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职教鲶鱼侯银海学术劳育说:守正创新“技艺劳育”是职教人应坚守的“根”与“魂”

作者:职教先锋职教鲶鱼侯银海 来源: 点击:9171

职教鲶鱼侯银海学术劳育说:守正创新“技艺劳育”是职教人应坚守的“根”与“魂”

profile-avatar

劳育联盟校服务团队2022-01-02 12:49

守正创新“技艺劳育”是职教人应坚守的“根”与“魂”

——守正创新功在常规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三协同”劳动教育教学学术服务团队(收集整理征求意见稿)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这句话出自出自《荀子·修身》。原句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这句话的意思是:道路险阻而又漫长,但是走的话就会到达目的地;如果可以坚持不懈,那么美好的未来就值得期待。

做好自己,坚持所信,爱自己所爱,一起努力,陪伴和成长,路还很长,保持炙热,坚持下去,或许前路未必是光明坦荡,但也一定充满无限可能。


一、坚定“技艺劳育”自信 守根铸魂显担当

根之曰,立足之本;魂之道,成事之源。不忘“技艺劳育”初心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体现着伟大的党有“始”有“源”、有“祖”有“宗”的根和魂。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开放到科学发展,从小康蓝图到民族复兴,95年波澜壮阔,95年壮丽辉煌。我们要肩负起共产党人的伟大历史使命,必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始终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根”和“魂”。

以“技艺劳育”为楷模,确保铁心向党、血脉永续,在“信”字上下功夫尤为关键。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增进一代代职教人对“技艺劳育”优良传统的认知认同和尊重敬仰,才能更好地升华“技艺劳育”血脉延续感、寄托感和文化归属感。心存温情与敬意,在一次次“形”与“魂”的重塑中永葆“技艺劳育”本色,有利于促进培育德智体美劳“五好”新人。

技艺劳育”是职教人基因是“根”和“魂”。做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立身、立志、立德、立业都离不开这个“根”和“魂”。


二、守根铸魂显担当众说技艺劳育的三重逻辑

(一)职教鲶鱼学说:

2022年职教人更应该找回“自我”找到“自信”“技艺劳育”是职教人对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根”是职教人开展劳动教育的“魂”,“种别人地荒自己的田”不是职教人性格。

(二)技师学院院长:

关于新时代职教人“技艺劳育”守正创新的论述,杭州萧山技师学院许红平院长认为,首先要让观众清楚劳动是人类至高无上、生存与发展、创造一切的唯一途径;第二,技能是创造一切的唯一方法;第三,艺术是人类对一切人与自然美的永恒追求。第四,守正是所有正向劳动和正向技能的根基,第五正向创新是一切守正、劳动、技能、艺术发展的唯一路径。最后,才能奠定育人的良好生态!

(三)世界技能大赛辅导教师说:

首先要让观众清楚劳动是人类至高无上、生存与发展、创造一切的唯一途径;第二,技能是创造一切的唯一方法;第三,艺术是人类对一切人与自然美的永恒追求。第四,守正是所有正向劳动和正向技能的根基,第五正向创新是一切守正、劳动、技能、艺术发展的唯一路径。最后,才能奠定育人的良好生态!

(四)博导、博士生说:

周明星 王子成 职教论坛杂志社 2020-09-28 10:21

作者简介:周明星(1957-),男,湖北荆门人,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公共服务管理;王子成(1995-),男,湖北随州人,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公共服务管理。

文章来源:《职教论坛》2020年第8期。

1、技艺劳育的理论逻辑

(1)技艺育人观——技艺就是劳动

(2)劳动育人观——劳动涵盖技艺

(3)技艺劳育观——技劳必须合一

3、 技艺劳育的政策逻辑

(1)技艺劳育的初步萌芽期(1949-1980):以体力劳动为核心

(2)技艺劳育的转型深化期(1981-2011):以技术教育为核心

(3)技艺劳育的全面提质期(2012-至今):以技劳融合为核心

3、 技艺劳育的实践逻辑

(1) 技育关系:重成器,轻成人

(2) 技劳关系:重专技,轻通技

(3) 劳育关系:重劳力,轻劳育 

  历史证明,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技艺劳育。这既是历史演进印记与现代开放元素共融的教育产物,又是”技艺育人”和“劳动育人”的综合结晶体。从技艺育人的向度看,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指出:“开设传统工艺的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统工艺专业技术人才和理论研究人才。建设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参与职业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强调:“鼓励技术技能大师建立大师工作室,支持技术技能大师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国家政策的紧锣密鼓,为“技艺育人”的高效运作提供了合法性支持。从劳动育人的维度看,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和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为进一步保证劳动教育的有序推进,转化制度实施效能,同年教育部发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劳动教育的学段要求、实施途径、关键环节及评价等核心内容做出详细规定,并着重强调:“充分发挥传统劳动、传统工艺项目育人功能,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借鉴他人丰富经验、技艺的基础上,尝试新方法、探索新技术,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因此,国家政策的宏观靶向为技艺育人和劳动育人的有效联结提供了制度保障和价值指引,加速催化了技艺劳育这一结晶体的生发与入世。

技艺劳育既是国家政策导向下的现实产物,同时亦是实务界系列实践反思后的理论成果。长期以来,我国“技艺育人”与“劳动育人”的育人实践完全相离而去。一方面在技艺育人层面,功利性的技艺传授、习得与竞赛成为职业院校的首要选择,“技艺”本身所附带的劳育功能尚未被提及与开发。另一方面在劳动育人过程中,颇具象征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华而不实的“低水平重复性体力劳动”被视为劳动教育的具象物而被大力推行,育人手段的捉襟见肘往往使得劳动育人的实际效果收效甚微。反观职业教育中“技艺育人”与“劳动育人”的现实诟病,也就倒逼着两类育人方式在新时代必须做出适应性革命或者全新式融合 。据此,本文以“技艺劳育”这一结晶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回答与解构技艺劳育的理论、政策与实践三重逻辑(如图1),为释放技艺劳动价值和丰富劳动教育实践形式铸牢价值基础,也为广大职业院校技艺劳育实践的全面落地提供理论索引。

(五)教育部公布!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要做到这几点

2020年7月15日,教育部公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大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做出明确规定,大中小学要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对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图片

1、对职业院校做出明确规定

职业院校应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

组织学生:

(1)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

(2)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做好校园环境秩序维护,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

(3)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提升创意物化能力,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体认劳动不分贵贱,任何职业都很光荣,都能出彩。

2、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

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主要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方面设计。

课程内容应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普及与学生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并经历必要的实践体验。

3、与学科专业渗透结合

职业院校要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安全、劳动法规教育。

专业课在进行职业劳动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4、安排劳动实践

职业院校要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将之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每学年设立劳动周,由学校组织实施,以集体劳动为主,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形式进行,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安排。

5、加强劳动文化建设

学校要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要通过制定劳动公约、每日劳动常规、学期劳动任务单,采取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等组织形式,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

要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组织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综合运用讲座、宣传栏、新媒体等,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特别是身边的普通劳动者事迹,让师生在校园里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技艺,感受并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三、守正创新“技艺劳育”功在常规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一)“守正创新“技艺劳育””是职教人优良传统

(二)“守正创新”“技艺劳育”是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的科学范畴

关于守正与创新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

守正即坚守正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我国国情,放眼观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习近平总书记还从党的思想方法角度,鲜明地将守正与马克思主义相联系,强调:“守正就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赋予守正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对创新的哲学升华,突出表现在将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相结合”上。

(三)“守正创新”“技艺劳育”是的思想原则和思想方法

(四)“守正创新”“技艺劳育”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的鲜明要求和鲜明特征

(五)“守正创新”“技艺劳育”是新时代中国参与引领世界未来发展的鲜明要求和鲜明特征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如何发展对外关系,对全球治理有着什么样的主张,举世瞩目。

(六)职业院校强化“技艺劳育”的新思考新措施

 其一,在“技艺劳育”内容选择上要“质与量”并重,突出强调劳动精神培养。

 其二,在“技艺劳育”资源供给上要“内与外”协同,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

 其三,在“技艺劳育”考核评价上要“知与行”合一,注重劳动素养发展。

 《意见》对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对作为不同于普通教育而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另一种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来说,必定是一个新挑战:强调“质与量”并重的劳动精神培养,建立“内与外”协同的开放共享机制,注重“知与行”合一的劳动素养发展,都需要与之配套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师培养的改革与创新,都需要新思考、新措施、新路径。这正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技艺劳育”新使命。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2年1月2日

职教先锋职教鲶鱼"四传研"服务赋能职教高质量发展第N站
草根的力量职教鲶鱼“四传研”全国游学服务赋能职教高质量发展纪实
职教先锋团队“三协同”“四传研”“十年磨一剑”队员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

“三协同”“四传研”内涵和外延

一、协同备课 学理念“手把手”“带入门” 传播职教教研思想一一问题导向教研引领

研读相关政策 传播教研思想 影响较广


二、协同育人 练技能“离开手”“练提升” 传承职教教研精神一一追求获术究理悟道

研究产教融合 传承教研精神 规模较大

三、协同发展 精应用“带助手”“育精英” 传习职教教研路径一一教研相长敦行致远
研发三教平台 传习教研技能 实用性较强
四、新赛道“新突破”“新成果” 传行职教教研成果一一研究交流落地升华
研磨课题成果 传行教研成果 效果较好

教鲶鱼侯银海简介:

侯银海,商丘技师学院高级技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发展工作委员会理事(第二届),
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研究员,“三协同”数智赋能劳动教育教学创新实践共同体”联合发起人,
《劳动教育创新与实践》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
教育部“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职生劳动教育教程》编者。
2023年被商丘师范学院聘请为教育部“国培计划(2023)”紧缺薄弱学科骨干项目劳动教育教师培训班授课教师。

更新:2024-01-31 18:23:5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