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边的微光 —— 记我的师范同桌小赵
白河边的微光——记我的师范同桌小赵
1991年的秋天,我背着简陋的行囊,怀揣着516.5分的录取通知书,从社旗县李店镇栗盘村的田野间来到南阳这座陌生的城市。站在南阳一师宏伟的校门前,梧桐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我像个误入仙境的乡下孩子,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在这里,会遇到一个如白河晨光般温暖的人——我的同桌小赵。
初见小赵时,她正踮着脚尖在黑板前写欢迎词。一米五出头的身高,齐耳的短发,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活脱脱像个初中生。"我叫赵某啊,和大明星同名,可惜没人家漂亮。"她这样自我介绍时,全班都笑了。这个看似普通的城市姑娘,后来却成了照亮我师范生活的明灯。
作为语工委员,小赵的普通话像广播员一样标准。而我这个乡下孩子,"四声"永远读成"二声",常常惹得她急得跺脚。"惠先钦,是'试',不是'时'!"她一遍遍纠正,有时气急了就拿课本轻轻拍我肩膀。三十年过去了,我的四声依然不准,每次通话时,电话那头还是会传来熟悉的叹息:"唉,你这口音真是没救了。"这声叹息里,藏着我们跨越时光的默契。 小赵的家在解放路的老家属院,父母都是色织厂的普通工人。记得第一次去她家,我紧张得手心冒汗,生怕城里人嫌弃乡下人的土气。推开那扇漆色斑驳的木质大门,迎面是赵妈妈的笑脸:"先钦来啦,快进来坐。"桌上摆着洗好的苹果,赵爸爸正戴着老花镜看报,见我来了立即起身相迎。这个简朴的家,没有我想象中的城里人的疏离,有的只是扑面而来的温暖。 小赵说他爸爸老家是许昌的,小时候家里也穷,老爸去新疆服兵役,爸爸妈妈婚礼都在新疆,她和她弟都是在新疆出生的,后来他随爸爸转业来到南阳工作,就在南阳定居了。他姥爷是邓州的,也曾经去过抗美援朝战场,姥姥是新疆建设兵团的工作人员,退休了在新疆兵团领退休金。
九十年代初的师范生,大多囊中羞涩。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更是捉襟见肘。小赵总骑着她那辆二六式自行车,像只勤劳的蜜蜂般穿梭在校园与家之间。天冷了,她抱来厚厚的棉被;缺文具了,她变魔术似的掏出笔记本;想家了,她带我们去白河岸边散步。有次我高烧不退,是她蹬着自行车去药店买药,督促我把药服下。那辆小小的自行车,承载了太多温暖的记忆。 记得那个细雨蒙蒙的周末,我要去汽车东站却迷了路。小赵知道后,二话不说从家里又找了把伞,踩着积水把我送到车站。等车时,雨水顺着她的刘海滴落,制服裙摆全湿透了,她却一直笑着安慰我:"没事,反正回家就能换衣服。"车开动时,我透过雨帘看见她小小的身影站在原地挥手,那一刻,这个"小朋友"在我心中突然变得无比高大。 小赵的父亲是位退伍军人,在新疆服兵役。这位老党员有着军人的刚正不阿,又有父亲的慈爱。每次去赵家,他都会泡上一壶茉莉花茶,给我们讲战场上的故事。说到动情处,老人眼中闪着泪光,却始终挺直腰板。赵妈妈在厂里托儿所工作了一辈子,身上永远带着孩童般的纯真。两位老人用最朴实的行动教会我们:做人要像经纬分明的织布,正直坦荡;待人要像托儿所的阿姨,温柔耐心。
在赵家的书架上,我第一次见到《红楼梦》《西游记》《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名著;在小赵的带领下,我几个乡下来的同学首次走进南阳图书馆,知道了除了课本还有更广阔的知识海洋;周末时,她常带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们去医圣祠看碑刻,去府衙听讲解,这些经历让一个农村少年的精神世界豁然开朗。记得有次在武侯祠,她指着"淡泊明志"的匾额说:"诸葛亮尚且躬耕南阳,我们教书育人更要耐得住寂寞。"这句话,成了我三十年教育生涯的座右铭。
几年前,当我在县城买房遇到困难时,是小赵主动伸来援手。其实我知道,她刚帮弟弟在南阳安了家,手头并不宽裕。这就是小赵,永远把别人的困难放在前面。如今她在南阳市某小学任教,一直在这个学校工作,31年了啊。依然是那个"小朋友"模样,却赢得了所有师生的敬重。办公室里常备着红糖姜茶,哪个老师不舒服了准能喝上一杯;放学后总能看到她耐心辅导学生的身影;疫情期间,她自费给留守儿童买口罩、送课本...... 小赵的女儿在深圳大学读书,继承了母亲的好学与善良。偶尔相见,她都会俏皮地说:"惠叔叔,我妈又念叨您四声不分啦!"而小赵就在旁边笑着擦眼镜。这个温馨之家,就像南阳城里的微缩景观:军人外公的刚毅,教师母亲的温柔,新时代女儿的朝气,构成了最动人的和谐。
去年中秋节,我们几个老同学相约去看望赵妈妈。推开那扇熟悉的木门,客厅墙上新增了小赵获得的"最美教师"奖状,茶几上摆着洗好的葡萄。老人头发更白了,笑容却依旧温暖。聊天时,赵妈妈突然拿出本相册,里面全是我们的师范合影。翻到毕业照那页,她指着年轻的小赵说:"这丫头从小就这样,自己吃个苹果都要分人一半。" 白河水日夜流淌,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却带不走那些温暖的记忆。如今的小赵,依然是那个会为读不准四声而跺脚的"小朋友",是办公室里备着姜茶的"赵妈妈",是学生作文里"比明星还美"的赵老师。她就像白河上永不熄灭的航标灯,用微弱而坚定的光芒,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前行之路。
在这个容易遗忘的年代,总有些人和事值得永远铭记。小赵和她的一家人,用最朴实的善良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城市温度"。
他们让我懂得: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命的彼此照亮;城市的繁华不在高楼大厦,而在寻常巷陌中的人情冷暖。 此刻,窗外又飘起了细雨,像极了三十年前那个去东站的下午。我拿起手机,拨通那个熟悉的号码:"小赵,我最近又练了练四声,你听听对不对......"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叹息和笑声,时光仿佛从未走远。
社旗县李店镇栗盘小学 惠先钦
2025年5月28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