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孩子们的读书路
一天,看到张鑫同学在读《爱的教育》。我也一直想读这本书,便对张鑫说:“等你看完《爱的教育》,借我读读行吗?”也许她没有想到老师会向她借书,先是一愣,接着连声说好。过了几天,她把书交给我,颇为神秘地说:“等你读完了,我们可以交流交流吗?”我自然一口气答应。
几天后的课间操,我和张鑫交流了读书体会。当时,好几个同学围在周围,大概是出于好奇吧:老师会和同学交流读书心得?
而后,让我更惊喜的事情发生了。一天,王康旭拿着一本崭新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兴致勃勃地说:“老师,这本书我读完了,借给你看吧。”王康旭是属于坐不住的那一类学生,平时连阅读课都上不好,今天这是怎么了?我收下他的书,他也故作神秘地说:“老师,你知道吗?现在同学们都在偷偷地读书,都想读完了借给你,看谁借给你的多。”多可爱的孩子,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
此后,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借书给我看。
班级里的读书氛围就这样被不经意地营造了出来。我欣喜若狂,及时调控,把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引导到中外名著上。早读时间,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鲁宾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起背诵《三字经》、《唐诗三百首》。我相信读它们会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刻下传统文化的烙印。孩子们说有的读不懂,我说长大了自然会懂;孩子们问我考试考不考,我说不考,考试是为了更好地读书,但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孩子们问我懂不懂,我老老实实地承认有的懂,有的不懂。
为了提高读书质量,我和孩子们共同商定了每月必读书目,并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没有刻意求新的教学模式,没有花样迭出的教学设计,一本书,一次交流,我和孩子们一起漫步在书海中,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