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特别高兴有机会在现场跟各位老师见面。这一年逐渐走到了咱们教材建设领域,从最初参与编写高中统编教材,担任其中一个分册主编,到后来又跟宁文静老师共同担任这个中职统编语文教材的编委会主任。
-
-
9月3日下午,灵宝市实验小学召开了教学教研专题会议。此次会议旨在通过深入剖析当前教学工作中的关键问题,明确方向,强化管理,推动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业务副校长何英辉、教科室教务处成员、各年级主任、学科主任、教研组长等50余位教师参会。
-
为了促进教师新课改理念落地,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实现我校“允公允能”的育人目标。高新学校利用假期加强对教师业务培训,本着“学专家、仿专家、成专家”的培养思路,组织了一系列培训活动。8月27日,小学部又开展了“教材解说赛讲”活动,旨在增强教师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有效驾驭能力,落实高新学校“三合”课程体系。
-
“核心素养”是描述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的概念工具,是指一门课程独特、关键且共同的育人价值,同时也是落实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关键。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语境下,每门课程所培养的核心素养是该学科育人价值的具体体现,常表现为3-5个概括化的词或短语进行表述。
-
柳夕浪:今天我们该树立怎样的教材观?——写在义务教育新教材使用前夕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印发,教育部要求自印发即日贯彻落实。当时不少人提出质疑:新教材还没有出来,怎么落实呢?这里的言外之意是使用老教材就不能按新课标教。两年过去了,2024年秋季的新学期,部分年级使用新教材。这是否意味着这些年级实施新课程就没有问题了?
-
说明:据今日头条观象坊报道,部编语文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2024年8月20日的微博中,对于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教学方法提出了最新观点,他强调教学改革应实事求是,避免一刀切和形式主义。语文统编教材(初中)是按照“学习任务群”来设计教学单元的,但无须号称什么“大单元”“大情景”““大语文”,也并不意味着全都要改为“群文教学”或“任务驱动”。实际上修改后的语文教材就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每个单元都是主题式的编排,不需要一线教师再打破教材的编排搞“大单元”教学。大与小是相对的,打破语文教材的编排体例另搞一套,费时费力,一线教师既没有这个时间也缺乏这个能力。
-
8月14日至20日,我市基础教育教研员和业务副校长代表14人,赴江苏省南通市,参加了由重庆市当代教育科学研究院举行的“第二届当代教科院教育科研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研修中,学员们聆听8场专家讲座,从不同纬度对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教育评价等方面有了深入学习,收获颇丰。
-
语文或者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正如数学家苏步青所说,如果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语文则是基础的基础。语文学科的目标不光是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还担负着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和文化传承的使命。
-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九年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落实“四基”,提升“四能”,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在继承和借鉴基础上具有显著创新特点的教科书。
-
课程目标在学校课程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课程建设的起点,也是课程建设的终点。一旦学校课程目标不科学,将影响课程建设的方方面面……
-
2024年秋季,义务教育将进入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相互兼容新时代
2022年同时颁布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2023年教育部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2024年义务教育新教材开始全面使用、普通高中新课标修订版即将公布,成为2024年基础教育的两大重磅。可见,新课标、旧教材过度期已经结来2024年秋季,义务教育将进入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相互兼容新时代!2024秋季,义务教育将进入新教材全面实施的新时代;将进入从过去的"育分″、"育能"到全面深化″育人″的新时代。
-
为什么要修订新的教材?2022年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对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评价方式等均作了调整,涉及学前至九年级课程新变化。目前使用的教材多为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产物,已经不能适用于当前对培养未来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灵宝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暑期不打烊 学习充电忙”系列研修——沉浸式阅读
夏日炎炎催斜阳,林间纳风取微凉。暑期是教师难得的休息时光,也是提升自身素质,为新学年工作蓄力赋能的良机。为此,教科室安排教师暑期相关主题研训活动:如读书阅读、才艺提升、健体锻炼、AI智能学习、书法练习等,“暑期不打烊 学习充电忙”,在丰富教师暑期生活的同时,记录自己拔节成长的点滴。
-
为什么要修订新的教材?2022年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对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评价方式等均作了调整,涉及学前至九年级课程新变化。目前使用的教材多为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产物,已经不能适用于当前对培养未来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聆听窗外声音,践行新教育行动 ——记科学大道第二小学参与2024新教育实验研讨会
聆听窗外的声音,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郑州高新区科学大道第二小学作为新网师优秀联盟校始终秉承新教育理念,关注教师教育生命的成长。2024年7月13日—7月14日,学校新网师骨干教师代表张西西、周雅馨远赴厦门市,参与“XIN在这里 四海TONG安”为主题的2024新教育实验研讨会。
-
跨学科主题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有效进行的关键,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帮助学生看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更加稳固而综合的知识结构。教师设计目标应将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相互关联起来,使学生能够在更广泛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
智慧之翼展风采,说课大赛绘新篇——记全国第九届和谐杯说课大赛在秦皇岛市海港区举办
参加活动的专家、领导、嘉宾: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敏勤教授,秦皇岛市海港区教育工委书记、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军,海港区教育工委委员、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浩,滨州市北海开发区一实小梁峰校长,临清市京华中学秦伟副校长,中教院北京大兴实验学校郑欣主任,石家庄市15中李现甫主任,玉田县一中杨万娟主任,枣庄市薛城区舜耕实验学校齐振元主任,霍林郭勒市第四小学穆晓娟主任,锡林浩特市第一中学任志彬主任,北京市杂技学校康健主任等。
-
教师要对授课内容、课件操作烂熟于心,课堂自己关注点、重心已不是教案预设,而是课堂秩序、动态生成。否则只顾内容能顺利讲下台,无睱顾及课堂秩序,就会出现顾东顾不了西的局面。
-
信息化+教育、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这一次次的迭代与融合会等于什么呢? 理想的答案应该等于获得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等于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本”能量。而其中的原点在于课堂变革,遵循人发展的自然规律,让不一样的孩子体验不一样的个性化课堂,体验不一样的个性化教育。
-
【灵宝教育】河南省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研讨会暨切片诊断成果展示会第三次会议在我市举行
自2023年5月我市被确定为中小学课堂教学切片诊断项目推广县域基地以来,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效。一是强推广,先后3次邀请魏宏聚教授来灵做专题讲座答疑解惑,召开了全市专题研讨会,遴选了实验中学、市三中、实验小学、市五小4所实验校,由点及面、逐层推进。二是重应用,以“青蓝工程”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在两者深度融合的基础上,用好课堂教学切片诊断这个载体,锤炼教师六项基本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是求实效,以4所实验校为示范引领,进一步完善好学习机制、推进机制和保障机制,用课堂教学切片诊断成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在今年三门峡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大展示”活动中,4所实验校有13名教师参赛,占全市参赛教师的四分之一。目前,我市实验学校教师团队共提交50余项省级切片诊断报告,3次亮相省级切片诊断成果交流研讨会,6人次做切片报告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