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长河,星光引路——致教育大院与生命中的引灯人

乡土长河,星光引路
——致教育大院与生命中的引灯人
清晨,当豫西南平原的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拂过社旗县李店镇栗盘小学那浸润着岁月痕迹却一尘不染的围墙,我的一天便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苏醒了。三十一个春秋,一万多个这样的清晨,我与脚下沉默而慷慨的乡土,与校园里如清泉般流淌的童声,早已血脉相连,难舍难分。讲台是我的根系所在,乡村是我灵魂的皈依。然而,生命的河流之所以丰沛,正在于它从不固守单一的河道。在守护这方校园净土的同时,一股温暖而磅礴的力量,如同汩汩清泉,悄然汇入我的生命长河——那便是社旗教育大院这座矗立于乡土之上的精神灯塔,以及那群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掌灯人。他们,是乡土长河中指引方向的璀璨星光,照亮了我平凡却笃定的乡村教师之路,让我在仰望与追随中,体味更深沉的人间情义,汲取更丰沛的智慧力量。
灯塔永恒——教育大院,智慧的港湾与温暖的归巢
提及感恩,那座坐落于兴隆镇塔前村、常年飘散着桂花清香的教育大院,是我心中最温暖、最明亮的坐标。感恩它的灵魂人物——创办人秦远晴主任及其贤内助陈万玲女士,还有他们热忱无私、倾力支持的弟弟秦建臻医生!每每念及他们对我的厚爱与提携,心中便涌起一股“何德何能”的惶恐与难以言表的深深感激。
秦远晴主任,社旗教育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一位将教育情怀融入骨髓的智者。退休,于他而言,绝非事业的终点,而是另一种更深沉、更广阔奉献的开始。他与夫人陈万玲女士,倾注心血,将一方庭院打造成名为“教育大院”的精神殿堂。这里没有高墙深院的隔阂,有的是一份对教育近乎虔诚的赤诚和“有教无类”的开放胸襟。秦主任那一声声亲切的呼唤:“惠校长,这周末大院有个活动,来听听吧?”“先钦,这位是省城来的专家,你也来交流交流!” 秦建臻医生也总是不遗余力地穿针引线,引荐贤达。我,一个扎根乡村三十余载的普通小学校长,何其有幸,能一次次踏入这座汇聚了智慧光芒的庭院,与那些平日里只在报刊书籍上仰慕的名字促膝长谈?
群贤汇聚,共话育人真谛
犹记得2025年盛夏那场细雨送爽的盛会。就在大院那棵葳蕤的桂花树下,社旗县关心教育的贤达齐聚一堂,线上线下联动,共同探讨“我心目中的好家长”。老干局的领导来了,教体局的专家来了,经验丰富的校长、教师们来了。自育自学专委会副秘书长、高级教师陈曦老师的发言,尤为令人印象深刻。她温婉而坚定地阐述:“好父母是孩子的良师益友,与孩子共同成长;好父母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好情绪造就好人才;好父母凡事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好榜样就是好教育……” 她的分享,充满了对亲子关系的深刻洞察与对共同成长的殷切期望,那份理性中饱含的温情,正是无数家庭渴望的智慧之光。陈曦老师作为教育大院的骨干,她的每一次分享,都如清泉般滋养着在场的每一位聆听者。
而在这场思想盛宴的背后,有一位默默无闻却至关重要的身影——摄影老师张殿举。他扛着相机,或蹲或站,或近或远,用镜头精准地捕捉着每一个思想碰撞的瞬间,每一个专注聆听的神情,每一份会心微笑的温暖。那些定格在画面中的精彩发言、热烈讨论、授牌仪式的庄重(老干局颁发的“社旗县兴隆镇乡村文化振兴志愿服务团”牌匾),都因他的专业与付出而得以永久留存、广泛传播。张殿举老师很少站在聚光灯下发言,但他手中的镜头,就是记录教育大院成长、传播教育理念最有力的无声之笔。他的默默奉献,是支撑这座精神殿堂平稳运行不可或缺的力量。
智慧灯塔,照亮心路
正是在这里,我得以亲炙教育大家的风采。当魏书生老师风尘仆仆亲临大院,整个院落都沐浴在智慧的光辉中。他那朴实无华却字字千钧的话语,没有玄虚的理论,只有扎根泥土的实践真知。“松静匀乐”、“注意力体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这些理念如同明灯,瞬间驱散了我管理乡村小学时的诸多困惑。他讲述的与学生相处的点滴,充满了理解、尊重与教育的艺术,让我深刻领悟到“育人”二字,重在一个“心”字。
教育大院,是名副其实的群贤毕至之地。省、市、县各级心系教育的领导,带来政策的春风;学养深厚的专家,分享前沿的洞见;那些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领导,他们身上沉淀着岁月的智慧。在桂花树下,在书香茶韵中,聆听他们畅谈教育的过往、当下与未来,每一次聆听,都如同享用一场精神的饕餮盛宴。关于乡村教育的深刻剖析,关于坚守信念的箴言,都化作一把把金钥匙,为我开启通往教育更广阔天地的大门。
这里,没有居高临下的训导,只有平等坦诚的对话;没有虚浮的客套,只有推心置腹的分享。秦远晴主任夫妇的儒雅谦和,秦建臻医生的博学健谈,陈曦老师的睿智温婉,张殿举老师的默默耕耘,以及每一位来访者的真诚(如李长顺、银林海、张山昌等老师的真知灼见,宛东潮巴志强主任、王霞老师等的关心支持),还有太和张金洲老师、大冯营张炜老师等众多同仁的无私付出,共同营造出“谈笑有鸿儒,往来皆赤子”的纯粹氛围。这座大院,因他们的存在而星光璀璨,温暖如家。
大爱践行:公益研学,惠泽乡梓
教育大院的温暖与智慧,绝不止步于思想的交流。它更将这份情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惠及乡梓学子。正如秦远晴主任那份饱含深情的倡议与通知:
各界朋友:
教育大院为感恩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公益性(不收任何费用)开展暑期研学活动。
一, 研学地点:兴隆镇塔前教育大院。
二,研学时间:待定
三,研学主题:秦老师助力学生成为快乐的“学霸”!
让学生从“无自信,不想学;无方法,不会学”的困境中走出来,成为学习高手,把“向往优秀”的种子植入学生的心田。
四,研学对象...
五,报名条件...
八,主讲教师:秦老师 13937781116
这份通知,字里行间浸透着大爱无疆的情怀!秦主任不仅搭建平台,汇聚智慧,更亲自披挂上阵,利用自家大院,自担主讲,不租场地,不聘专家,无任何负担,只为回馈社会,助力困境学子点燃希望、掌握方法。他号召群内同仁推荐“至亲朋友家的学生”,强调“应该能解决问题”的笃定与担当。这绝非简单的课程,而是一位老教育工作者以满腔热血和毕生所学,对家乡子弟最深沉、最务实的馈赠。报名表中那一个个名字(张长江、马大双、赵亚明...),承载的是家庭的期待,更是教育大院公益之光照亮的未来。秦远晴夫人、秦建臻医生、张殿举老师、陈曦老师、李长顺老师、张金洲老师、张炜老师、张山昌老师、银林海老师等,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大院发展的朋友们,他们的身影或许未出现在讲台,但他们的支持、鼓励、宣传和默默付出,正是这场公益善举得以成行的坚实后盾。
感恩长河,星光永驻
五千年黄土的厚重,赋予中原儿女质朴坚韧的脊梁;三十一年讲台的耕耘,凝结着我对乡村教育无悔的赤诚。然而,个体的光芒终究微弱,是生命长河中社旗教育大院这座永恒的灯塔及其周围汇聚的璀璨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赋予我无尽的温暖与力量。
感恩教育大院!感恩秦远晴主任、陈万玲夫人、秦建臻医生! 你们的胸怀与担当,创建并守护着这片精神的沃土。你们不仅是智慧的引路人,更是大爱的践行者(如暑期公益研学)。那座飘散着桂花香、充盈着智慧与温情的院落,是我汲取养分、仰望星空的宝贵驿站。魏书生老师的教诲犹在耳畔,每一次如“好家长”讨论般的智慧碰撞,都是照亮我教育心路的永恒星光。
感恩陈曦老师! 您温婉而深刻的育人智慧,如涓涓细流,滋养着大院的氛围,启迪着无数家长与教育者的心田。您的分享,是理性与温情的完美结合。
感恩张殿举老师! 您用镜头默默记录下大院的每一个精彩瞬间,那些定格的画面,无声地诉说着这里的智慧与温暖,是传播大院精神最忠实、最有力的见证者。您的付出,虽在幕后,却功不可没。
感恩所有为教育大院默默奉献、关心支持的同仁们(李长顺、张金洲、张炜、张山昌、银林海、巴志强、王霞等老师及所有未及具名的朋友们)!是你们的智慧、热情、支持与无私付出,共同铸就了这座星光熠熠的精神家园,让大爱得以传递,让智慧得以传承。
站在人生旅途的中点,回望来路,展望前程,我的信念愈发坚定:生命的价值,在于扎根乡土,更在于追随星光。教育大院的存在,正是这片乡土上最温暖、最明亮的星群。 我将继续深深扎根于我挚爱的栗盘小学这片热土,悉心守护每一个乡村孩子的纯真梦想;我也将永怀一颗赤诚的感恩之心,追随教育大院这指引方向的永恒灯塔及其周围的璀璨星光,在乡村教育的道路上,努力汲取智慧,传递温暖,以更丰厚的学识、更高尚的品格,让这份源于乡土、融汇大爱的生命之光,温暖而恒久地辉映这片生生不息、充满希望的田野。
这片生我养我的黄土地啊,我愿永远是您怀抱里的一株麦穗,承接着您的阳光雨露,也努力将生命的饱满与金黄,献给我所感恩的教育大院和它照耀的每一寸土地。
社旗县李店镇栗盘小学 惠先钦
2025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