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德纳:用两种方式教总比用一种方式教好

作者:JZ 来源:中国教师报 点击:15685


  ·很多接受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师抱怨说,在平常的课堂上,要评估每个学生的智力类型,并依此调整课程与教学活动,是不可行的。这样的担心有道理吗?
  加德纳:当然,按照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在25-40人的一个班里实施多元智力教育会让人觉得可怕。如果你只负责1个或几个孩子,要做到个性化显然要容易得多。不过,新电子媒体时代的到来已经使个性化教育变得容易多了。
  没有理由代数就只能用一种方法来教。如果我们设计出用各种方法教代数的软件,那么,对于个性化教育还会有什么反对意见呢?而且,即便这样的软件还没有出现,也有很多方式可以实现个性化,例如,让学生互相帮助,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交错分布于教室,用多种途径呈现知识,等等。
  我想,问题不在于为多元智力而改变,问题在于改变本身,无论是为了什么。大多数人都倾向于按部就班地做事,无论这样做的效果如何。
  ·学校应该尽量照顾到学生不同的智力类型,还是强调传统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呢?教师如果不“避”学生的“短”,能“扬”学生的“长”吗?
  加德纳:这同样是一个价值选择问题,而不是一个科学问题或专业问题。我可以想象,有的家长或许希望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的特长,而有的家长希望让孩子全面发展。我自己的哲学:在孩子较小的时候,我们应该鼓励全面发展。随着他们逐渐长大,发现并培养他们的专长就更重要。这样,孩子将来的生计与幸福问题,都更有可能得到较好地解决。
  ·对于时间紧迫的教师来说,有没有一个简单、有效途径,可以对智力进行评估并据此调整教育?
加德纳:我不赞成教师——无论勤奋与否——盲目地实施某种教育方法,除非他们理解了这样做的原因,并在能力上获得了这样做的帮助。这个道理对于多元智力理论如此,对于合作学习、品格教育以及SAT备考都是如此。我对效率本身并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某种做法是否有价值,以及这样做的结果能否在一定时间内被观察到。
  ·如果因为学生的天生智力在某些方面不擅长,就在这些方面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这会有问题吗?
加德纳:所谓“天生智力”的概念有很多不一定成立的假定。所有人都有各方面的智力,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只是某种智力的发展难易、快慢上的区别。“天生”这个词有判决的意味,这是我反对的。
  教育的挑战是帮助学生在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发展。我并不在乎何种智力得以调动,只要学生最终掌握了必需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这就是一个人可以在不同的起点,用不同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学习历史、数学、价值观的原因。
  ·教师的时间如此紧迫,能在教学中实施多元智力理论吗?
  加德纳:具有敏锐观察能力的教师可以在匆忙中识别学生不同的智力优势和风格,不需要做费钱、费时的评估。我只需跟一个孩子在博物馆里呆上几个小时,我就会对他的智力情况有很多了解。对于教学来说,用两种方式教总比用一种方式教好,使用多种教学资源总比只靠课本强。
  ·你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具有什么意义?
  加德纳:我们之所以创办学校,是因为我们希望某天孩子离开学校之后还能运用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如今,来自各学科的大量科研证据显示,除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扮演非常积极的角色,除非他们学会了提问,学会了动手做,除非他们在脑中能够重新建构所学到的知识,并根据需要进行转换,他们的学习成果都会消失。学生或许能考一个好分数,我们或许以为他们在学习,但一两年过后,什么都不会留下。
  反过来,如果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分析数据、猜测结果、验证猜测是否正确;如果学生活学历史,亲自做访谈(口述史)、阅读文献、回到历史中提出深入的问题,撰写论文——这样学到的东西就不会忘记。但如果你只是背下了一大堆人名、事件和定义,那最终什么都记不住。
  ·你认为我们的课程需要作怎样的调整?
  加德纳:我认为我们教的学科太多,教学材料也太多,结果就是学生获得的知识太浅,所谓“一英里宽一英寸深”。一旦学生离开学校,他们会把所有东西几乎全都忘光。我认为学校应该有一些重点,并在这些重点深入下去。
  比如科学这门学科。我真的不在乎一个孩子是否在上大学之前学了物理、生物、地质学或者天文学。上大学后有很多时间去详细地学习。我想,真正重要的是学会科学地思维:理解什么是假设,以及如何验证假设。如果假设没有被证实,那么如何修正你的理论。这是需要时间的。仅靠一个星期或一个月是学不来的。你必须通过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实验,看结果是否如你的预测那样,看什么时候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如此等等,你才可能学会科学地思维。
  如果你在上大学之前真的是以这种方式学科学——或者你根本就不上大学,而是去就业——你就会知道,仅仅是观点或成见的表述,跟有着可靠证据的表述二者之间的区别。

 

更新:2009-04-20 12:41:3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