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一篇作文上大学

作者:玉人木子 Z 来源:河南省灵宝市育贤文学社 点击:7027

当全国的高三学生还在为高考紧张准备时,上海市同浦中学的陈佳勇,已经提前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让他敲开北大校门的,是他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的作文——《来自沈庄的报告》。作家王蒙读过此文后说:“我称赞作者的文字功力和他书写的从容有致,读之如画。”

和陈佳勇一样幸运的,还有来自江苏、河南、吉林、上海等地的另外6名同学,他们分别被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作为特招生提前录取。

“新概念作文大赛”由《萌芽》杂志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大、厦门大学、山东大学7所大学联合举办,以在校中学生为主要对象(见本版2月4日报道)。与一般作文竞赛不同,“新概念”不搞命题作文,不做题材和体裁的限制,注重展露个性、文采、创造力和想像力。

令主办单位喜出望外的是,在短短两个月内,共收到了全国各地4000多份来稿。而且,稿件质量之高,使得以王蒙等著名作家、教授组成的评委会直感叹后生可畏。他们意外地发现,“一旦解开了束缚手脚的绳索,学生们的才华竟如火山爆发般喷薄而出”。

看看这些文章的题目:《一只堕落老鼠的手记》、《约翰·克利斯朵夫与世界杯》、《小狂人日记》、《终极号飞车时光历险记》、《马可以是蓝色的》……

作家赵丽宏说:“在这些作文中,看不到闭塞的心态和拘谨的造作,他们写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每一个‘我’都独特而鲜活… …犹如高墙和巨石下长出的花草,一片清新悦目,高墙和巨石的压迫并没有改变它们成长的节奏和应有的美丽。”

赵丽宏认为“这样的作文大赛,是对现今的中学语文教育和作文模式的一次挑战”。而作为发起单位的《萌芽》杂志没有这么乐观,赵长天主编说:“教育改革是非常复杂的,我们不会自不量力。但我们希望这样的大赛能作为一种尝试,成为现行高考制度的补充形式,在解放学生的创造性和想像力、发现和培养新的文学人才上做一些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工作。”

作为一本以大中学生为主要阅读对象的青年文学刊物,《萌芽》的不少作者也是青年学生。在与这些学生的接触中,赵长天说:“ 我们感觉,以目前的考试方式,某些具有优秀文学才能的学生,未必有机会上最好的大学。”

于是,《萌芽》提出利用自身的刊物优势,利用与全国许多作家学者的联系,举办“新概念作文大赛”。这样具有语文创造活力的优秀作品,将能够通过《萌芽》发表而直接辐射于全国的文学界和教育界。

这一倡议立即获得了北大、复旦等著名大学的支持,部分优秀者可直接免试被这些大学录取。其他优胜者,也会在这些参加主办的大学文科招生中,予以重点关注。

然而一篇作文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体现学生的文学素养?对于这个问题,赵长天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曾专门在节目中组织讨论,大多数人都认同,作文好的学生,语文水平也不会太差。当然,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这种形式也可以在以后继续完善。

赵长天说,这次大赛惟一的不足是地点不平衡,参赛学生大都集中在上海及周边地区,他们希望将来能为偏远地区学生创造更多机会。

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将于今年8月至11月进行。武汉大学已经明确表示,将作为主办方参加今年的比赛。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也都表示了兴趣。《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也即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摘自中国青年报

最近,有关写一篇好作文,就能轻松上复旦大学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众多学生及家长的热议。复旦大学所要求的作文是啥样的?中学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记者了解到,作为该校自主招生录取试点的一部分,复旦2008年“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已开始向全国高三学生征文,这标志着复旦2008年自主招生工作正式启动。
  “博雅杯”人文知识大赛的最大特色是不设门槛,全国所有高中在校高三学生都可以报名参赛。获奖者除了有现金奖励外,如果参加高考以复旦大学汉语言、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博物馆学专业为第一专业志愿,复旦大学将根据获奖者的获奖等级给予一定的高考录取优惠政策。
  据了解,复旦大学举办这样的赛事已是第四个年头。记者打开复旦大学招生网站,发现该消息发布时间为2007年10月16日,而阅读次数已经有1.3万次以上。记者在省会部分中学采访时,一些文学底子好的学生表示要参加此项比赛。郑州某中学高三学生乐乐在接受采访时兴奋地说:“这个办法好,我的作文经常在全国作文大赛中获奖,如果能在复旦大学举办的这次大赛中获奖,就能在高考中占很大的优势!”但也有不少高三学生对此表示“不感兴趣”。


  复旦大学何以出此“怪招”?从其“大赛宗旨”中不难看出:“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其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从根本上说,它的要义在于“育人”,即在传授各种专门知识的同时,增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怀,对人类精神价值的思索,最终形成广阔的视野、健全的人格。审视东西方,但凡作出划时代贡献的人,无不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博雅的气质,无不超越了单一知识的束缚,实现了一己创造力的最自由的发扬。为了弘扬这样的教育理念,进而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深切人文关怀的创造性人才,特举办第四届“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深愿这样的活动能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造就新一代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作出一份贡献。
  复旦大学对征文提出了明确要求,选手选择任何一本人文类经典著作,独立完成一篇3000字左右的评论。同时,为了避免写成亦步亦趋的内容概述,或议论空泛的读后感,建议能深入文本原意,结合特定的历史事实与当下的文化背景,作出既言之有物又见解独到的完美解读,文后附上帮助完成征文的各类参考文献若干。
  据了解,参赛学生可以在复旦大学招生网网上报名系统中,点击“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条目,根据要求在线完成征文并下载打印即可。作文完成后,参赛学生可以将个人信息表(网上下载并贴上照片)和高中阶段代表本人水平的习作一篇(注明其完成时间、主题来源、背景等),连同征文一起在11月23日之前寄往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网上提交时间为2007年10月25日~11月20日22时前。
  在征文比赛中,复旦大学的“考官”阵容庞大。负责此次赛事的部门除了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外,还有复旦大学中文系、历史学系、哲学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等人文学科。组委会评审顾问及评审委员由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组成,从征文中评出多个奖项。为保证大赛的公平、公正、没有营私舞弊,还将对比赛进行公证。
  “‘博雅杯’给喜爱人文学科的学生提供一条通往名校学府学习的途径,使有人文学科特长的学生能享受到一定高考优惠,但毕竟与理科生的保送生政策不同,获奖学生还是要参加高考,并且高考成绩达到一本分数线才能被录取。”复旦大学招办有关负责人说,“博雅杯”举行几年来,每年都出现学生尽管获得了奖励,但是因为文理偏科太厉害,高考成绩没有达到一本分数线,而与复旦大学失之交臂,很是遗憾。
  值得提醒的是,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参加“博雅杯”征文。复旦开出的书单都是人文原典,不是学生花几天工夫就能看懂的书籍。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基础,没有对某本书自己的深度理解和思考,建议学生不要去尝试。高三学生还是应该按正常进度复习为主,不要将时间浪费在自己不擅长的项目比赛上。
  复旦大学提供的参考书目分为4类,参赛者可选择以下所列书目,亦可选择其他任何一本自己感悟较深的中外人文经典著作(西方经典如《理想国》、《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等;中国古代典籍如《论语》、《孟子》等,既可针对全书,亦可针对某些篇章),写出评论文章参赛。
  其中,文学类经典著作如:葛兆光《唐诗选注》,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梁遇春《春醪集泪与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陈才宇、刘新民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歌德《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历史学类经典著作如:布克哈特《世界历史沉思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商务印书馆,1996年;钱穆《国史大纲(修订本)》(上、下),商务印书馆,1996、2002重印本;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二十世纪国学丛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6年版。
  哲学类经典著作如: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罗素《西方的智慧》,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阿兰·德波顿《哲学的慰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文物与博物馆学类经典著作如:孙机、杨泓《文物丛谈》,文物出版社,1991年;沈从文《花花朵朵坛坛罐罐-沈从文文物与艺术研究文集》,外文出版社,1994年;余秋雨主编《藏着的中国》,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

                                 摘自大河报业网

 

更新:2009-01-16 07:01:0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