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壶口游览,黄河咆哮荡心间

作者:刘建民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682


绵绵细里,青山如黛,隐约呈现在云雾缥缈的远方;阵阵涛声中,激情似火,穿越时光的歌声回荡在耳旁。车轮飞转,思绪的翅膀在寻的路上尽情翱翔,响彻了85年的大合唱乐章依旧回荡心间。   

一条大河波浪宽,九曲黄河人惊叹。当我来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吉县的壶口景点时,眼前的一幕令我惊呆了!但见黄河在这里波涛滚滚,气势万千,神奇的地形地貌使黄河在这里飞泻跌入几十米下的深槽,飞流直下,奔腾咆哮,怒涛翻卷,蔚为壮观。此时,黄河奔流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巨大的水雾弥漫一片,细细的水珠倾洒在游客的身上,手中的伞根本无法遮挡。在壶口瀑布旁,围拢着众多游人,顾不上来自河面的水点把身上打湿,竞相观看黄河飞瀑的壮美景观。那一刻,黄色的瀑布飞珠溅玉,已经晕染了我的思绪。

壶口瀑布位于秦晋大峡谷的南段,在吉县龙王辿以下,黄河河水流到壶口,在平整的谷底冲成一道深槽,由于构成黄河河床的岩层软硬不均,因而使河谷呈阶梯状,较硬的岩石穿出形成陡坎,宽阔的河水突然沿陡坎急速飞泻而下,跌入几十米下的十里龙槽,犹如巨壶注水一般,遂构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壮美景色,成为我国第二大瀑布,也成为世界最大的黄色瀑布。

壶口作为黄河上的壮美景色,其历史由来已久。据《禹贡》 记载,壶口的得名是因为“盖河漩涡,如一壶然”。壶口果然名不虚传,置身此地,但见两岸石壁峭立,水声轰鸣,河口收束狭如壶口。“黄河之水天上来,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抬眼望去,透过黄河水的水雾,隐约可见对岸的景观。对岸的壶口观赏处,一面巨大的国旗映入眼帘,“黄河大合唱”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对岸是陕西省延安市的宜川县,此时也是聚满了观赏瀑布的人群,黄河两岸都有一个“壶口”的名字,两省两岸的游客共享同一个壶口景观。

涛声阵阵,水珠点点,且观且叹,且叹且赞,心灵上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诗仙李白的诗句猛然间跳入脑海,那壶口黄河洪波急湍,惊涛拍岸,那波浪翻卷形成的水雾竟一下子将我的思绪晕染。飞珠溅玉,与其说是扑打在脸面上,不如说是扑打在心田。朦胧的青山,朦胧的水雾,天地此时连成一片,淋湿衣服的水点究竟是来自天空,抑或是来自河面,此时的确是难以分辨。放眼望去,那“谷涧起雷”、“群龙戏浪”、“水里冒烟”、“彩虹通天”等等奇观若现眼前。

正思索间,仿佛隐约听到远处传来一阵歌声。天地之间,此时在丝丝雨幕构成的乐谱上面,我分明听到了一曲恢弘雄壮的合唱声响在水雾间,在心灵里面回响不断。曾见过母亲河温柔平静的一面,今日又见到母亲河粗狂豪放的另一面,那种宽容博大、柔美平和、奔放豁达的性格显现在这几千年来犹如巨龙盘绕一样的河道上,完整而清晰地呈现在我的脑海里。望着奔腾咆哮的河水,我想到了著名的诗人光未然,想到了那赞美黄河的壮丽诗篇。1938年,光未然从陕西东渡黄河之后,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这里的黄河咆哮声激发了他的灵感,黄河、船夫、青纱帐、刀枪融进了他那吟诵黄河的著名诗篇,抗日的烽火闪烁在字里行间,中华儿女的吼声响彻云天。于是,那脍炙人口的大合唱就一直传唱到今天。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靳逞英豪……”这时,天地茫茫,涛声依旧,河水咆哮着滚滚奔流,在绵绵细雨里,《黄河大合唱》的乐曲越来越清晰地回荡在心头,兴叹之余,我不禁随口吟道:壶口游览,壮美音符响心间。

【作者简介】刘建民,三门峡市三中教师,市作协会员、市直作协会员、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爱好文学,在省、市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发表上百篇散文、杂文。

更新:2024-08-19 19:42:1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