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为我们鼓鼓掌
也许是自己这几天心情不好、爱发脾气的缘故吧!课堂上胆小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答不到点子上或说错了,便被我的严厉批评吓得再不敢发言了。往后的课堂上,发言的总是优秀的那几个学生。为此,我伤透了脑筋,不知该如何办是好?
然而,时隔不久发生在班里的一件小事竟然改变了这种局面。那天我仍像平时一样上课、提问、启发、再启发,可依然启而不发。见惯了这阵势,正准备“例行公事”的鼓励两句,此时一位胆小的男生竟然主动站了起来,我就像条件反射一样鼓起了掌,“哗哗哗……”全班同学也随之为他喝彩。没想到接下来的课堂气氛好多了,有几个同学开始主动地站起来了,每一次我和全班同学都为之鼓掌,出自真心的为他们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而高兴、鼓掌。后来班里的同学明显的“活”了起来,慢慢地更多同学站了起来,课堂气氛明显好多了。
课堂气氛这么快的好转让我在欣喜之余又感到一些莫名其妙。后来还是那位勇敢的学生道破天机:“老师,很少有人这样真诚的为我们鼓掌”。
一句话让我如梦初醒。是啊,表扬、鼓励不就是每个人前行的动力,克服心灵的弱点走出自我禁锢的源泉吗?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共同的需求:希望被表扬,被赞赏,而不管他年龄的大小、年级的高低、性别的差异。在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往往会忽视成长中的学生的心理需要,将处于成长期的学生视为成熟的个体、完美的“小大人”,在教学中更多的是苛责、要求,少的是鼓励、赞扬和掌声。
这件事让我明白要想真的成为一名催人奋进、促人成长的“人师”,我们老师应该经常换角度思考问题,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分析学生的心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真诚地为学生的进步鼓掌、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