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人,教育之本
每每提起,教育的话题总是让人觉得沉重而又充满希望。教师做为教育的最直接的实践者和执行者,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做引导,将会使教育偏离或背离正确的方向和轨道。
面对新的课程,新的理念,新的观点,新的问题,当越来越多的人放弃拒绝和排斥,转而主动接近并能积极去改变;当越来越多的人停止消极坐等和抱怨的心态,而能理性地思考和判断,教育就一定会向健康的方向去发展。
尽管步伐是缓慢的,要在纠正与反复中前行,尽管道路是崎岖的,前方还有困难重重,但因为有希望,我们也要在艰苦中跋涉,不放过哪怕一丁点的改善,不放弃我们能付出的每一分努力。
中国教育的几大弊端众所周知,应试教育、听话教育、保姆教育。
应试教育使得孩子课业负担过重,其他能力严重缺失;听话教育忽视人格独立,扼杀个性与创造;保姆教育削弱了孩子的拼搏和独创精神,增强了对老师和家长的依赖和盲从。
虽然这些弊端的危害显而易见,却一直难以得到改善,原因是这样的教育,更容易让孩子顺利地在大人的预设下,达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考上大学,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早有学者提出,教育的本质是“立人”而非“育才”,教育的目标应该由知识的传播、分数的获得转向对人关注与尊重。
可是现实中的升学、就业、生存问题,还有对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机制,仍然使得我们的教育理想和教学实际相分离。
也难怪,教育的功利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中国封建社会以科举获取功名的制度早已留下千年的痼疾,如今也只是顺应其势了。
我们的先哲鲁迅先生最先提出“立人”主张,他强调“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是举”。教育本质所涵盖的,远比现实社会中的功利更高,育人隐于立人之中,不再强调依照规范造就人,让人主动去适应社会,而是用精神的力量促使人积极主动地去缔造社会。
路,似乎很遥远,但我们应该心怀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