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老子书院”
2008年9月6日,我和几位文友经一位熟识的朋友邀请,来到了位于灵宝市函谷关旅游景区的老子书院。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开业典礼。庆典现场,热闹非凡,一些来自省、市的老艺术家挥毫泼墨为书院题词。我夹在人群中,默默地欣赏这些艺术作品的同时,对院长王世刚先生不禁产生了敬仰之情。但我们依然不熟识。
有些事说来也蹊跷,那天,文友赵景谋老师发我一短信,上曰“金霞诗妹,9月11日河南日报第二版刊有你在函谷关老子书院的玉照一张,望眉目青览。”奇怪,我的照片怎可能在河南日报,我惊奇万分,也没有多想,谁知又有朋友逗趣说:“李老师,你和胡锦涛站在一块了。”并给我发来了“老子书院特大新闻”的图文。果然是真的。自己对书画一窍不通,却站在这里惹眼,很是羞涩。也许就是这一天我走进了王世刚先生的慧眼。
春节时,收到了先生给我发来的短信。因为我们并未有过交往,出于礼貌,我为先生也回了一首小诗。没有想到,正月初五王世刚先生托朋友拜见我,先生亲自开车拎着东西来到我家,并真诚地说:“李老师啊,老早都想和您认识,可苦于自己愚笨,不知怎么谢您,您那张照片真的很美啊。为我们老子书院喜添光辉,以后您就是我们书院的朋友了。”看着憨厚的王先生,我才发现,他是一个不善言语的人。
后来才从朋友口中得知:王世刚先生自幼受家父熏陶,酷爱书法。上学期间多次受到老师表扬。七二年初中毕业后,欲学中医不成,从事建筑、务农十几年。白手起家搞黄金冶炼,乡村、县城开服装店,摸爬滚打经营企业,尽管债经营数万,但是捐资助学几万。1998年王世刚在北京参加中国书法培训中心面授学习,郑州听课。受教于:欧阳中石、沈鹏、刘艺、张海、王澄、周俊杰、李刚田、宋华平、张荣庆、刘文华、杜维钧、于曙光、薛夫彬、侯锡瑜、张旭光、刘洪彪、李松、胡秋萍……等当代诸多名家。 王世刚在临帖学习二王,圣教序十七帖书谱方面用功最多。继而临摹米芾、王铎、魏碑诸帖。王世刚的书法擅长楷书、行书、主攻草书。2005年王世刚三次进京学习。得到侯锡瑜老师的多次单独指教。当代大家、名家书展。薛夫彬先生个展等书展王世刚都踊跃参观学习,进而长进了书艺。
2005年11月19日王世刚参加了百年舒同书展,其品八尺草书作在国家博物馆展出。2006年2月王世刚参加法制宣传纪念书画展,自己创作的诗草书《弘农赋》长卷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受到好评。
就是这样一位农民书法家,怀着对函谷文化的无限厚爱,怀着对艺术的孜孜以求,用自己多年的积蓄让梦想变为现实。是啊,当目睹他撰写的巨幅《沁园春·雪》时,一种恢弘的气势咄咄逼人,那一笔一划苍劲有力,回锋之处更见功底非凡。
和世刚先生交往几次,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时时激励着我,我时常萌发这样一种念头:让我的学生去采访他。采访他为什么对书法这么钟爱?为什么把自己辛苦挣下的钱投资到这里?为什么对作品还要精益求精?许多的为什么让我对先生更加敬佩。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那天雪花飞舞,我为了求几幅字,不顾严寒,来到老子书院。一进大门,先生正在挥毫书写,我没有惊动先生,只是在书院的墙壁上浏览作品。
过了好长时间先生才抬起头,惊讶地说:“李老师来了,快坐。”边说便砌茶倒水。我们寒暄了几句,他把一本手稿递给我,我仔细翻阅,全是先生用毛笔从手机上摘抄下来的短信。我有些纳闷。他笑着说:“我琢磨着,这些短信都是朋友发来的,他们都一定费了许多心思才编织好的,我何不把这些短信收集起来,一是我们的友情得以见证,二是有很好的收藏价值。”我仔细翻阅着这些短信,有西安的、运城的、郑州的、呵呵,竟然还有我的呢。看着自己笨拙的祝贺小诗竟然被书法家收录,简直受宠若惊。从这些整齐潇洒的摘抄中,我看到了先生的勤奋和用心,以及先生珍惜友谊的诚心。
于是,先生为我撰写几幅字画。我站在一旁真切地欣赏着这份独特的艺术。只见先生沉思片刻,然后手持毛笔开始挥写,先生写字时绝不和你搭讪。一幅作品几分钟就落成了。就在写最后那幅时,可能是我插言打扰,掉了一个字,我说在下面添上即可。先生却说:“李老师,这幅作品不要了,重写。”我真的不好意思再烦劳先生,但先生又重新折纸挥毫,直到满意为止。我感动着先生的精益求精。
2009年3月11日,农历2月15日,为纪念“老子”诞辰2580周年, “老子书院”举行书法义赠活动,应王先生的邀请,我辞掉一切工作前去帮忙。没有料到,这此活动从上午9时开始到下午5点,就没有休息的空闲,因为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都想让书法家为他们捐赠字幅。人群中,有头戴帽徽的公安警察、交通警警,有国家公务员,有在职、退休的教师,有学生、工人、农民等各界人士。其中有两位已过花甲的老人,他们悄悄告诉我:我们都是老子的学生,,每年老子诞辰都要从太原赶过来。我们深知灵宝文化博大精深,今天一来,发现老子书院人群涌动,才知道书法家挥毫献字,看着别人手上拿的字写得那么好,我们就直奔而来,希望王大书法家也能为他们留下手迹。当王先生为他们写完字时,他们硬是要和王先生合影。临走时,他们捧着手中的字,激动地对我说:“今天来此,真是一举两得啊。明年我们还要来,带上我们的同学,求王先生的字。”王先生憨厚地笑了笑,当即表示:“欢迎,热烈欢迎。”看着老两口满意离去的背影,我想的更多的是,王先生的名字一定会越传越远啊! 难怪一位八十高龄的老人走到我跟前说:“姑娘啊,这位先生的字了不得啊!十年后他就是大富翁啊。”我并不明白老者所言的“大富翁”真正含义是什么,但我可以断言,这是对王先生的肯定和赞赏!
我们要走了,还有几十人在老子书院默默地等待着。等先生为他们写字。一位60多岁的老妈妈说:“我站在这里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了,就是挨不到跟儿。我想让先生给我的孙子写几个字,激励他好好学习。”听了老人家的话,已经站了一天的王先生笑眯眯地说:“老人家,我一定给您写。”看着疲倦的先生,我很想说,天色已晚,明天再写吧!可先生并没有收工的意思,依旧弯着腰,提着笔、趴在案桌上书写着,那样子是那么专注,那么一丝不苟。我数了数已经发出的名片,已经200多张了,也就是已经写了200多幅字了,这数量如此惊人。我仅仅坐在那里,已累得筋疲力尽了,何况先生还是那种举动啊!
目睹老子书院的义赠活动,我感悟更多的是送出的200余幅字深深表明了王先生的慈善义举,他的这一行动温暖和激励着200余个家庭和书法爱好者的直续教育,也充分表露出王先生对书法的至高宠爱!
我真诚祝愿:世刚先生在书法造诣上名扬天下!

老子书院开业



老子诞辰义赠活动

我在采访山西的两位老人

台湾客人来到老子书院

先生在和老艺人交流
先生为我写字
先生专注的神态
苍劲有力的大字已经装裱在教室
苍劲有力的大字已经装裱在教室
更新:2009-04-22 22:18:07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