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函欢庆,冲破黑暗迎黎明 (“崤函抗日烽火”系列之十二)
拂晓之前,在东方的天际上即将露出鱼肚白的前一刻,天空显得尤为黑暗,但黎明前的黑暗毕竟是短暂的,因为那霞光满天的血色黎明是谁也无法阻挡的。对于饱受战争苦难的崤函大地的民众而言,80年前的那个8月15日就是一个这样的血色黎明,因为在这一天,鬼子投降,河山光复,胜利的喜悦写满了每个人的脸庞,荡漾在每个人的心头。
这一天,河山重光,大地欢歌,破碎的山河得以重新收拾,遭受劫难的家园得到重新恢复。在展览馆里,我望着一张张尽情欢庆抗战胜利的图片,仿佛自己也融入到昔日那个庆祝胜利、载歌载舞的难忘时刻里。抗战胜利来之不易,为了这一天,无数的抗日英雄血染沙场,无数的同胞惨死在日寇屠刀之下,就像是天际上的那一抹黎明,尽管黎明前的那一段时光极为黑暗,令人窒息,但是,光明之利剑终将会刺穿黑暗的夜幕,将美丽的曙光洒向人间。黎明即将来临,黑暗终将退去,那是鲜血染成的血色黎明。
为了迎接黎明的到来,无数抗日英雄血洒崤函大地。站在纪念馆里的图片展览前,我的耳边似乎响起了一阵阵激烈的枪声,那是80年前5月的一天,从王彦村传来的枪声,那是抗战胜利黎明到达之前黑暗的一幕。正当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势头强劲之时,在豫西抗日根据地第二分区,发生了被收编的抗日武装叛变事件,包括在渑池的二分区独七旅旅长上官子平、陕县警卫中队中队长周子涛、陕渑独立大队大队长史汉三和洛宁郭连杰旅叛变,史称“豫西事变”。这次事变,使豫西二分区损失了近3000人的抗日武装,解放区县、区政权被摧毁,财物被抢劫一空。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从来就不是一条舒适的坦途,而是充满着荆棘、泥泞和陡坡,正因为如此,所以当那一天听到日寇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时,人们才喜极而泣,真切感受到胜利的来之不易。
峥嵘岁月壮心怀,硝烟散尽黎明来。难忘的14年抗战,中华民族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在凤凰涅槃中获得了新生。14年,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上不过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在我国现代史上却添上了1931--1945年这辉煌的、不同寻常的一笔。这14年,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这14年,一个古老民族经历了生死存亡的血与火的洗礼;这14年,改写了一个贫穷大国屡蒙屈辱的命运;这14年,海内外所有黄皮肤的炎黄子孙合力发出了共同的强音,凝聚成赤诚报国的巨大力量;这14年,华夏民族赢得了自己的尊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无数次反帝斗争中唯一取得大获全胜的一次,洗刷了近百年来的耻辱,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为了胜利的这一天,数百万将士血洒疆场,三千五百万同胞生命被日寇埋葬。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的主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以上,共歼灭日军一百零五万人,伪军近三百万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日烽火连天起,伟大胜利铭心底。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崤函大地也经历了抗战烽火硝烟、浴火重生的艰难岁月,走过了漫长黑暗的一段时期,抗日军民们终于用英勇的战斗和鲜血生命迎来了日寇投降、河山光复的伟大胜利,迎来了冲破黑暗的那一抹壮美的黎明。看着一张张图片,我仿佛看到了崤函儿女们欢呼雀跃、迎接胜利的欢庆场面。崤山高耸,函关雄踞,滚滚黄河翻腾着欢庆胜利的浪花,英雄的抗日军民们终于赶走了凶残骄横、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美丽的崤函大地上再次呈现了霞光满天、河山壮丽的美丽景色。
历史风云虽消散,抗战精神铭心间。80年的时光匆匆流逝,80年前的往事铭记心中。每天,当我看到东方欲晓,旭日即将喷薄而出的那一抹黎明的曙光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八十年前崤函大地上的那一抹血色黎明,想到80年前在崤函大地上,人们在载歌载舞、纵情欢庆伟大胜利的难忘场面。
【作者简介】刘建民,三门峡市三中教师,市作协会员、市直作协会员、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爱好文学,在省、市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发表上百篇散文、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