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大地上的星火:我的夏日晨昏

作者:社旗县李店镇栗盘小学 惠先钦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77

大地上的星火:我的夏日晨昏

凌晨四时五十分,豫南平原的村庄仍在沉睡。我准时从床榻起身,窗外星河低垂,静默如谜。我轻掩房门,走进书房的微光里,电脑屏幕在黑暗中亮起——此刻,我正身兼双责:在六五文集束脩师资培训班主持薛教授的讲座,同时准备致良知平台正心班的语音分享。我端坐屏前,声音沉稳清朗:“我们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对学问的敬畏汇聚于此……”屏幕那端,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静静聆听,知识的光辉在拂晓前无声流淌。

六点半,我准时切换至致良知平台分享心路:“三十余年扎根乡村小学,我深知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心灯……”当“班级优秀语音”的喜报如花瓣般在屏幕上绽放时,窗外正透出第一缕晨光,映照着我朴素书桌上那本翻旧的《传习录》。

分享结束,厨房飘来小米粥的清香。岳母已备好早饭,儿子开车匆匆从县城赶回,岳父在院中整理浇灌工具——花生地的旱情刻不容缓。简单早餐后,一家人装上水泵、水管、电线,向田垄进发。

七月的日头刚升起便显露出酷烈的本性。一行人抵达田地时,汗水已浸透我的衬衫。我赤脚踏入温热的泥土,与儿子铺设水管,动作利落如指挥课堂。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田埂上——年近七旬的六爷蹒跚来到我家地头。

“听说要下水泵,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搭把手啊!”六爷笑呵呵地挽起裤管,沟壑纵横的脸上汗珠滚落。我喉头微哽——这位看着自己长大的老人,年年农忙总如及时雨,助力我们的农业生产活动。不多时,连襟小立哥骑着电动车风尘仆仆从家赶到,车篮里还装着几瓶冰镇的矿泉水。

三代人在烈日下组成临时工作队。我与儿子将沉重的泵体抬向水井,六爷眯眼校正着水泵位置,小立哥灵巧地接线......当开关按下,清流终于喷涌而出,水流如银蛇般在干渴的田垄间蜿蜒前行,众人黝黑的脸上绽放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大家都快歇歇......”我招呼大家到树荫下。我拧开冰水分递过去,儿子讲述着县城的见闻,六爷摇着草帽感慨地说:“现在年轻人谁还愿沾泥土?先钦当校长还下地干活,真难得啊!”小立哥接口笑道:“先钦是文能讲圣贤书,武能打药拉粮食!”

我望向田野:水光潋滟处,花生苗正挺直腰杆。这土地给予我双重的滋养——脚下是千年农耕文明的厚土,心中是圣贤智慧的沃野。我想起清晨分享的感悟:“教育的根本在于唤醒那颗本自光明的心。”眼前这些质朴的乡亲们,何尝不是心灯明亮的典范?六爷古稀之年仍心怀热肠,小立哥放下生计赶来相助,儿子放弃周末休闲返家劳作……土地教会他们最朴素的良知:守望相助,生生不息。

暮色四合时,浇灌接近尾声。岳父提着竹篮送来烙饼和绿豆汤,嗔怪我不知休息。我为老人拭去额角的汗,突然想起薛教授晨间所言:“传统文化精髓在于创造性转化。”此刻我豁然开朗——所谓转化,不正是让圣贤智慧落地在浇灌花生的水管上、在六爷递来的扳手中、在家人递上的茶汤里?

返家途中,手机屏幕亮起,正心班群中有人分享我的语音:“惠校长说‘点亮孩子心中的光’,我听得落泪了。”我驻足回望:月光下的花生田水光潋滟,仿佛无数星辰落进泥土。

在书桌前摊开笔记本,我写下:“真正的教育,不在云端,而在躬身泥土时滴落的汗水中;最深的智慧,不在高阁,而在乡亲递来的一碗清水里。今日方知:‘束脩’之礼不仅在敬师,更在敬这片生养众生的大地,敬大地之上不灭的勤劳与良善。”

灯火如豆,我继续写自己的读书笔记。窗外虫鸣如织,月光流淌过书页上未干的墨迹,也流淌过远处那片刚被滋润的田野。在这片古老土地上,总有人愿做传递火种的使者——一手捧圣贤书卷,一手握沾泥的锄头,在每一个平凡的晨昏里,让千年文脉在阡陌间生根抽芽。

我合上笔记本,听见岳父在院中收拾农具的轻响。明日依旧会在五点的晨光中开始,在教室与田地间穿行。我知道自己何其有幸:既守护着黑板上方那片知识的星空,也耕耘着脚下这片温热的土地——当星火落入泥土,便有了燎原的力量。

                           社旗县李店镇栗盘小学  惠先钦

                                  2025年7月13日

更新:2025-07-14 06:04:31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