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润如玉 守土如磐——致敬我的良师益友燕广杰主任

温润如玉 守土如磐
——致敬我的良师益友燕广杰主任
一、引子:赊店古镇的晨光与长兄
清晨的赊店古镇,薄雾轻笼着青石板路,赵河水泛着粼粼波光。这几乎成了我每日不变的功课——迎着晨光漫步。而在这条熟悉的路上,总有一个身影,步伐稳健,笑容温和,与我相遇、同行、畅谈。他,便是燕广杰主任,我们青台教育人心中敬重的“老大哥”,我生命中一盏温润而恒久的灯。
在青台中心学校的岁月长河里,燕主任是那棵根深叶茂的“不老松”,他是我们心中名副其实的“老大哥”。然而,岁月赋予他的并非暮气,而是如山般的沉稳、如玉般的温润。他默默扎根在事务专干这个看似平凡却至关重要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这岗位,是学校运转的“轴承”,是连接政策与教师的“桥梁”,更是守护同仁权益的“堤坝”。工资审批、遗属补助、职称评定、师训干训、党员管理、党费收缴……千头万绪,事无巨细,都沉淀在他那方寸办公桌上,沉淀在他一丝不苟的严谨里,沉淀在他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中。
二、岗位如磐:平凡事务中的非凡匠心
走进燕主任的办公室,总能看到他伏案的身影。桌面上,各类报表、文件、档案分门别类,井然有序,如同他清晰明澈的思路。工资审批,关乎每一位教师的生计冷暖。每月发薪日临近,他的温馨提醒总会如约而至:“各位老师们,注意查收,本月发放X月份工资,本月因XX原因有XX元调整,明细如下……” 字字清晰,句句贴心。十几年,从未有一次延误,从未有一分差错。这份精准与及时,源于他对职责近乎苛刻的敬畏,源于他深知这薄薄的工资条背后,是一个个家庭柴米油盐的期盼。他把枯燥的数字,化作了传递组织关怀的温度计。
教师遗属补助,更是牵动人心。面对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燕主任总是倾注了加倍的耐心与细致。他不仅严格按照政策办理,更会轻声细语地解释流程,主动询问困难,那份发自内心的关怀,让悲恸的心灵感受到组织的慰藉,让冰冷的制度条文有了人性的暖意。
职称评定,是教师们职业生涯的大事,关系着专业认可与发展空间。这项工作政策性强,程序复杂,敏感度高。燕主任深知其中分量。每一次评审,他都化身政策的“活字典”和公正的“守门人”。他一遍遍研读文件,一条条对照标准,耐心解答每一位教师的疑问,细致审核每一份申报材料。他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却又总能以春风化雨的方式,让落选的老师理解政策,看到方向,心服口服。在他手中,职称评定不再是冰冷的竞争场,而是引导教师专业成长的航标灯。他常说:“职称是干出来的,不是争出来的。把心放在教学上,把劲用在学生身上,该来的自然会来。”朴素的话语,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教师和校长培训、党员培训,他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从联系专家、确定场地、安排食宿,到收集反馈、整理档案,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他深知,教师的成长是教育发展的基石。他像一位勤勉的园丁,为这片教育园地不断输送着知识的养分和思想的清泉。党费收缴,这本是琐碎小事,他却做得一丝不苟,账目清晰透明,按时按规,体现着一名老党员对组织的忠诚与担当。
三、为人如春:谦和温润的处世光芒
如果说燕主任的工作态度令人敬佩,那么他的为人处世则更令人如沐春风。在青台教育这片天地里,提起燕主任,无人不竖起大拇指,称一声“好人”。
他的脸上,似乎永远挂着那抹谦和温暖的微笑。这微笑,是面对上级领导汇报工作时的从容不迫;是面对同事请教问题时的耐心细致;是面对前来办事、甚至带着焦虑和怨气的教师、家长时,那份“让座、倒水”如待贵宾般的真诚与尊重。他的办公室,仿佛一个温暖的驿站,无论带着何种心情走进去,出来时总能带走一份平静与希望。他奉行“不偏不向、一视同仁”的信条,无论对方身份高低、关系亲疏,他都以同样的真诚和礼数相待。这份公正与平等,赢得了广泛的信任和尊重。
他谈吐文雅,言语间透着书卷气,却又不失乡土人的朴实。交流中,他总能引经据典,却又深入浅出,让人听得明白,听得舒服。更难得的是,他有着极佳的情绪管理能力。“从来没见他发过脾气”——这在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在可能遇到的各种矛盾和误解面前,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当单位里发生冲突,剑拔弩张之时,燕主任往往就是那最有效的“灭火器”和“粘合剂”。他会耐心地倾听双方,温和地分析利弊,引政策、讲道理、谈情谊,总能以他特有的智慧和包容,化解干戈,让争执双方心平气和,甚至握手言和,心悦诚服。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和谐的力量,让青台中心学校这个大家庭充满了融洽的氛围。
四、守护如堤:精打细算的持家之道
燕主任不仅待人温润如玉,在管理事务上也展现出令人钦佩的精打细算和原则性。他深知乡村教育经费来之不易,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
他积极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学校东楼楼顶年久渗漏,师生苦不堪言;老旧的校门已不适应发展需求。正是燕主任,敏锐地捕捉到政策契机,提议并积极推动利用“小危改”资金,成功实施了楼顶止漏工程和学校大门改扩建项目。这两项工程的完成,不仅解决了师生的实际困难,更提升了校园面貌,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体现了他作为事务专干,不仅管好“钱袋子”,更心系“大发展”的格局。
在日常财务管理上,他更是“铁面无私”的守护者。他时常语重心长地提醒我们这些校长:“学校账目一定要理清楚,公开透明是基础。2000元以上的支出,务必打报告,中心校班子审议通过了,才能执行。这是规矩,也是保护。谁超支了,谁自己掏腰包,这可不是玩笑话!”话语朴实,却字字千钧,敲打着每一位校长的心弦。他深知,制度的堤坝一旦溃口,后果不堪设想。他的严格,是对学校负责,对校长负责,更是对全体师生和社旗的父老乡亲负责。这份担当,这份清醒,这份对公共资源的敬畏,是燕主任身上闪耀的另一种光芒。
五、修身如兰:自律勤学的生命底色
燕主任的魅力,不仅在工作中,更流淌在他日常生活的点滴里。
我们同在社旗小城居住,晨练成为我们交流的固定时光。熹微晨光中,并肩而行,谈教育、谈学生、谈家庭、谈社会、谈天说地。他的见解总是那么平和而深刻,充满生活的智慧和对教育的赤诚。这份亦师亦友的情谊,在日复一日的晨光中愈发醇厚。
他极其自律。数十年如一日坚持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这是他能够持续为教育发光发热的基础。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那坚持学习的精神。在“学习强国”平台上,他堪称我们青台学区的“常青树”和“领头雁”。积分榜上,他始终高居榜首,从未旁落。这绝非偶然,而是他每天清晨或夜深人静时,孜孜不倦学习的明证。他常说:“人不学习要落后,思想不充电,工作就没方向。”这份对知识的渴求,对思想进步的自觉,让他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眼界和活力,也无声地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燕主任的父亲生前是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抗美援朝老战士,是一位驰骋疆场、南征北战、受人敬重的“老革命”,父亲立下三条家训:一要勤奋工作,对待起党,二要终身学习,不能落伍,三要清正廉洁,不搞不正之风。他从小受到耳濡目染的爱国教育,可谓是“根正苗红”。他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夫人宋老师,同样是一位令人尊敬、富有教育情怀的优秀教师。她不仅是我儿子当年的班主任,更是我儿媳妇弟弟小刘人生关键时刻的“贵人”。当年小刘在南阳参加高考培训班,考点设在县宛东高中,距离遥远,交通不便。是宋老师这位细心的班主任,想到了安排当时还不是直接负责人的燕主任,亲自开车将小刘和另一名同样有困难的学生,安全、准时地送到了考场。这份超越职责的关爱,这份雪中送炭的温暖,至今想来,仍让我们全家感动不已。燕主任夫妇,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为人师表”,什么是“古道热肠”。他们待人接物,如同自家兄嫂般亲切无比,那份真诚与关怀,让人深切体会到“虽非亲人,胜似亲人”的人间真情与真善美。每每回忆起与燕主任、宋老师相处的点滴,心中总是充盈着温暖与敬意。
六、光暖人间:一道温柔而耀眼的光
燕广杰主任,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像一道温柔的光,不刺眼,不灼热,却足以驱散阴霾,温暖人心。他的微笑,他的谦和,他的耐心,他的公正,如同涓涓细流,润泽着青台教育的土壤,也滋养着与他接触的每一个人的心田。
他亦是一道耀眼的光。这光芒来自于他十几年如一日对平凡岗位的极致坚守,来自于他处理繁杂事务时展现的非凡智慧与匠心,来自于他面对原则问题时展现的铮铮铁骨与担当,更来自于他严于律己、终身学习所散发的精神力量。这光芒不张扬,却足以照亮一方天地,指引方向。
他“自带温暖”,并将这光和热,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与他相处,你会不自觉地被他的平和所感染,被他的真诚所打动,被他的敬业所激励。他确确实实能让身边的人感到快乐与幸福。那位当年因不适应而差点离开的张姓招教老师,正是在他春风化雨般的开导和鼓励下,不仅重拾信心,更是选择来到条件艰苦的栗盘小学锻炼,最终成长为青台中心小学的骨干中层。这改变的,何止是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更是一个年轻生命对乡村教育价值的认同与扎根!燕主任的光,点亮了他人的心灯。
七、同行致远:志同道合的教育守望
我与燕广杰,一位是扎根村小三十载的“老黄牛”校长,一位是坚守中心校事务岗位十几年的“老大哥”专干。我们岗位不同,职责各异,却有着共同的根——深深扎在社旗这片教育的沃土上;有着共同的魂——对乡村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有着共同的梦——让社旗的孩子们,无论身处城镇还是乡村,都能享受到有温度、有质量的教育,拥有光明的未来。
我们之间,是上下级,更是志同道合的战友。工作中,他是我坚实的后盾,政策的解读人,财务的监督者,更是我遇到困难时可以坦诚求教的兄长。生活中,我们是晨练的伙伴,谈心的挚友,互相关照的邻居。这份情谊,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同事关系,升华为一种基于共同信仰和价值观的深厚情义。
我们约定,也坚信,会一辈子奉献在社旗的教育战线上。将毕生的心血与智慧,倾注于这方生养我们的土地,倾注于那些渴望知识的纯真眼眸。我们愿做那默默耕耘的园丁,守护着乡村教育的希望之苗。
我们更憧憬着,在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美丽赊店古镇,优雅地生活下去。看赵河悠悠,听书声琅琅,品人间真情,享天伦之乐。让教育者的情怀与古镇的韵味相融,让生命的晚霞在奉献与收获中绚烂。这份“生生世世”的祈愿,是对脚下土地最深沉的眷恋,也是对这份无悔事业最浪漫的告白。
八、尾声:温润长存 光耀杏坛
燕广杰主任,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声名远播的显赫。他所有的,是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岗位上的非凡坚守;是春风化雨般温暖人心的处世智慧;是精打细算守护公帑的铮铮铁骨;是严于律己终身学习的进取精神;更是将温暖与光明传递给身边每一个人的无私大爱。
他是一本厚重的书,书页间写满了责任、奉献、谦和、自律与真情。他是一首深沉的诗,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教育、对乡土、对同仁、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他是一棵扎根社旗教育沃土的常青树,枝繁叶茂,荫庇后人。他更是一盏温润而恒久的明灯,在青台、在社旗的教育星空下,散发着柔和而坚定的光芒,照亮着后来者的路。
致敬您,我的好领导——燕广杰主任!
感恩您,我的好朋友、好邻居、好兄长!
愿您温润如玉的品格长存!
愿您守土如磐的精神永驻!
愿我们共同守望的社旗教育,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社旗县李店镇栗盘小学 惠先钦
2025年8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