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破晓书声未歇时——《六五文集》束脩师资培训班百日共学记

作者:社旗县李店镇栗盘小学 惠先钦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51

破晓书声未歇时
——《六五文集》束脩师资培训班百日共学记

序章:星河初醒,心灯共燃

凌晨四时三刻,伏牛山坳的虫鸣在薄雾中低吟渐歇。我轻推开栗盘小学宿舍的木窗,清冽的晨风裹着泥土与草木的芬芳涌入。手机屏幕在黑暗中亮起柔光,刹那间,仿佛九省星河同时苏醒:吉林松原的王艳茹老师已在书案前沐手静坐,广西柳州的杨小玲正借着台灯微光为怀中幼儿掖好被角,河南驻马店的徐明芳案头那本批注密密麻麻的《读经原理》正泛着温润的光泽……一方无形的云端课堂,正悄然将大江南北的点点星火,汇聚成一条不灭的文化心河,流淌在每一个破晓之前。

乙巳年夏至(2025年6月18日),清晨五点的哈尔滨,宁谧中透着生机。宁宏婧老师坐在“宁静文化”的书房里,晨曦透过窗棂,在她专注的脸庞上投下柔和的光影。她凝望着屏幕上那串跳动的学员名册——从南阳乡村小学的校长、柳州学堂的创办人,到新蔡县的骨干教师、松原的资深教员、奔波于郑州街头的配送员、操持家务的全职母亲、坚守书院的文化使者、以及为生活奔忙的普通职工——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一份炽热的向学之心。她深吸一口气,郑重地按下了线上会议的开始键。

庄严而悠扬的《故宫的记忆》古乐声,如天河之水般倾泻而下,瞬间充盈了九方小小的屏幕空间。九位学员,无论身处何地——或立于整洁的书房,或端坐于简朴的办公室,或暂歇在配送站的角落,或守候在孩子的病榻旁——都如同置身于同一座神圣的殿堂,肃然起立。当“为天地立心”的古老祝祷在云端响起,配送员崔旭斐在郑州清晨微凉的街头配送站里,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背;当“为往圣继绝学”的铿锵誓言回荡耳际,远在辽东大地、守护着“仁道书院”这一方文化净土的赵淓杬老师,在书院的晨光中,深深一躬,身姿如松柏般挺拔坚韧。

屏幕这端,宁宏婧的眼眶悄然湿润。她想起多年前孤身一人举办公益读书会的艰辛,此刻,看着这跨越山河、因经典而聚首的九颗心灵,她真切地感受到“薪火相传,已成燎原之势”。特邀导师薛春黎教授在开班典礼的尾声,声音温和而充满力量:“诸位,束脩之礼,非为束身,实乃束心向道。此礼穿越两千五百载岁月风烟,终在今日,借这云端一线,续其血脉,光其精神。”

九百余页的《诚意金扣罚细则》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群公告之中。然而,当学员王相红克服高原反应,裹着厚厚的棉被,在青海雪山垭口的晨曦中准时打卡并发来一张壮美的雪山朝霞图时,她在群里幽默地留言:“薛老师,宁老师,诸位学友,莫道细则如枷锁,此乃助我攀登文化雪峰的坚实冰爪!”此言一出,群内暖流涌动,那份对规则的敬畏,瞬间化作了同侪砥砺前行的温情与动力。

第一章:破晓书声,照亮凡尘

我的每一个清晨,几乎都是在双重使命的奔袭中拉开序幕。当栗盘小学校园里沾满夜露的月季花刚刚苏醒,孩子们朗朗的书声还未响起,我的耳机里已准时传来薛春黎教授拆解《读经原理》那清晰而深邃的声线。有时,正拿着水瓢准备洗漱,屏幕那端广西柳州的杨小玲已带着学堂的孩子们开始了晨诵:“教育孩子是人生最庄严的战略……”清冽的自来水声与孩子们纯净的诵读声、薛教授的讲解声在晨光中奇妙地交融,那一刻,生活的琐碎与精神的崇高仿佛达成了和解,滋养着心田。

这百日共学,是一场在时间缝隙中点亮心灯的“暗夜掌灯录”。带班轮值、考勤统计、心得分享……每一个环节的齿轮都在学员们的自觉与互助下精密运转,奏响了一曲平凡而坚韧的乐章:

第14日,带班轮值员赵淓杬正专注地在书院静谧的晨光中统计前日考勤。突然,书院前厅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和访客略显焦急的询问。作为“仁道书院”的负责人,她深知文化传播的职责。她迅速闭麦,轻声向线上学友致歉,疾步迎向访客。耐心解答疑问,安排好事务,待她重回屏幕前,书院的晨光已更明亮了几分。她并未因被打断而懊恼,反而带着书院特有的宁静气息,清晰而饱满地继续着学习任务:“诸位学友,抱歉久等。我们继续,《孟子·滕文公下》第37页的要点梳理如下,请学友共鉴。” 她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来,字字清越,那份在事务纷扰中迅速安定的心力,令人感佩。

第62夜,郑丽娜三岁的小女儿突发高烧,小脸烧得通红。她一边心疼地抱着滚烫的孩子轻声安抚,一边焦急地看着时间——今晚是她提交《基本原理》思维导图的日子。好不容易把孩子哄得迷迷糊糊睡下,已是深夜。她不敢开大灯,怕惊醒孩子,便拧开一支小小的手电筒,借着那束微弱却执着的光,趴在孩子的床边,一笔一画,全神贯注地绘制着那张凝聚着思考的导图。当黎明的第一缕晨光悄然爬上她手绘的纸笺,“孝悌忠信”、“仁爱和平”的思维枝蔓已在露珠的映衬下清晰呈现,仿佛夜雨浇灌后破土而出的新芽。

第89天,王相红乘坐的长途客车因前方事故被困在秦岭漫长的隧道中。车厢内一片昏暗,空气有些凝滞,乘客们或抱怨或昏睡。王相红却默默掏出随身携带的《六五文集》选编本,借着手机屏幕发出的微光,屏息凝神,一字一句地轻声诵读着当日的课业内容。隧道内的昏暗与喧嚣,仿佛被这专注的低声诵读隔离开来。当客车终于驶出隧道,信号恢复的瞬间,她立刻将手机拍摄的五十页读书笔记和心得感悟发送到群里。那些文字与光影,仿佛带着穿越崇山峻岭的力量,瞬间点燃了群内的学习热情。

薛春黎教授每周的梳理课,总是如庖丁解牛般精辟入里,将深奥的理论化作滋养心田的清泉。一次课上,讲到“集体涵养个人,个人成就集体”的深刻关联时,他动情地说:“听啊,学友们!你们可曾感受到,松原王艳茹老师窗外的落雪声,柳州杨小玲学堂檐下的蕉雨声,中原惠校长校园里风吹麦浪的沙沙声……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天籁,此刻都在为同一盏心灯添油续火,都在共同守护着我们这份向学问道的赤诚之心!” 屏幕那端,徐明芳老师倏然哽咽,她仿佛真的听到了那汇聚天地灵气的合鸣,泪水无声滑落,那是被集体温暖深深触动的共鸣。

第二章:各安其位,星月同辉

仲夏之夜,一场别开生面的学员分享会在云端举行。职业的藩篱、地域的阻隔,在这一刻被共同追求的光芒彻底消融:

王艳茹老师小心翼翼地在镜头前展开一本边缘已磨得发皱的《论语》手抄本。翻开扉页,一片金黄的银杏叶静静地躺在那里,叶脉如生命的经络般清晰。“抄写到三十遍时,眼中还只是字词句读,”她声音温柔而坚定,“抄到第一百遍时,我仿佛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听到了古圣先贤跨越千年的呼唤。那一刻,我突然彻悟:原来我站立的三尺讲台,就是我的杏坛;我面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文化的传人。”

崔旭斐摘下他那顶印着“顺丰同城”标识的头盔,翻转过来,展示给镜头——头盔内侧,工整地贴着几行《大学》的片段。“每一次等红灯,哪怕只有六十秒,就是我诵经的半章时光,”他憨厚地笑着,眼神明亮,“有时顾客催单的电话来得急,心里难免焦躁,我就默念‘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嘿,真管用!经典啊,就是我们这些在生活路上颠簸前行的人,最好的压舱石。”

杨小玲的镜头缓缓扫过“孟谦学堂”的一角:一个朴素的竹筐里,整整齐齐地叠放着《孟子》读本,旁边是几件待洗的孩子们的小衣裳。“生活与经典,在我这里没有分裂,”她语气平和而充满力量,“揉面准备早餐时,心中念着‘君子远庖厨’,并非疏远厨房,而是提醒自己心怀仁念,善待食材,善待生活。方知仁心,就在这袅袅炊烟、寻常烟火里滋养生长。”

轮到我分享时,我连线展示了栗盘小学的清晨。伏牛山朦胧的雾霭中,孩子们列队于校园那棵百年香樟树下,对着苍劲的老树和冉冉升起的朝阳,恭敬地鞠躬行礼,然后齐声诵读《论语》。童声清越,穿透晨雾,在山坳间回荡。屏幕那端的薛教授忍不住击掌赞叹:“快看!孩子们,老树!这百年香樟的年轮里,镌刻的不正是‘各安其位,各尽其能’的天道吗?惠校长,您和孩子们,就是这天道最生动的注脚!”

第三章:薪火相传,躬身行道

乙未月望日(2025年7月31日),云端百日共学中期总结会如约而至。宁宏婧老师精心制作的电子锦旗在屏幕上如霞光般铺展开来。她饱含深情地诵读着每一份颁奖词,声音透过网络,仿佛能穿透云霄:

致书院守护者赵淓杬—— 在辽东大地的书院庭院里,您以一盏清茶接待八方求学者,将‘仁者爱人’的种子悄然播撒。您不仅是书卷的管理者,更是文化道场的点灯人,让‘性本善’的光辉穿透尘世的喧嚣,温暖每一颗寻求智慧的心灵。您的坚守,让仁道书院成为一方精神净土。
     致车轮上的诵经人崔旭斐—— 郑州的大街小巷是您流动的讲台,配送的头盔是您独特的经匣。您以三十公里的时速,丈量着‘知行合一’的深远旅程。在每一次出发与抵达之间,您用行动诠释:经典不在云端,就在车轮滚动的每一寸土地上,在服务他人的真诚微笑里。
    致敬全体星火学友—— 你们在批改作业的间隙、在哄睡孩子的深夜、在备课的案头、在奔波的途中、在照顾家人的琐碎里……硬生生辟出了一方方闪耀着神性光芒的学习角落。你们用凡人的双手,日复一日地托举着文明的星河,证明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永恒真理!你们,就是文化复兴路上最动人的风景!”

季谦先生(王财贵教授)的箴言瞬间刷满了对话框:“个人在集体中显真价值,集体因个人而永生!” 这句话如一道闪电,照亮了我的心房。我蓦然彻悟:这百日“束脩”共学之礼,束住的哪里是区区物质?它束住的是时代的浮躁与喧嚣,修葺的是我们每个人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澄澈心田啊!

终章:长路未央,心灯常明

白露将至(2025年9月),百日共学的旅程如百川归海,暂时告一段落。但每一位学友心中的那盏灯,已然长明。深夜,我在栗盘小学的办公室批改完最后一份教案,推窗望去,但见秋夜晴空,银河如练,璀璨星光垂落人间,仿佛天地也在为这群孜孜不倦的点灯人致敬。就在此刻,手机屏幕在寂静中轻轻震动,如心弦被拨动:

吉林松原,王艳茹发来一张照片:书案前,映着窗外初落的细雪,她正伏案抄经,娟秀的字迹旁是她清雅的批注:“百日共学,心灯已燃。誓以此身,余生奉诸圣贤!”
广西柳州,杨小玲发来一段视频:晨曦中的孟谦学堂,孩子们稚嫩而认真的吟诵声如清泉流淌。她附言:“文化薪火,已入童心。守护传承,不敢稍熄!”
   河南驻马店新蔡县,徐明芳发来月亮湾小学崭新的秋季课表,其中“经典晨读”被醒目地排在第一栏。她留言:“各安其位,从晨读始!惠校长,向您和栗盘小学看齐!”

最后,宁宏婧在哈尔滨上传了一张图片:一个精心设计的电子倒计时牌,定格在“距丙午年立春(2026年2月12日)《六五文集》深化共学启动,尚有138天”。图片下方,瞬间涌起长长的接龙回复,一句句“晨读不见不散!”、“立春再聚首!”、“共学永续!”……如一条由炽热承诺串成的璀璨星链,贯穿长空,照亮了通往下一个春天的道路。

望着屏幕上这跳动的星链,我心中暖流奔涌。提笔蘸墨,在案头那本已被翻得微卷的《读经原理》扉页上,郑重写下两行心语:

无问西东,但修束脩礼;
各尽所能,共守圣贤心。”

笔尖落下,砚池中的墨影微微晃动。恍惚间,仿佛看见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抚琴临川,弦歌不辍。那穿越时空的琴音,与此刻云端书声、案头笔触、以及遍布神州大地的点点心灯遥相呼应。我终于明白,文化复兴的永恒密码,从来不在高渺的云端,而就在每一个平凡如你我的人,在认清自己的“位”、肩负起自己的“责”、于生活的尘埃中毅然起身、点亮心灯并守护光明的刹那——道在寻常,慧由心生,文脉不绝,薪火永传。

         社旗县李店镇栗盘小学 惠先钦

                     202586

更新:2025-08-07 21:42:4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