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墨香赊店,大爱兰亭

作者:社旗县李店镇栗盘小学 惠先钦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90

墨香赊店,大爱兰亭

——致敬朱玉林社长与赊店兰亭书社的守护者们

在八百里伏牛山的臂弯里,在悠悠赵河水的滋养下,社旗这片古老的土地,赊店这座沉淀着商业文明的古镇,正悄然流淌着一股更为隽永的清泉——那是翰墨的芬芳,是文化的血脉,是赊店兰亭书社十余年来用执着与热爱点亮的璀璨星光。而引领这星光汇聚成河、辉映明天的舵手,正是那位心怀赤诚、躬身耕耘的社长——朱玉林先生。

一、 笔耕不辍,赤子丹心系墨缘

提起朱玉林社长,那不仅是“国家一级书法师”、“北京华夏兰亭书画院院士”等熠熠生辉的头衔所能概括,更是一位将书法艺术融入生命、将文化传承视为己任的赤子。他的案头,笔墨纸砚是无声的战友;他的身影,常在深夜的灯下与晨曦的微光中定格。从河南省书协会员到南阳市硬笔书协副秘书长,再到社旗联络处的担当,每一步攀登,都是对艺术境界的不懈追求,更是对家乡文化沃土的深情反哺。

作为书社的掌舵人,朱玉林社长深知,独木难成林。他心中装着的不只是个人的艺术造诣,更是整个书社的繁荣与社旗文化生态的兴盛。酷暑难当的七月,当许多人选择避暑纳凉,他却顶着烈日,精心筹划着第138期的竞写活动。一通通电话协调,一次次细节确认,只为给书友们搭建一个切磋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那份通知里简短的“天气炎热,做好防暑”,字字透着对同仁的细致关怀。胸牌制作的提议,看似小事,却凝聚着归属感与荣誉感,让每一位书社成员都感受到“兰亭人”的身份认同。这份用心,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 群贤汇聚,兰亭薪火照汗青

赊店兰亭书社的辉煌,绝非一人之功。它是一曲由众多贤达共同谱写的文化交响乐。回望书社十二载春秋,多少令人敬仰的身影在此留下浓墨重彩:

元勋风骨,高山仰止: 杨秀选、张明林、魏解放、蔡兰波、余帅敏、朱民生……这些名字,是书社的奠基者,是风雨同舟的见证人。他们从2014年书社初立便相伴至今,如同苍劲的古松,为后来者遮风挡雨,那份不离不弃的坚守,是书社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顾问郭林昌、张宝藏、贺奇伟等前辈,他们的学识与经验,是指引书社航向的灯塔。其中,李店镇走出的魏解放老师,不仅是书社的名誉社长,更是以“魏葫芦”之名蜚声乡里的南阳烙画传人。他那方寸葫芦之上烙出的万千气象,古朴典雅,气象万千,早已成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为书社增添了一抹来自泥土的、拙朴而灵动的色彩。

中流砥柱,砥柱中流:朱金全副社长(兼秘书长)、王自敏老师——一位是桃李芬芳的中学书法名师、一位是沉稳干练的原粮食局干部,他们以深厚的学养和无私的奉献,支撑着书社的日常运转与艺术高度。朱金全老师在全国、省级大赛中屡获殊荣,其艺术成就正是书社整体实力的亮眼注脚。 陈九生副社长,不仅是挥毫泼墨的书法家,更是以《云雾镇》等著作闪耀文坛的作家,他的双重才华,为书社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执行秘书长张新潮等,默默付出,甘当绿叶,保障着每一次活动的顺畅。身兼副社长与监事长的我,将乡村教育的坚韧与对传统文化的热忱完美融合,是书社稳健前行的中坚力量。

尤其值得一书的是张保华老师。这位南阳师院历史系的才俊,从太和乡党委秘书、副乡长,县政府办秘书的基层历练中走来,现任县报社联络部主任,县文评协会副主席,市冯友兰哲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他身上兼具乡野的质朴与学养的深邃。正是他,在一次看似寻常的乡间校园探访中,与我——这位深耕乡村教育三十余载的耕耘者——相遇。他递来的《宛东潮》杂志,那修长温润的手指翻动书页,如同无声的邀请;他轻描淡写的一句推荐,将我引向了南阳市冯友兰研究会的殿堂,更将一本夹着“可与三松堂主人神交”便笺的《冯友兰选集》送达,如同在乡野教师沉寂的心湖投下问路的石子,惊醒了蛰伏的精神种子。张保华老师,宛如一座寂静而坚韧的桥,悄然连接着我脚下深耕的“乡野犁铧”与冯友兰先生“三松堂”那浩瀚的哲学“星光”。在冯研会庄严的选举中,当“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张保华”的名字被洪亮唱出,那份笃定,正是他作为文化摆渡人价值的确证。

新苗吐翠,未来可期:

更令人欣喜的是,兰亭的沃土不断吸引着多元而蓬勃的新生力量。杨维永名誉社长(原文化局副局长)、中国作协会员的身份,为书社注入高层视野与文学滋养。王维东老师,从军营到装裱店,用另一种方式守护着书画艺术。青年才俊王振宇先生(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全国规范字注册高级教师、中国书画注册培训师),这位1984年生于社旗的才子,邯郸学院美术系科班出身,虽曾驰骋商海于国内500强企业,却始终心系翰墨,其作品在河北、湖北省特刊书画大赛中屡获一等奖及优秀奖,建党百年佳作更被嵩山少林书画院珍藏。他不仅是禅学佛法的践行者与传承者,更以其深厚的专业功底(持有中学美术教师资格证、河南省新闻采编人员资格证及新闻记者证),为书社增添了锐意与活力。

尤其动人的是,社旗无孤志愿者们的身影也活跃在书社活动中——李廷杰、胡月婷、李超英、王燕、刘玉杰……他们不仅自己来学习,更牵着孩子们的小手,走进这墨香的世界。孩子们清澈好奇的目光,在宣纸与墨色间流连,这是文化血脉最鲜活、最动人的延续。老、中、青、少四代同堂,切磋琢磨,谈艺论道,这本身就是赊店兰亭书社最动人的风景,是“薪火相传”最生动的写照!

三、 大爱无疆,文化担当润乡土

赊店兰亭书社的意义,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书画雅集。它是一方精神的家园,一处文化的灯塔。而这份担当,也在更广阔的乡土间回响。

坚守的灯塔: 寒来暑往,十二载春秋。书社的活动从未因严寒酷暑而真正停歇(除惯例的8月酷暑、2月春节暂停)。无论是成立庆典、周年纪念,还是定期的竞写交流(已坚持至第138期),抑或是换届选举、证书颁发,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组织者的心血与参与者的热情。每一次活动的成功举办,都是对浮躁世风的一种无声抵抗,是对传统文化的一份深情告白。朱玉林社长带领团队,如同勤恳的园丁,守护着这片精神的绿洲。

无私的奉献: 书社的顾问、社长、副社长、秘书长、监事长、名誉社长们……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义务奉献。没有薪酬,只有付出;没有苛求,只有热爱。从活动策划、场地协调、作品收集、评选组织、证书制作(甚至细心提醒未领取者),到胸牌设计这样的细节,桩桩件件,都浸润着无私的大爱。他们牺牲的是个人宝贵的休息时间、创作时间,换来的是书社的生机勃勃与社旗文化氛围的日益浓厚。

书社的影响力,正从书斋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吸引志愿者带孩子参与,让孤困儿童感受文化之美,这正是“文化帮扶”的生动实践。我作为乡村教育者和南阳市手牵手孤困儿童帮扶中心社旗无孤志愿者,深知文化浸润对孩子心灵成长的重要性。书社的活动,让孩子们触摸到毛笔的温润,感受到线条的魅力,在他们幼小的心田播下美的种子,树立起民族文化的自信。这份“手牵手”的文化传递,其意义深远,功德无量。

这份对文化传承的执着与播撒,在社旗大地上并非孤例。2024年9月20日,史志学家邱应欣、县老年书协副会长张天友、南阳理工学院客座教授巴志强等文化学者一行,专程前往太和镇,拜访了退休教师、书法家银林海先生的工作室。银老生于1953年,深耕教育数十载,曾获社旗县“五一劳模奖章”、“优秀模范教师”等殊荣。自2015年退休后,他将全部热忱倾注于书法,数十年如一日,晨起即挥毫,尤以书写《千字文》为日课,累积作品如山。他视书法为“内心造境”,感悟自然而后落笔,作品苍劲有力又飘逸洒脱,深得传统精髓又具个人风骨。他不仅精研书艺,更乐于分享,倾囊相授慕名而来的求教者,强调“写字如做人”,需沉稳专注,抑扬顿挫。他积极参加展览交流,获奖无数却谦逊依旧,其工作室已成为太和镇一处浸润墨香的文化地标,身体力行地诠释着一位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正如银老所言:“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书法文化是我的生命。”这份情怀,与赊店兰亭书社的宗旨何其共鸣!

我的案头,冯友兰的著述与孩子们的作业本共处一隅,这恰是书社精神辐射的生动缩影。“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哲思与窗外学童的喧闹相互交织,构成一种独特的精神张力。在我身上,“乡野的犁铧”深耕着脚下沉默而厚重的教育沃土,而冯学代表的“三松堂星光”则指引着生命在宇宙中的坐标。张保华老师递来的,何止是书本?那分明是寻路的星图,让哲学的星光得以照亮乡村教育的泥土,也让这泥土的深沉托举起对星空的仰望。这精神之河,自冯先生的三松堂源起,经张保华老师之手,潺潺流入社旗县李店镇栗盘小学,必将催发新的花枝,赋予奔跑的孩子们未来驰骋更辽阔精神星空的可能。

四、 辉映明天,赊店文脉永流芳

站在138期活动圆满成功的节点,回望书社十二年的风雨历程,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满怀信心与期待。

朱玉林社长在总结中擘画的蓝图,是书社同仁共同的愿景。在他的带领下,在诸位顾问、名誉社长的关怀下,在全体副社长、秘书长、监事长及执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在每一位热心会员的积极参与下,赊店兰亭书社这艘文化航船,必将行稳致远。

我们有理由相信:

艺术之花将更加绚烂: 在朱玉林社长等名家的引领和同仁们的互相激励下,书社整体的艺术水准必将“越发精进”,涌现更多像朱金全、陈九生这样在全省乃至全国崭露头角的艺术人才,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佳作。

传承之链将更加牢固: 老艺术家们宝刀不老,倾囊相授;中年骨干承前启后,砥柱中流;新生力量朝气蓬勃,虚心求教;更有孩子们纯真的目光被点亮……这条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链,是书社最强大的生命力。

影响之光将更加璀璨: 书社将继续扎根社旗,服务社群。通过更多元的活动(讲座、展览、公益课等),吸引更广泛的群体参与,让翰墨书香飘进更多寻常百姓家,成为提升社旗文化软实力、增强地域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它将不仅是书法爱好者的乐园,更是社旗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为赊店古镇的厚重历史增添新时代的文化光华。

结语:

我作为这一切的亲历者与重要参与者,感受必然比我笔下更为深切。朱玉林社长,这位兰亭书社的领航者,以其精湛的艺术、无私的奉献、卓越的组织力和深沉的文化情怀,团结带领着一群同样可敬可爱的文化守护者——那些元勋、顾问、名誉社长们(如以葫芦烙画气象万千的魏解放老师),那些并肩作战的副社长、秘书长、监事长、执行团队们,那些热情参与的会员和无孤志愿者们,以及像张保华老师这样,默默搭建精神桥梁、将三松堂星光引入乡野的文化摆渡人——共同书写着赊店兰亭书社的今日辉煌。

他们挥洒的,是墨,更是心血;他们书写的,是字,更是大爱;他们坚守的,是传统,更是未来。这墨香,浸润着赊店的土地;这大爱,温暖着人们的心田;这未来,闪耀着民族文化自信的光芒。乡野需要犁铧垦出沃土,大地亦需星光以知方向。

赊店兰亭书社,这方由朱玉林社长及其同仁们用心血浇灌的精神家园,正如一株根深叶茂的文化之树,在社旗大地上茁壮成长,其荫庇四方,其华灼灼,必将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璀璨的明天!让我们向朱玉林社长,向所有为赊店兰亭书社默默奉献、执着坚守的“兰亭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社旗县李店镇栗盘小学 惠先钦

                                    2025年7月6日

                                   2025年7月7日修改

更新:2025-07-08 05:11:4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