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在泥泞与星光之间

作者: 社旗县李店镇栗盘小学 惠先钦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29

在泥泞与星光之间

凌晨四点五十分,窗外的豫南平原仍浸在浓稠的墨色里。我悄然起身,唯恐惊动沉睡的村庄。书房里,电脑屏幕幽微的光映着摊开的书页,我深吸一口气,将声音送进麦克风:“诸位同仁,我们怀揣对教育的赤诚汇聚于此……”此刻,我正主持六五文集师资培训班的晨课,同时准备着致良知正心班的语音分享。屏幕那端,薛教授正讲述着“尊师重道背后的生命学问......”,而我身下这把儿子用他第一个月的部分工资给我买的升降椅,已承载了我这个乡村教师N个晨昏。

窗外,启明星渐渐隐去,天色透出薄明的蓝。结束分享时,“班级优秀语音”的喜讯在屏幕上绽放,我端起桌上半凉的浓茶一饮而尽——岳父在院中捆扎水管的声响已清晰传来,花生地正焦渴地等待着甘霖。

匆匆用过岳母熬的小米粥,儿子开车从县城赶回,车斗里塞满盘绕的水龙带。七月的太阳一露面,便迫不及待地泼洒下灼人的光。行至田边,热浪裹挟着干土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与儿子扛起水泵走向水井,脚下是滚烫龟裂的土地。

“先钦啊,算我一个!”田埂上传来苍老而洪亮的声音。年近七旬的六爷拄着锄头,裤管高挽,赤脚踏进晒得发烫的泥土里,像一株久经风霜的老枣树。我眼眶发热——这位看着我长大的老人,总在农忙时节从自家田地抽身而来。未及多言,连襟小立哥骑着电动车风风火火赶到,车筐里几瓶冰镇的水珠正滚落:“刚从冰箱里拿的,大伙儿解解渴!”

三代人遂在烈日下组成一支临时队伍。儿子与我合力将沉重的泵体沉入井中,小立哥利落地接驳电线,六爷眯眼校正着泵位,沟壑纵横的脸上汗流如注。当开关按下,清流终于喷涌而出,如银蛇般游向干渴的田垄,众人被晒得黝黑的脸上绽开了笑纹。

“歇歇脚,喝口水!”我在树荫下招呼。六爷抹了把汗,摇着草帽感叹:“如今的人啊,哪个还肯沾泥土哟?先钦当校长了还下地,难得!”小立哥笑着接口:“咱们校长是文能讲圣贤书,武能打药拉粮食哩!”

我望向田间:水流浸润处,蔫垂的花生叶正舒展腰肢。这土地给我双重的滋养——脚下是千年农耕文明的厚土,心中是圣贤智慧的沃野。想起清晨分享的“教育的根本在唤醒光明之心”,眼前这些淳朴乡亲,何尝不是心灯自照的典范?六爷古稀之年仍怀古道热肠,小立哥放下生意赶来相助,儿子放弃周末悠闲返家劳作……土地教给他们最朴素的良知:守望相助,生生不息。

暮色四合,浇灌渐近尾声。岳父提着竹篮送来烙饼和绿豆汤,嗔怪我不懂歇息。为老人拭去额角的汗珠,薛教授晨课所言忽然浮现脑海:“传统文化精髓在创造性转化。”此刻方悟:所谓转化,正是让圣贤智慧落在浇灌花生的水声里,在六爷递来的扳手上,在亲人递至唇边的茶汤中。

归途上,手机屏幕亮起,正心班群里有人分享我的语音:“惠校长那句‘点亮孩子心中的光’,听得我落泪了。”驻足回望,月光下的田垄水光潋滟,仿佛无数星辰坠入泥土。

回到书桌前摊开笔记本,我提笔写下:“真正的学问不在云端,而在躬身泥土时滴落的汗里;最深的智慧不在高阁,而在乡邻递来的一碗清水中。今日方知:‘束脩’之礼不仅在敬师,更在敬脚下生养众生的大地,敬大地之上不灭的勤勉与良善。”

灯火如豆,我继续整理《六五文集》的读书笔记。窗外虫鸣如织,月光漫过书页上未干的墨迹,也漫过远处那片刚被滋润的土地。在这片古老原野上,总有人甘做传薪者——一手捧圣贤书卷,一手握沾泥的锄头,于平凡晨昏中,让千年文脉在阡陌间生根。

合上笔记,听见岳父收拾农具的窸窣声。明日依旧在五更天的微光中开始,在讲台与田埂间穿行。我深知自己何其有幸:既守护着黑板上方那片知识的星空,也耕耘着脚下这片温热的土地——当星火落入泥土,便有了燎原的力量。

夜色渐浓时,手机屏幕亮起。是爱人从县城发来的视频:小孙女在她怀中熟睡,小脸如初绽的花苞。爱人轻声说:“地浇完了?累坏了吧?孩子今天学会爬了,可麻利呀。”隔着屏幕,我凝视那张酣睡的小脸,白日所有的疲惫瞬间化作春水。这人间烟火,原是用汗水浇灌、以书香滋养的——所谓真善美,不过是一家人各安其位:我们在田畴守护庄稼,她在楼宇守护新芽,而县城的儿子在单位加班,儿媳远在郑州参加培训学习。

这生活的分量,沉沉压在肩头。三十年前我初执教鞭时,老校长曾指着操场外无边的麦浪说:“教书和种地,都是一锄一垄的功夫,急不得,懒不得。”如今方解其味。晨起读书时眼皮的酸涩,烈日下肩扛水泵的灼痛,批改作业时手腕的僵直,无一不在诉说生活真实的重量。然而,正是这重量,使生命有了扎根的力量。

想起《六五文集》中那句:“学无不在,人在天地间,无一处不是学。”浇地时六爷教我们辨土质干湿,那是对大地最直接的阅读;小立哥接电线时讲市集见闻,那是鲜活的社会课本;甚至水泵卡住时众人的合力,亦是对“守望相助”最生动的诠释。生活以艰辛为纸,以劳作作墨,日日书写着无字之书。

当我在灯下摊开《传习录》,指尖抚过“事上磨练”四字,白日里每一滴汗都有了回响。王阳明龙场悟道于困厄之中,而我的“事上磨练”,就在这书桌与田垄之间。没有教室窗外那片焦渴的花生地,我如何真正懂得“恻隐之心”?没有六爷在烈日下佝偻的身影,我何以深切体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夜已深沉,万籁俱寂。我推开院门,独立于星空之下。远处浇透的田地散发着湿润的泥土气息,那是大地的吐纳。仰望银河,忽觉自己何其渺小,却又何其踏实——渺小如田垄间一株麦穗,踏实因双足深陷泥土。

明日,当五更的星子还缀在天幕,我又将坐在书桌前,用声音唤醒沉睡的知识。待晨光初现,或许仍要奔向焦渴的土地。但我知道,每一次俯身书本与每一次弯腰土地,都是对生活至深的敬重。

在这泥泞与星光之间,我愿做那个永远不肯放下书本的农人,那个始终记得泥土滋味的读书人。因为真正的活着,就是在认清生活不易之后,依然能捧起书卷,扛起锄头,对每一个日子道一声:“且让我好好读书,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社旗县李店镇栗盘小学  惠先钦

                          2025年7月15日

更新:2025-07-16 06:56:2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