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素材的瞬间还要注意“取舍”
今天的口语交流课我出了这样一个话题“一个最疼爱你的人”。
我帮孩子分析题目,孩子们脱口而出的是:“妈妈”!
为了让孩子很快进入情景,选择最疼爱的事例,我带着情感步入了对“妈妈”的感激、思念!一句句催人泪下的真切言语,一个个沁人心田的普通故事,激荡着孩子们厚积薄发的心灵。于是,一堂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口语交流拉开了帷幕。
大家在寻思中找到了“疼爱”的事例,在娓娓叙述中感受到妈妈最伟大的爱!一些孩子流泪了,我也跟着流泪了。
可就在这时,杨政鑫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想说我的妈妈,我想说我的奶奶,可以吗?”“当然可以啊!”
孩子站起来津津有味地说起来:奶奶最疼爱我了。有一次,我在家做作业,不知道怎么回事,小狗竟然爬到我的桌子上,我吓得大喊起来,奶奶听到了,拿着苕把跑了出来,谁知就在这个时候,脚下一滑,却重重地摔倒在地上。奶奶赶紧爬起来去打狗,还不停地问道:“鑫鑫,狗咬着你了吗?”事后才知道,奶奶的胳膊和腿已经摔肿了。可奶奶还依然为我做饭,送我上学。我让爸爸给那只狗做了一个笼子,把它圈起来,它以后再也不会咬人了。那只狗总是在笼子里跳来蹦去,一看到家里来客人就不停地摇尾巴……”
“打住!”孩子们惊异地看着我,我赶紧问:“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让杨政鑫停下来?”
所有的孩子都在思索这个问题。突然李晓华举手说:“老师,我知道。”这个孩子津津乐道:“杨政鑫前边说的事例很好,突出了奶奶对他的疼爱之情,而后边没有必要再说小狗了,因为小狗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材料用在这里显得离题了。”听了孩子说的话,我赶紧在黑板上写下了“材料的取舍”。并且告诉孩子们,李晓华分析得很正确,希望大家明白:在以后的习作中,要学会“取舍”材料、。比如:今天杨政鑫说的这个话题,老师认为别具一格。因为别的孩子都是“妈妈”,而杨政鑫却是“奶奶”,而且他能从一件小事说明奶奶对他的疼爱之情。如果把这个小故事描写得再细腻一点儿,一定是一篇很优秀的文章。但是,后边有关“小狗”的事就不要了,这样就做到了“突出主题”。
孩子们在很轻松的状态下记住了 “材料的取舍”,避免以后在作文中出现的跑题现象。
更新:2009-04-02 05:16:03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