是在草坪最美时在院子里踢球,和伙计们捉迷藏。父亲常常抱怨,母亲每次总是说:“草还会长出来的。”12岁那年,儿子带来几位小伙伴,在草坪上打桩子、竖帐篷,搞起了野炊晚会。眼看着草皮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体无完肤,父亲痛心地摇头叹息:“这下全完了……”母亲却微笑地劝慰道:“草枯了,明年还会再绿的,孩子的童年失去了就不会再来了!”
      母亲这句平凡却蕴涵着深深哲理和无限爱意的话至今想来还令我感动。一个多么成功的教育案例。

再来听听前几日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件事吧。开学第一天,一场江南罕见的大雪一夜间之间悄悄地给校园内外铺上了一条白毯子。面对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的礼物,孩子们兴奋得想立刻融入雪地,变成一个雪孩子。可就在他们准备去堆雪人、打雪仗时,广播里传来郑重而严厉的通知:“为了保护校园景观,任何人不得在草坪、假山周围玩雪,一经发现,点名批评!”语音未落,孩子们灵动的眼神一下子黯淡下来。望着树梢上一顶顶白帽子,草地上一条条雪毯子,孩子们眼里满是向往、畏惧、无奈、失落。阳光中雪水渐渐汇成水流,渗进泥土,滋润大地,可谁来滋润孩子们干涸的心灵呢?

两个如此相似的场景,却耐人寻味地有着不同的结局。“孩子”与“草坪”,父母选择了前者,于是他们暂时地舍弃风景,却保卫了孩子幸福的童年;而我们的教育选择了后者,在留住绚丽美景的同时,无情地剥夺了大自然赐予孩子的生命激情。我慨叹这对父母无私、博大、宽容、明智的爱,也不禁为我们教育的举动而羞愧。为了自己的利益,我们就有权去动孩子的“奶酪”吗?

不要以为笔者是在小题大做,像这样的日常细节在我们的教育中还少吗?课堂上,要求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硬把一个个充满想象、活泼好问、灵气十足的孩子变成了毫无见地的知识的奴隶;课间休息,得有老师轮流值班,限制学生的活动场所和游戏方式,在老师尖锐的目光下哪还有创造性的游戏和无忧无虑的放松;放学了,一个个夜晚,一次次休息日,不是被千篇一律的作业束缚,就是奔波于各类“兴趣小组”之间。教育呀,你是否想过,在这种选择下,孩子们失去的是任何人都无法弥补的童年。

在这样的挑战面前,多么希望我们的教育群体能改善几点:首先不要忘了教育的出发点,“一切为了孩子”,“还给孩子一个纯洁的教育空间”。其次,多研究儿童心理学、生理学,达到知其性,顺其意。在关注教学技能提高的同时不要忽视了最基本的情感态度的研究。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他们的需求,教育才能焕发生命活力。再有,抛开成人世界的功利主义,把教育还给孩子。多创造些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氛围,让本该属于他们的灵性尽情舒展。国外的孩子们不是快乐地将蚯蚓带进教室,还获得了宝贵的研究成果吗?我们为什么要禁锢孩子的选择呢?

希望更多密切关注孩子成长的人们都能看到这两则故事,多一点思考,得一些启示。特别记住这位母亲的话:“草坪会长出来,孩子的童年不会再来!”教育,在选择时也请慎重些。


 

更新:2009-05-06 05:55:2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