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宅深深,冬日访游党家村
一走进韩城市的大街小巷里,一种淳朴、善良、厚道的乡土民风便一下扑面而来,让人顿觉在这寒风凛冽的季节里,一股股暖意阵阵涌上心头。关中平原上,韩原大地里,一座古城默默地沉湎在往事的回忆之中,浓浓的古风古韵氤氲在每个角落,一股神奇的力量驱动着我去一探究竟。于是,伴着激昂铿锵的秦腔曲调声,伴着片片飞舞的落叶,我走进了古城,走进了古老而神奇的古村落党家村。
此时,太阳已经渐渐向西移动,阳光倾洒在党家村仿古牌坊门上,一种神秘之感和神奇之感猛然间涌上心头。党家村始建于元至正二年(公元1331年),距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主要有党、贾两族,坐落在东西走向的泌水河谷北侧,所处地段呈葫芦形状,俗称“党圪崂”。 党家村有村、寨之分,村低寨高。现存四合院多建于明清时期,至今仍保存有古村、古寨、古塔、祠堂等公用设施18处、古民居四合院123院。古建筑群历史悠久,选址恰当,建筑精良,古朴典雅,被众多专家学者誉为“民居瑰宝”、“东方人类古代传统文明居住村寨活化石”。
一边行走,一边想着,忽然想起纳兰性德的一首词来,“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从党家村景区大门鱼贯而入,一条下坡路蜿蜒通到下面的古村里。站在山坡上俯瞰望去,脚下俨然呈现了一个十分震撼人心的古村落,布局精致,规模宏大,保存完整,既有许多四合院,又有古塔、古寨,令人惊叹不已。沿着一条石板路行走,就这样径直走进一个古老的村落,恍惚之间,我仿佛走进一个世外桃源,我一下想到了《桃花源记》里的一段描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目睹眼前之景,恍若梦中,走进了以前只有在电影中才能见到的古村子。
在古村石径的两边,整齐坐落着高大的院落,错落有致,精巧雅致,一个挨一个地排列在一起,古色古香,叹为观止,一股股古风古韵扑面而来,这个时候,犹如穿越时空一般的我,置身在这精美的明清古建筑群里,一时间竟有些手足无措,不知应该先从何处下眼了。四合院是党家村古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四合院是中国北方一种传统民居,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四和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党家村四合院大多为单院四合院,青砖墙、灰瓦顶、木头架,木雕、砖雕、石雕点缀其间,五脊六兽装饰房顶。四合院由门外部分、门楼和院落三部分组成。门外部分主要有拴马桩、拴马环、上马石或下马石。个别取得功名的人家门前还专门设有旗杆斗子。门楼部分是走马门楼,上有门楣题刻,附属设施有墀头、挂落、门框固扇、柱础石、门槛、门墩等。院落部分有门房、厅房、厢房,附属设施有照墙、花墙、天心石、五脊六兽、筒瓦包沟等。
“落落山村远俗纷,柴关静掩日初曛”,那明清风格的院落建筑上,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文化烙印,古朴厚重的宅院文化之风扑面而来。院落门前立有石狮子,有红灯高挂,门两侧还有耐人寻味的楹联,门楣的上方是两米见方的门额,上边题有大字,这些字以木雕或砖雕的形式出现,字体为楷体或行体,颜色为金色、蓝色、墨色或木质本色,题写一些耐人寻味、言简意赅的词语,它与周围的其他装饰气韵贯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门楣文化。“诗书传家远,耕读继世长”,整个古村落显得古老、庄重和神秘,古村落至今还保留有党姓、贾姓的祠堂。党家村古村落中建有11处祠堂,其中党家祠堂9处,贾家祠堂2处。立祠堂主要是根据人丁多少而定,人丁旺盛,自然就要分设祠堂。党家村人崇尚文化,看重名分,往往在祠堂挂上牌匾和有作为的先辈画像,激励后人奋发向上。党家村各祠堂都有一些砖木雕刻的楹联、牌匾流于后世。党家祖祠位于村子上巷偏东位置,坐北向南,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俗称“老户”,是党家村保存最完好的祠堂,其建筑形式是四合院建筑和庙宇建筑的结合体。
“山村行处始,偶过故人庄。秋竹烟笼色,寒花露浥香。”文星阁为党家村的标志之一,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初为木制,供奉党家始祖牌位,后毁于火灾。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村民商议重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竣工。落成后的文星阁自底层至五层分别供奉孔子、孟子、颜回、曾子、孔伋等木雕牌位,六层供有文曲星塑像。阁身底层南面辟券门,门前置木构歇山顶小方亭,设木格栅门,额悬“文星阁”3字木匾。现在,许多人们前来这里,祝福祈愿,绑上心愿红布条,来进行各种各样美好心愿的祈祷。“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青砖灰瓦的院落承载着千古宅院文化,特别利于凝聚人心,传承家规家训,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思想上的束缚。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走在这古色古香的古村落建筑群里,恍若隔世。青砖灰瓦透露着古朴厚重的文化气息,宅院里面反映出鼎盛一时的家族文化,移步换景,我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时期的乡村生活画卷中。曾几何时,袅袅炊烟,在这个名叫党家村的村落里每天升腾,鸡犬之声不绝于耳,欢声笑语在村子里飘荡,昔日乡村静谧的田园生活此时浓缩在这个青灰色的院落里。在这石板小路上,数百年来不知留下了多少人的脚步,而此刻,一切都凝固在了这个古朴典雅的村落里。从党家村的淳朴善良的遗风里,可以从中感觉到浓郁的文化底蕴和文明传承的力量,可以感觉到人们的善良与热情。在这里,在韩城,笔者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处处感觉到工作人员的热情和周到服务,我想这也许就是一种优良的民风民俗的延续和传承吧。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夕阳斜照下来,党家村这个古村落被镀上了一层美妙而神秘的金边,古村美丽的剪影一下子呈现在了我的眼前。站在坡上,我又一次恋恋不舍地朝下望去,只见诺大的古村落此刻已经沐浴在美丽的夕阳之下,一股清新的文化气息始终弥漫在我的心中,目睹此情此景,心潮起伏,心中不禁随口吟道:冬日访游党家村,古色古香悦人心。文化厚重民风淳,期盼振兴梦成真。
【作者简介】刘建民,三门峡市三中教师,市作协会员、市直作协会员、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爱好文学,在省、市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发表上百篇散文、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