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神食粮流光溢彩
所谓精神食粮,大多数就是读书了。众所周知,知识大都是从眼睛输入的,用耳朵听来的东西毕竟有限,古今的大学者没有不勤奋读书的。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并不难,只要你手不释卷,必然会成大器。
书是我的挚友,从小长大,我与书结下了深深的情缘。巴尔扎克、雨果、弗洛伊德、契柯夫、格林、富兰克林、鲁迅、冰心、沈从文、余秋雨、徐志摩、胡适、林清玄、贾平凹、席慕容、张爱玲、梁实秋、朱自清、巴金等文学大师们至情至性的杰作,使我的心灵得到了陶冶,思想得到了飞升,不再把个人的不幸和痛苦看得太重。我懂得了世界和人类的历史就是由无数的灾难、痛苦和奋斗组成的。曾多少次我为书中的人物热血澎湃,为他们的命运留下泪水,更为许多高尚者肃然起敬。从书中我更加珍惜生命,滋润友情,回报亲情。
然而在我们身边,或许已很少看到有人拿着书本孜孜不倦,终日终夜不离牌桌的人比比皆是,上网吧熬通宵到处可见,好多富贵人家,书房装裱可谓上流,名著经典样样齐全,可真正能静下心来读几本好书的确罕见,与其说是书房,倒不如说是装饰品。我曾到过几个朋友家,屋子收拾得一尘不染,家中应有尽有,可问其读书却连连摇头,原因很简单;读书能干嘛?有钱还不如吃喝玩乐。书留下让孩子读罢。试想:言传身教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怎能体现?
曾记得英国人利用废时读书,不仅在有规律的电车上,即使在饭馆菜馆中亦莫不为然,至于在休假日,夫妇约好同出游玩,丈夫最多取一根手杖就可以出门,太太则不免要去戴顶帽子,可是每当丈夫在楼下等着丈夫戴帽子的时候,他照例翻开一本书来读,等他太太把帽子戴好姗姗地走下楼时,他手中的书也就起码读完两章了。中国的丈夫却不知道这么做,所以等老婆独自焦急,一催老婆就不耐烦,常常把一个快乐的计划弄得不欢。
现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不须操劳,却忘记了囊萤凿壁、悬梁刺股,致使一些少年孩子早早地踏入社会,不良现象及风气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肆虐地猖獗。早已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忘却得干干净净。社会和家庭滋养了一些小皇帝、小公主,这样下去,我们的国民综合素质怎能提高?
我虽不曾读过好多书,但深深地热爱每一本好书。翻看一本书,我的眼前便会浮现许多理想、幸福、追求,我的生活在一天天中得到升华。也许受我的感染,我的孩子、丈夫在闲暇之余都爱去书店。回家后我们尽情地沐浴在说书的氛围之中。从书中我们懂得怎样用一颗平常的心对待别人。孩子在学校很懂事,从不惹是生非,减轻了我们在管理中的许多麻烦。所以我希望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在快乐的同时,让精神食粮流光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