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 远 的 灯——怀念张青旺校长

永 远 的 灯——怀念张青旺校长
在豫南大地绵延的乡间小路上,在社旗县晋庄镇、大冯营镇与李店镇交界的僻静角落,总有一盏灯在记忆里固执地亮着——那是张青旺校长身上折射出的光,穿越了整整十三载并肩而行的岁月,至今仍温暖着我这位扎根乡村教育三十一年的老校长的心房。
一、青台岁月:严师如炬,点燃奋进之火
2009年,张青旺校长踏上青台中心校的土地,自此开启了一段辉煌的岁月。在他带领下,青台中心校并非偶然地“年年登台受奖”,而是将“农村学校佼佼者”的称号铸成了常态。这荣誉的基石,是他近乎严苛的“沉潜”之道:他常带着几位专干,不打招呼便直入课堂,像一位在麦田里俯身细察的老农,目光敏锐地捕捉着教学与管理的每一寸肌理。无论是校长还是普通教师,他发现问题便如炬火照彻,直言不讳,甚至疾言厉色。
我所在的栗盘小学,偏居三乡交界,条件简陋,教师如流水般来了又走,教学质量长期低迷,是我心头最沉重的顽石。张校长的到来,常让我这个“后进生”如坐针毡。记得一次突击检查后,他指着学生作业本上那些刺眼的错误,语重心长中带着不容置疑的严厉:“先钦,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不仅是学生的马虎,更是我们教学管理的‘灯下黑’。”话语如鞭,抽得我面红耳赤。
然而,这“鞭策”之下,包裹着滚烫的赤诚。批评过后,他必定留下切实可行的建议,从如何组织集体备课、如何加强作业规范反馈,到如何稳定教师队伍、挖掘本地资源。那严厉的声音背后,是对乡村教育沉甸甸的责任,是对我们这些一线校长最深切的鞭策与期待——他的严苛,是点燃荒原的星火,而非熄灭希望的寒冰。
二、亦师亦友:匠心引领,雕琢育人之道
张青旺校长,生于1968年5月,1987年便投身教坛。他身上闪耀的,是一位教育者永不倦怠的精进之心。他常言:“教育者,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他深研教育学、心理学,紧跟新课改浪潮,2019年市级道法、语文统编教材培训场场不落。他更是“知行合一”的典范,将理论熔铸于教学实践,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因材施教,向课堂要效益。他任教的道法、语文成绩斐然,从市优质课二等奖到“课改能手”,再到市级课题《培养农村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的累累硕果,每一步都印证着他扎实的学识与匠心的实践。
在班主任工作中,他更是“立德树人”的虔诚践行者。“争当文明学生”、“我为学校洗把脸”、“安全知识大擂台”……这些生动的主题班会,是他将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劳动教育巧妙融入日常的智慧结晶。他深知家校共育之力,频繁家访、召开家长会,将教育的根系深深扎进乡土。他办公室深夜不熄的灯光,映照着他伏案批改的身影,那是“出满勤,干满点”无声的誓言,是“以校为家”最朴素的注脚。
于我而言,他不仅是领导,更是人生与事业的导师。当我在栗盘小学的困境中迷茫挣扎,是他点醒我:“条件差不是挡箭牌,人心齐才是金钥匙。留不住人?那就先把能做的事做到极致,用成绩和情义筑巢引凤。”他指导我如何发掘本地教师潜力,如何用点滴进步凝聚人心。他教会我,真正的教育管理,是点燃教师心中的那团火,是于贫瘠处培育坚韧的绿意。
三、高山仰止:风范长存,照亮前行之路
2022年,张青旺校长调任唐庄中心校,青台的师生无不依依。临别之际,他留给我们的,远非几块奖牌的光辉,而是如山岳般厚重的精神风骨。他那“四有”好老师的标杆形象——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学识素养、深厚的仁爱之心——早已融入青台教育的血脉。
在他的推荐报告中,字字句句映照着他的真实:“有理想信念,拥护党的领导…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道德情操,为人师表…师德考评优秀”;“有扎实学识,深入一线…实绩突出”;“有仁爱之心,关爱学生…将思政教育融入全程”。这并非溢美之词,而是他二十二年如一日行走于乡村教育大地上的坚实足印。他如明灯,其光不耀目却恒久,其热不灼人却暖心——照亮的是无数乡村学子走出蒙昧的路,也温暖着众多如我般跋涉者的心。
如今,我也在张校长曾耕耘的土地上继续前行。栗盘小学的教室依然简朴,但悄然发生了变化:在张校长的协调下后院一栋两层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学校操场上老村部全部拆除,操场全部硬化,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教师队伍渐趋稳定,教研活动有了活力,孩子们眼中求知的光芒愈发闪亮。每当我带领老师们深入课堂听课,每当我为年轻教师指出不足又细致指导时,张校长那严谨、热忱、无私的身影便清晰浮现。我仿佛依然能听到他那熟悉的声音在耳畔回响:“教育是细水长流的事业,容不得半点浮躁。”
张青旺校长,您调离的是岗位,却从未走出我们的教育生命。您永远是青台人心中的校长,是我们职业生涯里不灭的明灯,更是岁月长河中永远的朋友。您以严苛打磨璞玉,以匠心雕琢灵魂,以仁爱点亮心灯——这份教育者的纯粹与担当,已在乡土深处扎根,于无数乡村教育者的守望中薪火相传。
时光流逝,您当年在青台点亮的那盏灯,早已化作漫天星斗,在无数乡村教育者的心头永恒闪烁。每一本被精心批改的作业,每一次深入课堂的听评,每一句对年轻教师的叮咛,都是那星光无声的延续。您证明了教育最深沉的力量,不在于撼动山河的壮举,而在于日复一日点亮平凡心灵的坚持——当无数微光汇聚,便足以照亮乡村孩子通往未来的整条长路。
社旗县李店镇栗盘小学 惠先钦
2025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