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韵如梦,周公岛上赏兴浓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雾气朦胧,天地苍茫,浓浓秋色被雾气稀释,渐渐晕染开来,绚丽多彩的世界在我们面前渐次展开。当雾气渐渐散去,雾气又凝结为花草上的晶莹露珠。我按耐不住赏秋的兴致,一路朝着秋意醉人的周公岛奔去。

曲径蜿蜒通幽处,周公岛上秋渐深。深秋时节,与其说我是沿着一条小径走向周公岛,还不如说我是伴着秋风的节奏,走向了诗情画意的梦幻之境。周公岛位于湿地公园西南部,占地800多亩,是为了纪念周公而建造。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因文王时他的封地在周(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他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嫡亲弟弟。武王伐纣后两年过世,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当国。周公一生的文治武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周公岛作为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核心景区,占地面积八百多亩,有水天阁、霞鹜亭、分陕石等景点,文化深厚,风光秀丽。

此时,周公岛上已是绚丽多彩的梦幻世界。金黄色的悬铃木掩映大道两边,更有那金黄的银杏叶、火红的枫叶、暗红的柿树叶等等,不甘寂寞,尽情地展示着独具绚丽多彩特色的一面。林中尚有许多不知名的树木在风中摇曳着,叶片招展,或红或绿或黄,晕染成了一片,交织在了一起,好像展开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油画一般。观之望之,我不禁恍惚起来,那秋色仿佛凝固了一般,凝固成了一首妙不可言的秋天的诗章;观之望之,那秋色仿佛又流动了起来一样,诗韵和着绚丽多彩的色调浸染着我的心灵,那一刻,我仿佛沉醉了一般。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在秋色紧绕的水天阁上,我拾级而上。到了楼上,前面天鹅湖方向传来阵阵天鹅的鸣叫声,远处的湖面隐约闪现,深秋树木的斑斓色彩弥漫在周围。淡蓝的河水,白色的“白衣仙客”,黄绿的树叶交织,这一切都构成了美妙的秋日谐趣图。凭栏远眺,但见“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画面呈现在眼前。令人欣喜不已。周公岛与召公岛相隔一座白色的桥了,桥曰双龙桥,此“双龙”指的是青龙湖和苍龙湖。桥的东面即为周公岛。这也符合历史上周召分陕的方位划分。

公元前1046年,武王建立周王朝。武王的儿子成王继位之初,为了维护新建立的政权,方便治理和协调内部关系,以“陕塬”为界把周的统治区域划分为东、西两大行政区,由周王朝的开国重臣周公和召公“分陕而治”。周、召二公商定,凿了一根高3.5米的石柱栽于土中,立柱为界。石柱以东周公管理,石柱以西召公管理。据记载,“分陕石”原立于陕塬之上,也就是现在三门峡市陕州区的张汴塬,后来被移到了陕州城的北城墙上,现保存于虢国博物馆。经专家考证,这根石柱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界碑石。“陕西”之名也由此而来。

枫树林里,枝叶在阳光下闪着金光,片片落叶铺满树下,置身此间,仿佛进入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梦幻世界,令人产生了“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在母爱广场斜对面的一块大石头上,赫然刻着曹操的著名诗句。周公为人兢兢业业,勤勉不辍,得到了后人的敬仰和赞美。周公自幼贤孝聪慧,多才オ多艺,武王伐纣中《牧誓》即为周公所作。武王伐纣后两年过世,成王年幼,正是由周公摄政当国,治理国家。周公主张“明德慎刑、敬德保民、有孝有德、力农无逸”,他的言论散见于《尚书》、《大浩》中,成为儒家学说的起源,他一生的文治武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沿着木栏台阶,登上了霞鹜亭,但见眼前呈现出了如梦似幻的世界。在苍龙湖上,远处成群的白天鹅游弋水中,偶尔有一队“白衣仙客”从头顶掠过,金色的秋林映衬着洁白的点点“白衣仙客”,俨然成为霞鹜亭上最抢眼的风景,霞鹜亭,果真是名不虚传,名副其实。在亭子上,可以观到落霞与“白衣仙客”同框的画面,真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王勃的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在这里被彻底具象化了。在霞鹜亭上凭栏眺望,远处的迎祥阁若隐若现,在金秋的绚丽多彩背景下,更透露着几分神秘。眼前,炫目的多彩秋林已是弥漫一片,绚烂多彩,醉人心扉。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踏着深秋时节小径上的落叶,听着秋风拂动枝叶碰撞的沙沙声,品味着几千年前那位圣贤的故事,我似乎径直走进了一个如梦似幻、诗韵流淌的深秋诗篇里。
【作者简介】刘建民,三门峡市三中教师,市作协会员、市直作协会员、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爱好文学,在省、市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发表上百篇散文、杂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