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小城新说,蛤蟆天鹅谐趣多

作者:刘建民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681


如果告诉大家我要讲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蛤蟆与天鹅,人们一定会笑掉下巴的。因为人们常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寓意为相差天壤之别,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谋取不可能到手的东西。而我要说的是我在家乡亲眼所见到的,是天鹅与蛤蟆故事的另一个版本。我看到的是,一群群白天鹅循着蛤蟆的叫声翩翩而来,落在了这个叫三门峡的小城里。蛤蟆声声,天鹅翩翩,共同构成黄河岸边一幅美妙的画面。

在我的家乡三门峡,有一座矗立了800多年的古塔,俗称蛤蟆塔,还有一个波光粼粼的湖,名曰天鹅湖。每年冬天,成群结队的白衣仙客翩翩而来,飞落栖息在蛤蟆塔不远处的湖水里,成为这个城市冬日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古塔里,蛤蟆声声悦耳畔;湖水里,天鹅点点戏寒水,每天傍晚,落日余晖之下,古塔,碧水,白天鹅,构成了一副美轮美奂的绝美画面。蛤蟆,是青蛙和蟾蜍的统称。蛤蟆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昆虫、蜗牛、蠕虫、小型两栖动物等为食,偶尔也会捕食小型啮齿类、蛇类和甲壳类动物‌。其实,说“蛤蟆想吃天鹅肉”不过是多事的人编撰出来的罢了。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句俗语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谋取不可能得到的东西。它起源于何时已经难以考证,但最早可以追溯到《诗·邺风·新台》中的诗句,描述了卫宣公娶了本想嫁给别人的美女,就像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一样不可能‌。《诗经▪邶风▪新台》中有这样的描写:“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不鲜。”,意思是说“新台明丽又辉煌,河水洋洋东流淌。本想嫁个如意郎,却是丑得蛤蟆样。”有一个传说是关于蛤蟆与天鹅的,传说蟾蜍仙在皇母娘娘的后花园遇到了美丽的鹅仙女,对她心生爱慕。鹅仙女向皇母娘娘告状,皇母娘娘一怒之下将月精盆砸向蟾蜍仙,将其贬为凡间的癞蛤蟆,并命令其完成一项任务后才能重列仙班。这个任务就是让癞蛤蟆磨难结束后归还月精盆。这个传说解释了“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由来‌。

走进宝塔苑里,但见一座古塔巍然耸立于蓝天白云之下,默默矗立在黄河岸边的陕州故城之中,此塔名为宝轮寺舍利塔,因古塔的回鸣声很像蛤蟆叫声,故俗称蛤蟆塔。人们站立于古塔之下,用手将两石相互叩击,敲击声顿时传入塔中,塔中的回音就会阵阵传来,塔内会发出类似蛤蟆的叫声。在古塔阵阵回鸣声中,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数百年过去了,陕州故城的这里已经旧貌变新颜,早已披上了华丽的盛装。在这个花团锦簇的陕州公园里,伴着古塔里阵阵蛙鸣声,成千上万的白天鹅从西伯利亚飞到了三门峡,由此可见,这古塔里隐藏的“蛤蟆”也是吉祥的宝物呢!蛤蟆和白天鹅,这可以说是我们家乡人引以为豪的吉祥二宝。

在天鹅湖里,但见冬日的湖面波光粼粼,湖上面落满了美丽的白天鹅,或尽情地嬉戏水中,或自在地游弋觅食,或展开双翅滑翔水面,或高傲地翱翔于空中,那白色的精灵把美妙的姿影倒映在水中。此时,远处的高楼大厦、近处的湖光山色和翩翩起舞的白色精灵,共同构成了黄河沿岸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美妙的山水画卷。在三门峡,在天鹅之城,蛤蟆和白天鹅相得益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地统一起来,没有美丑尊卑的强烈反差对比,也没有嘲笑的意味在其中,而是交相辉映,互相映衬,共同构成一幅美好生态环境之下的和谐美妙的画面。

不知多少年过去了,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在一个叫蛤蟆塔的地方,伴着古塔里传来清脆悦耳的蛤蟆鸣叫的回声,每年冬天,白天鹅飞过来了,红嘴鸥、红头潜鸭等各种候鸟飞过来了,附近的天鹅湖顿时热闹了起来。在这个天鹅之城,在这神奇的古塔耸立的地方,游人如织,纷至沓来,欣赏白天鹅,叩石听塔鸣。可以说,是蛤蟆的叫声,引来了白衣仙客翩翩飞来。在三门峡,天鹅很早就与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有缘,至今,我们在博物馆里还可以见到鹅首铜壶和玉天鹅。

今天,在这里,蛤蟆塔,天鹅湖,两方圣地,蛤蟆与天鹅正在被演绎成一个优美动人的传奇故事,一直被人们讲述着,演绎着,美丽动听的“蛤蟆与天鹅”的故事就隐藏在那蛙鸣声声里,隐藏在那白衣仙客动听的的鸣叫声中。

【作者简介】刘建民,三门峡市三中教师,市作协会员、市直作协会员、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爱好文学,在省、市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发表上百篇散文、杂文

更新:2025-01-23 21:12:41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