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优秀干部的颂歌
——川口村发展历程碑记
纪念祖辈,纪念烈士模范、纪念重大事件,最庄重的方法就是立碑。这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点。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时代,民族的优良传统不断得到发扬继承。今年是建党86周年,建国58周年。灵宝市川口村的村民们看着自己日益秀丽的家园和从未有过的富裕,看到从未享受过的种田医疗等等优惠,就建议村两委在新建的文化广场立一块“川口村发展历程碑”,回顾村的发展史,缅怀已故的作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们。村两委顺乎民意,就委托本村成长出来的退休国家公务员陈五岳先生主笔撰文。又同意陈先生遴选了三位助手。经过深入调查访问,广泛征求意见,十余次修改,最终于6月24日两委请来乡领导开会修定通过,交付书丹刻石。
碑文首先概述了川口村独特的历史和地理:东依国家森林公园燕子山,西临灞底河与西山峻岭,是一个兵家有争的隘口,是粮果布帛集散的场地。往南进去就有号称花果山和米粮仓的寺河、官道口、杜关、卢氏,出去就是广阔富饶的灵宝大地,与晋隔河相望,舟桥同行;赴陕一路顺风,古道通途;过洛阳车马并驱,朝发午至。川口就象一个可收可放的巨橐,又像一个四通八达的关衢。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建国后的五十八年,这个千年古镇,就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带头人,令村民难以忘怀。在土地改革时期,农会的筹备委员左于喜带领贫苦农民分地主的浮财,被恶霸残杀在他的房前。但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人民政权很快就建立了,村里又有杨宝山、陈印山、刘秀兰前赴后继,继续带领村民均地分田。出现了田增孝等带领群众在全区建立第一个互助组、第一个初级社、第一个高级社,起了很大的示范作用。他们成为全县的劳动模范,受到省地领导的表扬。人民公社时期,支书杨宗立等因地制宜,带领干群修梯田筑河坝,栽果树修学校,成为林果粮棉生产样板。杨宗立在1966年国庆节时,受国务院邀请,出席国庆大典,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是川口全体干群的光荣。太值得纪念了!改革开放时期的干部们,继往开来,更新观念,抓住机遇,与世俱进,搞科技农业,多种经营,两个文明一起抓,干部群众呈现出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面貌。碑文中用凝重地笔墨描绘了川口村当今的崭新画面,读后为之一振。川口村发展史,从点到线,见证和歌颂了党的宗旨,党的好政策,党培养出来的好干部。这是在以川口村为缩影,表达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我们这个科学发展时代的赞扬。于是,笔锋一转,写出人民的心声:“燕山巍巍,灞河潺潺;和谐盛世,国泰民安。”
现任村支书杨洁祥说:“群众自发的要求立碑纪念好干部,他们是真正的英雄。这座丰碑对我们这些党员村官是鞭策,是鼓励;对不好好为群众谋利益的庸腐公仆是一口警钟呀!”
我和退休干部陈五岳、电教馆的杨丰烈、川口村的杨润红有幸参加了碑文撰写,都感到受益匪浅。
附录碑文如下:
川口村发展历程碑
燕子山麓,灞底河畔,故园川口,渊源秦汉。地势独特,勘比雄关。物华天宝,进则为山;人杰地灵,出则为川。发展历程,壮阔波澜。古镇粮仓,商贾云繁;五谷聚散,昌茂百年。缘何近代,衰败不堪?追根寻源,殖民封建,倭寇入侵,军阀混战。经济落后,物产匮欠。二十世纪,四九年间,红旗招展,横扫云残,三座大山,一举推翻。前后综观,五十八年,千年古镇,四重变迁:
土地改革,政治变迁。玉喜委员,献身宅前;杨公宝山、陈公印山、刘君秀兰,时代英贤,前赴后继,不畏艰险,均地分田,巩固新权。
互助合作,再改体管。田氏兄弟,元治增孝,率诸穷汉,立志思变。互助一组,全区首建。田公增孝、陈公印山,继往开来,合力并肩,初级一社,全乡称冠。杨公国栋、田公增孝、田公自顺,先后领班,高级一社,第一组建;集体农庄,全区创先。成为全县,劳动模范。省地领导,嘉奖称赞。
人民公社,三变条件。杨公宗立、田公增孝,带领干群,战地斗天,改造山河,旧貌换颜。整治坡地,兴修梯田;围河筑坝,营造良田;栽植果树,修迁校园。山川河谷,层林尽染,“刺槐盖顶,果树腰缠,粮棉蹲底”,全县样板。川口大队,水土保持、林业生产,全省荣先。支书宗立,省级模范;应国之邀,进京受颁;十七国庆,出席大典;毛刘周朱,亲切接见。
改革开放,四换理念。村组干部,更新观念:产业结构,调整转换;科技引领,温棚菜园;养殖小区,规模繁衍;硬化渠线,机井浇灌;农电改造,节能规范;粮食小区,产量翻番;立集兴市,繁荣周边;硬化街道,重建校园;多方筹建,文化大院;文体设施,日臻完善。新村建设,任重道远;小康前景,美好灿烂。工贸强村,特色富民。干部党员,责任在肩,同心协力,再谱新篇。
瞰我川口,崭新画面:铁路公路,交叉贯穿;多项事业,争奇斗妍:特色农业,导航发展;林茂粮丰,菜绿果鲜;企业商店,云集街前;集贸市场,货旺客繁;文化广场,梨园竞演;新建学校,饮誉山川;村民住宅,新颖敞宽;自来供水,进户入院;卫视通讯,入网并缆;合医环卫,保障条件;村街道路,硬化井然;村风民俗,时尚康健; 干部村民,团结向前;两个文明,携手共建。燕山巍巍,灞水潺潺;和谐盛世,国泰民安。
抚今追昔,山村巨变。众多先驱,创业艰难。福荫子孙,功绩绵延。特此勒石,千古流传。
二○○七年七月一日敬立
图为 :左起 退休干部陈五岳、作者建胜民
作者:建胜民(右二)、退休干部陈五岳(左二)、电教馆的杨丰烈(左一)、川口村的杨润红(右一)
碑文照片
川口村党支部、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