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向前看,更要学会向后看

作者:史海泛舟一小生 来源:新思考 点击:9402

——谈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名次”现象 
       在看了李茂编译的《彼岸的教育》之后,结合自己学生时代的体悟,以及对短暂教学经历的感触,激发了自己若干思考,想必在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会逐步的显现出她的功用。看完整本书,掩卷而思,里面的一段话深深的打动了我,不仅适用于老师,也适用于学生,推而广之,应用于一切社会人,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我想,教育又何尝不是一种生活,或者说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在一个为成功和胜利喝彩的社会,学校面临的挑战不是尽力保护学生,使其避免经历错误、失意和失败,而是培养他们对待失败的健康心态。”

在上面一段话中,包含着两个重要信息,其一点明当下社会所持的评价标准是“成功和胜利”,只有一个人“成功和胜利”了,才会被社会所充分认可,这当然是好事情,可以成为人不断前行的动力,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但是,我们判断“成功和胜利”的标准是什么?似乎很有问题。其二,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承担教育责任的学校应当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学校应当培养学生客观的对待失败的心态,而不是单纯的让学生与失败等“灰色记忆绝缘”,当然,对于学校而言,她可以做的也只能是前者,后者只能是一个纯理论化的模式,在学生的眼中,学校里面也有着诸多的“失败和失意”。

社会的评价标准是不会为某个人所改变的,因为它是绝大多数人所持的共同价值尺度,是绝大多数人所遵守的游戏法则。“山不会自动走过来,那就我自己走过去”,面对不可能改变的现状,我们只能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以全新的切入点来思考现状,而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应当成为积极的引导者。

当下,不管是在重点学校、非重点学校,还是在中学,抑或是小学,学生、家长乃至教师还是十分注重对学生成绩的名次,当然,教育主管部分已经严令禁止该种做法,但是,在现实教育、教学活动中,这一现象并没有绝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在对待成绩排名这一结果时,我们的学生,乃至教师所持有的态度,则留有探讨的余地。往往过于重视名次的本身,而忽视了名次背后所隐藏着的东西,名次上升则予以肯定,名次下降则予以“当头棒喝”,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予以了否决。从这个角度出发,名次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超乎了它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从而成为学生学习压力的重要代表物之一。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名次就是学生学习压力的典型反映,以至于很多学生“谈名次色变”,在这里就有必要简要探讨下当下学生学习压力的根源所在。

一、社会评价标准单一化。在当今社会中,“以成绩好坏论英雄”还有相当大的空间,认为一个学生好与坏与否,往往以读书好坏为唯一或者最高标准,而缺少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或许,在整体大环境下,中国的人才选拔机制尚存有相当大的问题,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情况还没有明显的得到改善,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个别省份在高校录取过程中,已经开始出现一些细微的变革,如一些全国重点名校已经有了部分自主招生的名额,但这无异于是杯水车薪,说实话,在自主招生的选拔过程中,成绩还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此,“读不好书就没有好的大学上,没有好的大学上,就没有好的工作做,没有好的工作,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这一链式反应便深深地扎根于社会上“成人”的脑海中,高中时候,曾听班主任讲过一个故事,他说,在黄冈的一个学校中,在教室前面挂着两双鞋子——一双皮鞋和一双草鞋。尚不考证该故事是否属实,但是,它已经透露了一个明确的信息,读好书在中国来说,是对于那些家中无权又无势的学生来说,唯一公平的出路,这也就明确地说明了在单一选拔机制之下,你不要去做什么,只要好好读书即可,在每届大学生中产生“高分低能”亦不足为奇。如此,在“高考”“重要性”不降低的前提下,高考的压力不仅不会越来越小,反而会越老越大,而且压力会提前转移,转移到初中、小学、乃至幼儿园(前几年,好一点的幼儿园招生也需要进行考试,其竞争的激烈度不亚于高考),试问,“考试”是教育的唯一目的吗?只能说在缺乏公正、公平的社会背景下,高考是唯一一个“相对公平”的“上升途径”,但与此同时,不能不说中国民众心中“士农工商”的排序并没有从根本上铲除。

二、独生子女之后压力的加剧。在当下东部沿海三代家庭构成基本是“421”型,一个小孩子从某种程度上承载了6个人的希望(如果这个小孩子过早的成人话,有可能承载7个人的希望,算上他自己),在没有形成自己独立人格之前或者在形成独立形成之后,他很难说是在为他自己活,而是有着太多的无奈,他要最大程度上去完成父母辈、乃至祖父母辈的打算,所走的路也不是自己的意愿,而是父母为其规划的,可想而知,在他身上承载了太多成人化的思维,要他不累?还有这种可能吗?一点都没有!

三、教育系统内压力的层次转移。社会上,一所学校的口碑好坏最大的根源在于其教育质量的好坏。如此一来,学校要获得较好的发展,势必要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其生存的最重要的手段——要最大程度提高升学率,特别是重点学校的升学率。在学校内部,对于教师的考评也过多的从教学质量方面进行考量,为取得好的教学质量,教师必然会尽可能的“压榨”学生的时间,以提高学生的成绩。“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出现亦不在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的通病,“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亦是常态。在“素质教育”的口号下,“应试教育”有变少么?没有,只不过以另外的方式存在罢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压力是来自于多方面的,是一个综合化的产物。而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所承受的压力,而只是对其作出简单的评价,评价的标准就是——成绩。如前所述,名次本无罪,只是视角的差异。就名次或考试成绩而言,它实质上传递了两个信息,学生在现阶段整体学生中所处的水平,学生现阶段就知识所掌握的情况。但是,我们往往将它割裂开来看,只是简单的看到学生的成绩上升了还是下降了,而没有将其放入学生整体的学习进程中来予以看待。

不管怎样,就学生而言,从知识的积累层面而言,学生总是在不断的增加和上升的途径之中,只不过有的学生呈直线上升,而有的学生则是呈螺旋型上升。某一次考试其所测试的是学生知识的一部分,而非学生所具有的知识的全部。所以对于名次而言,不能光看其本身,而是应该充分发掘其所隐含的意义。如果光看名次本身的话,往往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笔者有着非常深刻的经验教训,高三一模的时候,名次到达一个比较高的档次,但是在二模的时候并不是很理想,在名次第一的思维作用下,开始了对自我的否定,怎么会越来越差、怎么会越来越差……这实际上是思维的误区,没有看到名次背后所隐藏的一切。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差,只是我们缺少发现自己长处的眼光。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正确对待名次现象?笔者认为,对此我们完全可以抱平和的态度予以看待,我们应该注重成绩或者名次所反映问题,而不应该就此对自己否定。其实,在两次考试之间,我们已经在不断的进步当中,在前面已经讲到过知识层面的积累,此外尚有能力方面的积累等等,曾经有一个故事,“说一个人吃饼,一连吃了八个还是没有饱,但是等到吃完第九个的时候,他觉得饱了,然后发出慨叹,我应该直接吃第九个饼,这样我就可以省下八个饼了”,有生活常识的我们当然认为这个故事是荒谬之极的,但这不是可以很好的说明我们要谈论的这个问题么?我们应该回首审视学习的整体过程,在回忆学习过程的同时去发现问题,而这个过程是恰恰站在肯定自我的基础上的,首先要做的是明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有哪些,和自己以往相比已经有了哪些进步,在此基础上,就可以相对容易的找出自己尚存在的问题。那么在这样一种心境之下,应该说是一个冷静反思的过程,既肯定了自我,同时也可以准确的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所在。当然,我所主张的让学生学会肯定自己,不是胡乱的肯定自己,而是在客观的基础上的审视,没有的设想每个人都存有,关键看个体如何去实施。

上述过程的实现,不是单凭学生一个人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当然学生对自我的审视是其决定作用的,此外,教师,特别是家长也同时需要转变观念,要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学生、子女的近阶段的学生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价。对于学生、家长来说,结果固然很重要,但是,过程抑或是是更加重要的,结果只能来快乐或者失望,但是过程则不然,里面有着太多的内涵,只要你想发掘,它会告诉你一切。学习也好,生活也罢,为着一个已经过去的结果,没有必要耿耿于怀或者沾沾自喜,那已经是过去了的,关键是在过去的事件之上,奋发前行。明于此,结果好那固然是好事,结果不好亦非坏事,老子曾经说过:“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说得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教育、教学本身就是一项有缺陷的艺术,不存在完美性,只有在不断审视、发现缺陷的过程中,才能铸就更好的成绩。对结果看轻一点,对过程重视一点,以良好的心态不断前行,只要自己认定是对的,自己认为是有收获的,那就慢慢努力前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我想该洒脱的时候应当抱有洒脱的心态,人不能生活在过去,明天的存在,注定人是不断前行的,之所以有昨天的存在,是为了使我们避免走同样的弯路、犯同样的错误,曾经有一个人说过,“犯错误的是猪,犯同样错误的是死猪”,当然,我们每个人避免不了犯错误,但是,我们有权利不犯同样的错误,我想,这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读史使人明智”吧!

生活在昨日阴影中的人,注定是悲观的同时也是失败的,能从昨天走出来的人,不管他的昨天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我想,他是积极向上的,是充满着希望的。与其守着一个不能改变的结果,不如欣赏你所走过道路沿途的风景,人生不就更加有意思,更加丰富多彩吗?

“如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能够使得自己的生活保持平衡,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帮助自己的人格在多方面得到发展,让自己的生命如鲜花般绽放,那就再好不过了。”

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看我们想从中得到什么?人生不能避免失败,人生同时也需要失败,但是,一个人不能败给“失败”,如果这样,不是别人来否定你,是你自己对自我的否定,如此,人生亦了无乐趣。

 


 

更新:2009-04-30 05:59:4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