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西水头村怎会有宫灯?
明清时期,灵宝市西水头村文风盛行,时称“文风村”。尤其是在清朝时,村中惊现各种牌匾,屏风,宫灯等珍品。相传嘉庆时期,有华山道人苏少荃,邀周边省份文人雅士,相聚于村中作诗作画达三年之久,留有大量的文墨书画。宫灯屏风上的诗文画作,据说大多为苏少荃真迹。此外还有很多牌匾。据老人回忆,屏风原有七付,制作精美,远近闻名。可惜绝大部分于土改至文化大革命期间毁坏。牌匾也随迁建被毁。而宫灯因由民间妥善保管才得以流传。关于宫灯来历,据老人相传是当年靖难之役时先祖从皇宫带来,另有传说是建红仕从扬州观灯后带回。因年代久远,现已无法考证。但从现存宫灯的制作工艺和样式风格来看,宫灯历史悠久,有明清时宫灯之神韵,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已成为我村的一绝。
宫灯呈六角形,每付有六幅图案,用料精良,制作考究,典雅美观,形神兼备。东村宫灯图案以历史人物,故事为主,西村则以花鸟虫鱼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二十四孝人物宫灯,所绘人物形态各异,表情丰富,逼真传神,栩栩如生。真可谓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有的宫灯图案上还配有诗文题词,落款,行文龙飞凤舞,颇有颜柳风骨。
几百年来,每逢元宵佳节,村中必举行盛大的灯展。慕名前来的观灯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盛况空前。但由于年代久远,保管困难,宫灯已由鼎盛时期的成百付,锐减至现存的四十余付,保护宫灯的工作已刻不容缓。
作为西水头村的物质文化遗产,宫灯曾拥有的辉煌已随历史黯淡,适逢盛世,宫灯又重放异彩,成为我村的一大亮点,永放光芒。
81岁的老人在安装宫灯。据说,这位老人收藏了30多对宫灯,全村这样的宫灯要有200多对。
安装好的宫灯十分气派,。
人物栩栩如生。
老人在讲宫灯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进入了西水头村,发现了装在大木箱里的宫灯,用刺刀别开了木箱,但是,没有损坏宫灯。至今,木箱上还有日本鬼子用刺刀别木箱的痕迹。
宫灯部件的结合部位标注编码,便于组装。
老人的孙女在描绘宫灯上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